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钓鱼

钓鱼界的「黄金深度」:让你每次出钓都满载而归!

2024-07-21钓鱼

导读

你知道?钓鱼时水的深浅对鱼的咬钩率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水深超过2米后,鱼的活跃度和中鱼率都会显著下降。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一起探讨水深、溶解氧和温度之间的神秘关系,揭开这背后的科学奥秘!

溶解氧与温度

钓鱼者在选择钓鱼水域时,常常会听说过「水域溶解氧和温度是钓鱼的关键」,可是溶解氧和温度又是怎么回事呢?

溶解氧是指水中所溶解的氧气分子,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鱼儿的呼吸和新陈代谢。一般来说,水中的溶解氧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减少,当水温低于4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时,水中的溶解氧量会大大减少。

而温度对于鱼儿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鱼类是冷血动物,无法自主调节体温。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鱼类的新陈代谢会减缓,食欲会降低,甚至会影响到鱼类的繁殖。

所以钓鱼者在选择钓鱼水域时,应该根据水域的溶解氧和温度情况来选择,而不是盲目听信别人的理论。

其实经常钓鱼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水深在2米以内钓到的鱼,不管是鲫鱼、鲤鱼还是青鱼,不仅鱼口有力,而且中鱼率也很高。但是一旦超过2米以后,无论用什么诱饵,鱼口都很弱,中鱼率也明显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要从水深、溶解氧和温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了。

水中的溶解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光合作用只能在水中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会减小,从而无法满足整个水体的氧气需求。

一般来说,水深在2米以内,光合作用仍然能够维持正常进行,所以这个深度以下的水域溶解氧量会比较充足。而超过2米以后,光合作用基本已经停止,水中溶解氧量会急剧下降。

这就好比人在高原上进行剧烈运动,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肺部吸入的氧气量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人体供氧不足。而这时候人到了平原地区进行运动,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肺部吸入的氧气量也就相应增加了。其实鲫鱼、鲤鱼等我们常见的淡水鱼类,都是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不同,冷血动物无法自主调节体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好比我们在夏天去游泳,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游泳后身体散发热量较慢,容易感冒发烧。而在冬天游泳后身体散发热量较快,就不容易感冒发烧。

夏季浅水区温度升高影响鱼类活动

由于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都是冷血动物,所以它们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夏季水域浅水区因受阳光直射影响,水温容易升高,而这个时候鱼类的体温也会随之升高。

就好比我们夏天在烈日下跑步容易中暑一样,这个时候鲫鱼、鲤鱼等冷血鱼类也会因为体温过高而出现中暑现象。

一般来说,在25摄氏度左右时,冷血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会明显加快;到了30摄氏度以上,它们就会出现食欲下降、活动迟缓等中暑症状。所以夏季浅水区温度升高确实会影响到鲫鱼、鲤鱼等冷血鱼类的正常活动。更何况,在夏季阳光下暴晒很容易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相信大家小时候在夏天午休的时候也会有过被阳光晒得困意朦胧的经历。那么对于昏昏欲睡的人来说,在这个时候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钓鱼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同样道理,在夏季阳光直射下长时间暴晒的浅水区内,已经昏昏欲睡的冷血鱼类恐怕也不会对食物产生兴趣。可以看出,在夏季浅水区钓不到冷血淡水鱼类,并不是因为它们「躲」在了深水区内,而是因为它们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食欲。冬季浅水区温度下降影响到了我们平常常见到的大部分淡水湖泊和河流,在冬天也并非没有例外。如果是那种湖泊比较深、流速比较大的河流,在冬季它们往往因为蓄积了一年四季的地下融雪水源等原因,整体温度并不会降到很低。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等作为食物来源,并且水域边缘有很多植被可以为它们提供栖息地和遮蔽阳光,在这种条件下它们也不用「逃」到更深处去。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对钓鱼过程中观察得出来的一个片面结论。很多钓过很多年的老钓手们在钓鱼过程中也都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来。他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在2米以内能够把大部分活跃性好的大杂斑等招上来,并且超过2米之后总感觉到不舒服甚至吐了。这其实也都和我们上面说到的「浅水区温度变化影响到了冷血动物」的道理相同。像大杂斑、青坑等这些活跃性很好,并且在生长期间对食物需求量比较大的鱼类来说,在浅水区生长发育也相对比较适合。浅水区阳光直射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有利于藻类等底栖生物生长繁殖。同时浅水区通常植被茂密、隐蔽性好,可以为小鱼提供良好栖息地,并且风平浪静、潮汐影响小。这样大杂斑、青坑等肉食性杂食性游泳速度快并且具有很强攻击性的优势就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而像青鳞、黄颡鱼等群居性小型草食性鱼类,在浅水区更容易找到同类聚集形成小群。由于浅水区光照强度大,并且视野开阔便于觅食观察等原因。而当他们到了2米以后就不舒服甚至有吐反应是因为浅水区2米以内光照强度对于视觉敏感性比较强,并且适合觅食和休息。并且2米以内光照强度对于视觉敏感性比较强,并且适合觅食和休息。而超过2米以后由于光照强度急剧下降视觉能力受到限制,并且运动捕食能力也大大减弱。所以很多草食性小型群居性鱼类如果被迫到达2米以后就会产生「不适」

结语

看完这篇,我真是豁然开朗,原来钓鱼也有这么多学问。尤其是对那些深谙钓鱼之道的老手来说,这些知识可能早已是他们钓大鱼的不二法宝。小伙伴们,你们平时钓鱼有什么独家技巧?快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说不定你的一招半式也能帮别人钓到大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