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既可以陪伴,又不被侵犯;有事是一起干,没事立马散。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找朋友,担心他没时间;找伴侣,人家没兴趣不想陪,而且很容易吵起来,怎么办?——找搭子呀~
这其实是一个90后(未婚)同事Cecilia给我的启发,她很待不住,总喜欢往外跑,去看电影、游泳、运动、爬山等,或者跟其他欧美国家的朋友玩,所以她经常不在住处,我们即使住一起也差不多是只有上班时间见的那种。
有一次周末,她出奇地在家,我问她不出去吗?她说今天是去游泳,时间没到。我问她哪来这么多朋友啊?她说没有,这些都是在社交网上附近人约的,就是特意找的搭子。说她刚来越南人生地不熟,自己浑浑噩噩勉勉强强玩了一段时间,后来玩facebook,就在上面寻找附近的人,问问周边有哪里好玩的,有没有喜欢一起去的,慢慢就这样找搭子了。有时候也不找了,直接发帖子,比如:有没有人喜欢爬山的,有的话几月几日几点,在哪里集合,这样聊聊真聊出有兴趣的,一拍即合。
又有一次周末,她试着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游泳?我也没事,就一起去了。游到一半的时候,她说:
「姐姐,我好像看到熟人了?」
「哪个?」
「坐边上那个,我游过去看看哦」
我顺着她说的方向望去,看见一位女子,分辨不出是哪里人,很漂亮。她也边说边游过去了,
后来见她招手叫我过去,原来这是一位马来西亚人,在这边工作生活很多年了,跟Cecilia认识其实是在一次找搭子游泳的时候。因为她跟她男朋友去游泳的时,她男朋友老说她姿势不对,换气不对,特别不开心,后来一次在网上看到Cecilia发的帖子,就过来了,后来两人也偶尔约游几次,就成了朋友,还经常交流心得。
那次回来路上我想想,其实,当我们把一件事儿,从期待朋友、伴侣跟我们一起做,变成找个搭子一起做,效果真的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既能让我们感到陪伴,但又不会感到被侵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任何关系的了解越多。 我们都很清楚,成年人的需求其实是不可能在同一个身上得到全部满足的。 所谓亲密关系的拉近,从来不意味着说大家所有喜欢的事,都必须是一同样的。如果一方勉强对方去做很多他可能也没那么喜欢做的事,那么这段关系对另一方来说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可是有时候还是希望有人陪的,比如:在同一件事儿上有共同的爱好,你一句话抛出去,对方能接得住,还能跟自己深入探讨,互相分享的那种快乐。会让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同时呢,自己跟对方又是有距离的,他不像好朋友那样出于对你的关心,会对你事无巨细的询问,然后反复试探,你会感受到压力,他们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陪你上天入地,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在你的生活中沉寂,毫不过问,查无此人。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在那些紧密的关系之外,自己是可以喘口气的。
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说:
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像一个个独立的圆子,在某一个核心中抱团,但对团外的人们疏离与冷漠。
我们每个人终将走向孤独,就像小时候,我们连上厕所都找人陪,可现在有多少人连续做手术都是一个人。或许在这样的时刻,搭子式的陪伴就越发的重要了,他会帮我们伸出更多触角,突破个人主义的躯壳,拥抱周边的人和事,毕竟彼时彼刻,我们实实在在的互相需要着,真真切切的互相陪伴着,春光大好,找个搭子去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