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表早就用到工业化了。
传统车床打孔和倒角是两个步骤,
用上特质的刀,一次既能打孔又能倒角,夹板上所有需要倒角的孔都一次打完,然后人工精磨一遍就节省了太多人力了。
机器打磨虽然不能和人工相比,但是通过数控可以大幅节省人力。
人力不能搞定的零部件,比如这个弹性耦合的齿轮,
那个金属片人力就加工不了,太小了。
只能通过紫外光刻技术,掩蚀出一个非常精密的齿轮来。
劳力士从十几万到一两百万的表都用的这种工业化的技术。
而以上的技术,在真正的精密工业制造里面,属于最入门最入门的层次。
甚至是解决其他工业难题捎带脚应用在制表业的「边角余料」。
硅材质有非常好的防磁性能,彻底解决了打几圈麻将,表针乱走的事情。
但硅材质,比如擒纵轮擒纵叉,也是得通过工业制成,人手加工是根本没办法做的。
工业制造不仅仅有硬件,有新材料,还有工业软件的加持。
顶级的手表还包括那种看似古典的大复杂,十种几十种功能的,
早就全面采用电脑设计了。
可以把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区,模拟需要的动力和空间,然后在模块内部进一步模拟各个功能,最后整合到一起。
更别提还有3d打印这种利器了。
模拟软件加上3D打印加上各种精加工技术,
同样是大复杂表款,和过去一个老师傅苦心孤诣弄图纸,在脑子里构思全部的结构才能做出来,是完全不能比拟的。
唯一的堪称堡垒的,还没被工业自动化就是打磨和机镂或者雕刻啥的,艺术盘面暂时不考虑在内。
实际上这种夹板上的装饰性的处理,真找机械也能做。产量小的夹板,单独调试一个机器,并且研制出来对应的打磨程序,打磨部件和抛光膏,
要比人手工要贵。
但高档表是不会错过讲故事的机会的, 手工的工时费能起到乘数作用,卖到更顶级的价格。
最近这些年,独立制表的大三针一骑绝尘,手工精细打磨成了高档制表最后的护城河。
精细打磨在发展中国家,工时费反而更便宜。
没有被资本瞎折腾过的精细打磨,其实并没有卖到那么贵的价格。
跟耗费的工时相比是合理的,甚至是低价质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