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高级的人生,都懂得做减法

2024-10-22情感

庄子于【逍遥游】中言:鹪鹩于深林里筑巢,只需一根树枝;鼹鼠去河边饮水,填满肚子就行。

鹪鹩搭窝,甭管树林多大,它要的也就一根树枝;鼹鼠在河边饮水,顶破天也就是把肚子喝饱。

这是庄子的一种哲学观念:过日子,实际上用不着太多的东西。

要是物欲难以满足,光想着不停地索要,那人生反而会被这物欲所拖累。

【断舍离】讲的是,把不需要的东西「断」了,多余的东西「舍」掉,不再执着于物品,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变得简单,精神上也才能获得自由。

就像梭罗讲的那样:

一个人放下的东西越多,就越富足。就像「删繁就简三秋树」说的那样,高层次的人生,都明白要做减法。

物欲能把快乐给绑住了

在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里,女主丽贝卡是个财经杂志的记者,她特别喜欢购物,简直购物成魔,衣服、帽子、鞋子、包包买了老多,家里都没地儿放了。

不过呢,她一瞅见漂亮的丝巾、好看的衣服,就还是管不住自己,不停地买。

大学毕业之后,丽贝卡工作有一阵子了,可她一点存款都没有。她疯狂买东西,把工资都花没了,还欠了好多卡债。

「越欠就越买,越买就越欠」,这么个恶性的循环,搞得丽贝卡日子过得挺闹心,就连她和男友的感情都面临危险了。

丽贝卡之所以心烦,不是因为她所得的少,而是因为太多了。

好比电影中那一句为人熟知的台词:

「这世界乱套了,是把东西拿去爱了,却把人拿去用了。」在生活里,有些人心情不好就使劲购物,靠不停地买东西,得到了一时的安抚,可结果是让自己陷入更不知所措的混乱里:东西买了不少,钱也花没了,照样高兴不起来。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讲过:一个人在生活里的快乐,应当源于尽量降低对外部事物的依靠。

就像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所提倡的那样,断舍离的核心并非物品,而是我们自身。

晓得自己真正要啥,别在花花绿绿的物质里迷失。甭管东西多贵、多稀罕,只要不是咱需要的,多好都别要。

成长得往上加东西,成熟得往下减东西

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中做了一场演讲,谈到自己30岁的时候,他表示:

「30 岁时最大的人生体会是得做减法。有些人在 20 多岁那会使劲做加法,却忘了到了某个时候得做减法了。你不可能啥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事儿你都得去干。」最后他总结道:

「现今的所有,全靠那时做减法。我觉着我就只能搞新闻,也最该搞新闻。」在三十岁以前,白岩松使劲给自身的人生做加法,29 岁的时候,他已然是一名高级记者了,享受着大家的赞美和掌声,陶醉在事业成功的荣耀里。

岁数越来越大,他犯起了迷糊,搞不清自己到底想干啥。他一个劲儿地给人生增加负担,可并没得到原本期待的那种满足感。

所以呢,他下了个决心,在事业达到巅峰的那会儿,他毫不犹豫地停下工作一年,把上升的机遇给拒了。

虽说面前的选择不少,可他打心眼里认定,自己就适合干新闻,所以他决定回去。

泰戈尔讲过:「有那么一个夜晚,我把所有的记忆都给烧了,打那以后,我的梦就变得透亮了;有那么一个早晨,我把所有的昨天都给扔了,打那以后,我的脚步就变得轻快了。」

每个人,从年少懵懂到心智成熟,都在一路奔忙追求,不停地往人生的背包里增添东西。要是不晓得做减法,那就会把最初的想法给忘了。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咋把大卫雕像给雕刻出来的,他回应道:

人生好比雕刻活儿,把多余的去掉,精华才能留下来。

抛掉虚荣繁华,心才能踏实下来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使得宫廷钟表组的王津老师一下子就出名了。

故宫里有一对乾隆皇帝特别喜欢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坏掉了,王津耗费了长达八个月的时间,精心地把它给修好了。

修理好后,王津把发条拧上,这眼前的钟马上就「有了生气」:

小鸡小鸭扑棱着翅膀,天鹅摇摆着身子,船只向前行驶,藏在树下的大门敞开,里面的织女忙着干活,这神奇的瞬间,把观众惊得瞠目结舌,直喊太棒了。

片子里的旁白让好多人都产生了共鸣:

「现代中国得有工匠精神。咱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一辈子就干那一件事。」王津在故宫修文物,都修了 40 年了,他那手艺厉害得很,就没有他修不好的钟表。

打 16 岁起,就跟着师父修文物,那时候还挺迷茫,不晓得自己到底喜欢啥,想干啥。往后呢,他慢慢喜欢上修钟表了,这一修就修了好几十年。

王津走红以后,好多节目向他发出邀请,可他把这些邀请都给回绝了。

他讲道,我就想一门心思修护文物,不想让别的事把修护文物的时间给占了。

梁晓声讲过:

有时候,就一种罢了。真正能抓在手里的没多少,专心当下或许比啥都想要更有用。

莱斯勒石油公司的老总吉姆·特纳,在他40岁的时候,继承了三十多亿美元的财产。

面对巨额财富,他特地组织了一个评估团队,先把公司资产彻底清查了一番,以50年为基准,从这堆财产里扣除公司运营要花的钱后,还剩8000万美元。

他把这笔钱里的3000万拿出来,给家乡建了一所大学,剩下的一股脑儿都捐给了社会福利基金会。

大家都弄不明白,为啥吉姆要把这笔钱给捐出去,可他回答道:

「这钱对我没啥实际用处了,把它减掉就等于是把我生活里的负担给减掉了。」85 岁那年,吉姆·特纳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给自己留下的墓志铭是:我最高兴的是把人生的减法给用对了。

豆瓣上有这么个说法:把能看见的东西扔掉,让看不见的世界有所改变。

抛掉浮华,方可守住情怀,进而获得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潇洒地放下,才能让彼此都好

张爱玲和胡兰成相处的时候,因爱情把自己放得极低,就像低到了尘埃之中。

胡兰成声名狼藉,然而在张爱玲心中,他就是她所爱的那个人。

胡兰成已有家室,还很风流,可张爱玲并不在意,她觉得只要胡兰成也同样爱她,那就行了。

就算张爱玲那般体贴、明事理,也没法改变胡兰成的劣性子。他到处招蜂引蝶,肆无忌惮,压根不顾及张爱玲的心情。

被伤害了好多回以后,张爱玲彻底心灰意冷,决定不再纠缠。她一下子给胡兰成寄去了 30 万稿费,不管胡兰成再怎么想找她,她都「不会再见了」。

放手以后,张爱玲碰到了疼她的赖雅,开启了崭新的爱情与人生。赖雅离世三十年后,她依旧自称是赖雅夫人,真的是情意深厚啊。

张爱玲和赖雅,这俩人之间有着一段故事。赖雅是个美国人,比张爱玲大不少。1956年,张爱玲在美国和赖雅相识相恋,没多久就结婚了。虽说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咋富裕,可也一起经历了不少。然而,赖雅的身体不太好,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如此,张爱玲还是尽力照顾着赖雅,直到他去世。

其实在爱情里,每个人都得清楚,付出可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儿。

啥时候你为了爱都快燃烧殆尽了,那就算了吧。好比喝酒,你心里清楚再喝一口就得醉了,那这一口就别逞强去喝了。

就像【断舍离】那本书里说的:

咱的心啊,老是变来变去的,要是缘分到头了,那就干脆利落地松手。不光是对东西,对所有的事儿都能这么干,这就是断舍离所期望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有这么句台词:「你要是把双手攥紧了,那手里啥都没有;你要是把双手张开了,那世界就在你手里头了。」

那断了线的风筝,就别再一个劲儿地抓着不放啦。干脆利落地松手,这是断舍离的想法,也是给彼此一个好的结果。

断舍离,那可是一种挺高级的生活办法

山下英子借住在寺庙的时候,瞅见僧侣们把各个角落都收拾得特干净,一点儿灰尘都没有。

她心里明白了,于是就提出了「断舍离」这样的人生理念。

「断舍离」能帮人把物品和精神都打理好,让人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最后让自己变得自立、自由又自在。

曾国藩讲过:「过去的事不贪恋,未来的事不迎合,当下的事不杂乱。」

少些不用心的朋友,少些没必要的信息,少点让自己闹心的生活模式。

就算命运起起落落,咱也得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喜欢的事儿上,不能让琐碎的日常困住,不能被周围的喧闹干扰。

爱过,恨过,执拗过,恼怒过,到头来决定抛开烦恼,泰然放下,洒脱松手,满带热忱把往后的日子过好,赢得内心的沉稳和自在。

最高级的整理,实则是整理内心。

有书君说:有书送书活动开始喽!每周会给大伙免费送1000本实体书当福利,这回送的是年度必读书【无声告白】。您要是想免费包邮领书,私信回个:福利,或者点阅读原文就行。这会儿就剩200本啦,谁先谁得哟!

点一下链接,就能参加活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