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兜售我的观点,只聊一个非常小的侧面,跟主方向不矛盾,我也不聊主方向,因为讲的人太多不缺谁。但是我说的这个小方面,是汉服运动做大后会扩散开的一些周边影响,至少不能完全否定这些问题。
汉服运动20年,目前社会上的初步认知已经形成,主干已建立,可以说成功了大部分。
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有不少,一时半会说不完。 我只说其中一个绕不开的现实 ,就是多民族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
有朋友说,最大的问题是满遗,我先不说是不是真的是满遗,但能提出这个担心,本身就说明汉服绕不开多民族。
又有人说,我就只管汉人自己汉服的事情,少数民族我不管他,他也别来影响我。这是鸵鸟思维,因为你不找事儿,事儿会找你,你不知道谁会支持你,谁会反对你,谁可以为你所用,谁又会暗中捣乱,未知是最大的风险。
不管是当初的华服概念的变迁,还是近期的清汉女的偷袭,这背后都跟多民族现状有关。
就拿清汉女这事来说,你以为你呆在家里管好汉人自己的事就万事大吉了吗。对不起,他们可以从各个方向进攻,他们可以拉上其他人其他民族来反对你,他可以到处打游击,到处拉人挡枪,偷偷给你捣乱。好比,你管的只是自己这个宅子,但他们却可以在你们村里到处逃窜,每次都能够从不同方向攻击你,请问你该怎么做才能进一步取得主动。别傻了,当你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 也许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与其每次防范对方的冷枪和奇袭,不如主动出击,找到一个按死一个。到这个阶段,各种新的思路一定会出现 。
就目前汉服发展到趋近成熟的状态来看,有必要重新审视汉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来思考一些新的补充解决的思路。
我的主要思路是, 少数民族不是一块抽象的铁板,他们是可以解构的,可以分类的,可以因地制宜的,甚至有些是可以争取的 。
简单来说,少数民族主要区分为:内亚少民,西南(东亚)少民。
内亚少民 ,即满/蒙/藏/突厥穆斯林,关于他们都是老生常谈,也不赘述了。详细可以看下面的转载回答。
西南少民 ,即云贵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属于中原的次生文明,一直接受中原的文化输入。他们中的一些民族,是完全可以纳入东亚服饰体系的。或者不客气的讲,在清朝以前他们就属于东亚体系,现在拉回来有何不可,又没独立建国,怕啥。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为什么应该属于东亚服饰体系,以及跟汉人的关系,更详细分析可以看下面的转载,内容较多,直接过去看,会常更新 :
1949年后的民族格局,从本质上来讲,是压制了内亚少民的空间,抬升了东亚(西南)少民的地位。你可以不认同党和国家抬升西南少民地位的做法,但是你要看到这个现实的结果。就好比,你不同意老天要下雨的意图,但是不妨碍老天偏不听你的,他就已经下了雨并且地上已经湿了这样一个事实结果的形成,我们要以这个事实结果作为起点去考虑新的东西。
回到服饰问题,以前很多人讨论汉服这个类型在多民族格局里面的合理性的时候,一般都会拿内亚民族的案例来说事儿,比如藏族人也有类似的款式,比如蒙古人也有交叉领,甚至说突厥语穆斯林也有类似款式,试图拉内亚民族上船。但是问题是人家是不是跟你有 历史同感 ,不好讲。在服饰问题上是不是跟你有 相似审美 ,不好讲。也许人家心里想的是多建几座喇嘛庙,也许人家心里想的是多来几座清真寺,也许人家心里想的是乌兰巴托的夜,也许人家心里想的是大清文治武功………
也有人干脆上几张图,告诉你藏人,蒙古人,维吾尔人都有类似服饰,试图证明他拉少数民族上船的合理性。但是当我看到那些图片,那样的款式,那个感觉,跟东亚气质还是有明显差距。事后颇有一种屌丝强行追求白富美的感觉,自我感动。
然后,一些人失望了,丢下一句,少数民族都不是好东西,汉人只能管汉人自己。
真的都是这样吗,我不觉得,因为很多服饰爱好人士只是把自己困在「日韩-内亚」这个圈子里面,日韩服饰相似,但那是外国人,内亚民族是中国人,但民族情感和审美又有差距。拧巴?纠结?此时一旦遇阻,发现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你想要~~~
1「探索 中原服饰文化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内部的影响」
2「探索 中原服饰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状」
3「构建 一种「中国内部的东亚服饰体系」的共识」
那么我认为就应该多看看西南(东亚)少数民族的情况。所以在服饰问题上,建议可以暂时忘掉内亚,先看看西南,可以看看我在下面这个问题的回答,会给出一些新思路:
用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贵州的布依族,他们现存了如下款式,相比满蒙藏维, 是否更值得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案例,去支撑这种服饰体系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呢 。
去掉布依族头饰和围裙后,更像中原装束,相比满蒙藏维,是否更值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案例去证明你的合理性呢。
又比如说下面这种,云南昭通地区的苗族服饰,宽衣大袖,一看就是东亚的感觉,比你强行找个维吾尔哈萨克来充场面不知道合适到哪里去了
我在前面转载的那个回答中,有更多更详细的案例分析, 可以看看。
也不是说要插手他族事物,正如有一些少民朋友也在参与汉服运动一样, 我们也可以顺便跟一些审美相近的少民朋友,跟他们形成共识,互相促进。如有一两个少民,他们中的活跃力量,能够成为这种服饰文化体系的同路人,那么其他反对的人士就会瞬间坍缩变成「一小撮反对民族团结的坏份子」 。
这也是汉服运动发展到现在,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多战场多线出击的局面。还是那句话,你不找事,事会找你。
「为什么说西南民族是可以影响可以争取的?」
比如这位壮族服饰卖家,猜猜她有没有看过汉服圈子的东西,能说出这些观点和理论。对方搬出奶奶辈的说法试图压制,他则用汉服圈的理论直接攻破。
再来看下面这位彝族网友,突然有一天开始思考服饰问题了~~味道不对劲了
评论区冒出来一群懂完了的人,这可是彝族话题,怎么变成了满洲批判大会了~
你说这彝族博主没接触点汉服圈的理论,我是不太信的。但是,一旦西南少数民族开始思考「为什么」的时候,问题就有点严重了~~意味着魔法要对抗魔法了
博主居然开始想要研究清代之前的彝族服饰~这思路似曾相识,难道有谁想要走汉服运动的老路了,哈哈………
这大概是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现象。
第一,他们在接触汉服圈的时候没有任何历史和情感压力,很容易以中立的角度把相关的理论概念学走
第二,当他们也开始探究本族过往的时候,会发现本族服饰可能也经历了跟汉人同样的历程
第三,他们会请倾向于的把汉服运动的想法做法带入本族。不管是探究历史,还是着手恢复,都是在走汉服的老路。因已有汉服圈提供丰富的理论武器,而汉族网友又会在各种场合帮腔支持,同样的少民身份使其不必太过顾及团结问题。
这算是汉服运动的溢出效应 。
据了解,某些地区玩汉服的少数民族确实不少,比如广西贵州等。他们其实具备了可能的双重身份。一是单纯的汉服爱好者/参与者,二是本身是少数民族,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回去。
这批 参加汉服的某些西南少民,是可以引导的,将这个打法复制回他们本民族 。这不过分,因为既然你参加了汉服,那么你肯定懂很多相关历史和理论,那么对于本族,是不是也可以用相同的眼光和理论对待。
正面价值有什么?
第一,连少数民族都在支持(虽然是一些历史上不太起眼的西南少民), 这说明很团结 。
第二,连少数民族都要学这个运动,复制回他们的民族, 这说明不仅团结,还很正确 。因为只要有民族Copy你,你就必然正确。
第三,最重要,解构分化少数民族,你们休想跟我玩铁板一块的游戏。
有人可能会说,很难啊。我觉得,这是很多战场中的一个,有必要。所谓的「满洲人」,人家可真的厉害,到处渗透,连清汉女都能搞出来,说明人家真的玩的很精细,很有布局。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对手,手法是要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