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致的女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随着气温下降,穿着卫衣出门的女人越来越多了,并且其中很多都是中年女性。
卫衣穿起来舒适保暖,也没有年龄限制,作为换季时的便捷选择无可厚非,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将卫衣穿得好看的中年女人却少之又少。
大部分女人选择卫衣的理由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因为这件单品不挑身材、好搭配,出门还方便活动,但是衣品好的女人却很少穿卫衣出门,她们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我们都有打扮自己的权利,而只有了解必要的穿搭知识,我们才更能发挥出自己的魅力,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中年女人想要穿衣优雅得体该如何做。
1.穿衣显老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女人想找到合适的衣服也越来越难了,会搭配的女人也要费点脑筋才能搭配出比较优雅的造型,而那些不会打扮的女人就吃亏了,很容易因为以下几个穿衣陷阱而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显老。
1)太日常随意
有人会疑惑,穿衣日常难道不是一个好词吗?如果只是个人生活习惯,别人当然不能对此说什么,可要是女人想要提升自己的魅力,穿衣当然不能马虎,尤其是容貌身材都不如从前的中年女人,更需要通过精致的着装来帮助自己塑造风格。
这也就导致了日常感太强的服装在中年女人身上很难发挥出修饰效果,比如卫衣、T恤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穿衣时尽可能少用的单品。
2)显得懒散拖沓
衰老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外表上的,还有精神面貌上的。有的衣服我们年轻时穿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老了之后精气神和体态都有所下降,再穿这类衣服就是雪上加霜,让中年女人更显懒散拖沓。
没有比例的服装和没有廓形的搭配都会带来这个问题,很多女人选择单品的眼光不错,整体一搭配就显得普通,可能就是因为忽视了对于比例的修饰。
3)放大身材劣势
中年体型发福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女人对此的应对方案是用宽大的服装来遮掩赘肉,不知这种思路反而会让我们在视觉上更加显胖,厚重质感的衣服还会增加女人的笨拙感。
相较而言,合身的服装穿起来同样舒适,但看起来要轻盈得多,显瘦效果也更好,因此比起卫衣,我们也可以将目光投向针织衫、打底衫这些上衣。
2.这样穿优雅减龄
知道了什么样的穿着会让女人显老,接下来我们只要避开这些要素,反其道而行之,自然能够找到优雅搭配的关键。
1)线条感
高雅的着装在廓形与材质上自有其表达的力度,通俗来说就是线条感。两件尺寸相仿的衣服,更有线条感的那一件,通常在修饰体型方面做得更好,不需要通过塞衣角这样的技巧来勾勒腰线也能提升女人的精神面貌,比如长款衬衫直接上身就很好看。
另外如果担心直线条会让女人看起来强硬,那么我们可以用彩色来弱化衬衫的职业感,搭配一条时髦小白裤,减龄又时髦。
秋季穿衬衫时,我们还可以用叠穿的做法来制造层次感。
一件条纹衬衫拉开领口穿着,加上素色开衫外套,搭配阔腿裤或半身裙都合适,拿上自己喜欢的包包,中年女人的大方飒爽都在其中了。
2)强化比例
人到中年之后,很多朋友不敢展示自己的身材,总是用宽大的服装把自己包裹起来,认为这样才端庄,其实适当强化比例的做法也是得体且必要的。
穿衣之美,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和谐有致的变化,当我们上身穿着松阔的衬衫,下半身就可以用更加修身的牛仔裤来收束视线,两者之间的色彩变化也会让造型更有趣味。
如果偏爱同色系的穿着,那么也要注意上下半身之间的明暗变化,建议把更加明亮的颜色放在下半身,这样可以抬高视觉重心,让女人看起来更加挺拔。1
3)选择合适的印花
许多女人穿上印花卫衣都会被拉低气质,除了因为卫衣本身版型不讨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卫衣上的印花图案设计往往比较休闲随意,这也就使得中年女人看起来更有居家的感觉。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想要看起来时尚就要摒弃这样的日常感,因此就算喜欢印花,也建议大家尽可能选择设计感强、和版型贴合的款式,避免显得局促突兀。
还需注意一点,若是印花图案占比太多,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可以适当用素净的外套来降低这种喧杂感。
3.提升整体精致感
奥黛丽赫本曾说,女人的美丽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这话不假,因为爱美的女人会在时光流逝中,学会通过提升整体的精致感来弥补容貌的不足。
完成穿衣搭配后,加入一点小小的装饰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全身色彩都比较素净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一条印花小方巾系在脖子上,带来优雅与浪漫的风情。
越是朴素的穿着,越需要通过精致的点缀来提亮。
黑色高领针织衫搭配棕色长款大衣已经足够厚重,看似没有容纳其他单品的余地,但一枚亮度高的胸针依然能让我们惊喜,搭配圆顶礼帽,修饰真实发量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增添女人味。
我们经常被一些简单的着装打动,但细究起来却发现,那些看似不重要的配饰才是影响我们判断的关键,正如这位优雅奶奶的选择。
黑色针织衫与宝蓝色半身裙并不算创新,但大量感的耳坠和突出的戒指都十分吸睛,将普通的着装变得华丽了起来,配合淡妆修饰,让白发奶奶也魅力十足。
写在最后:年龄增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学会穿衣打扮的技巧后,女人依然能够找到每个年纪最美的自己!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