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2023-12-09情感

今天,学习了查理·芒格的两个思维习惯,收获很大。

第一个思维习惯是逆向思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也许,很多人看芒格的著作和语录,都希望找到所谓成功的秘诀,但芒格自己却说:这可能让你们失望了,因为我不会教你们如何取得成功,我只会告诉你们如何避免失败。就像他常举的一个例子,如果我知道我将会在哪里死去,那我一定不会到那个地方去。所以,芒格的建议是不要去追逐成功,而要去寻找失败,然后仔细考虑该怎样避免失败。

第二个思维习惯是收集各种错误判断的案例。这些案例绝不仅限于他所从事的投资领域,而是完全无视行业和学科的界限。原因很简单,现实世界的问题不会恰好落在某个学科的界限之内。现实世界是一个「系统」,没有哪个事物可以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那种试图考虑其中一种事物而无视其他事物的方法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你试图用一种孤立的思维解决问题,你就会像约翰·刘易斯说的:「没有脑袋,只有一个顶着长着头发的脖子」。

我认为,任何「知识」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那充其量只能算作「信息」。所以,反思自身,刻意练习,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才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内化」。

那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让逆向思维常驻大脑。「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比如,做一件事情遇到了无法推进的难题时,不妨先放下焦虑,认真思考一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吗?有没有可能绕开这个难题,另辟蹊径呢?

举个我在成甲老师的书【好好学习】里看到的例子,说甲公司招标,要在其现有的旅游景点上开发一片地做新的旅游项目。这时,好几家公司都参与了投标,竞争十分激烈,而成甲老师所在的公司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和亮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拿下这个项目的可能性很低。这时,成甲老师的逆向思维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其他公司不遗余力的介绍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时,成甲老师却反问了甲公司一个问题「请问贵公司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呢?」甲公司说,是因为目前客流量逐年减少,所以希望通过新的开发项目提升客流。成甲老师又问「但据我们测算,即使客流量能够得到提升,投入的成本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收回的,这样不是得不偿失吗?甲公司尴尬承认了这个问题。成甲老师接着说「既然明确了增加客流量就是目的,那为什么不考虑另外一条更加经济,有效的路径呢?」甲公司眼前一亮,表示对这个想法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成甲老师的公司顺理成章的拿下了这个「协助甲公司改善客流量」的咨询项目,不仅帮助甲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还顺利实现了预定目标。两家公司从此成为了长期的合作伙伴。这就是一个运用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次,从关注「成功」转而留意「失败」。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成功的人,成功的事,看的多了,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成功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连这种人都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绝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俗话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想要复刻这种成功是基本不可能的。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成事在天」了呢?当然也不是。

那要怎么做呢?对,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既然我们不知道哪条路可以成功,那我们就想办法知道哪条路肯定会失败。然后我们只需做到坚决不走到失败的路上即可。

你可能会说,所谓成王败寇,成功的人有无数人传颂,可失败的人早已无人问津。我们应该从哪里获得失败的经验呢?其实,历史书和人物传记除了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外,本身还是我们获取前人失败经验最好的土壤。当你站在上帝视角,短短几天就可以遍览人一生的时候,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成败得失,他在人生每个重要时刻所展现的犹豫,彷徨,坚毅,果敢……难道还不够令人震撼吗?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反复告诉自己,「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即使不成功,也绝不失败。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