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钓鱼

浅水区钓鲫鱼很有讲究,一步走错就可能影响鱼获,别不信

2024-09-05钓鱼

导语

冬季钓鱼的最佳地方便是浅水区,尽管有水草的阻拦,但障碍物反倒成了鱼类的避风港,深藏在水草中的鱼群也能被我轻松找到,于是大板鲫的出现便是没有了距离的阻拦。

在冬季光照好的情况下,浅水区就能成为我收获大板鲫的最佳选择,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还不赶紧汇报我自己的钓获。

但如果我在浅水区钓鱼没有考虑好这些障碍物,我可能和我的大板鲫就错过了,那么在浅水区钓鱼有什么讲究呢?

如果说一招走错就会影响鱼获的话,究竟是在哪一招呢?

障碍物带来的影响。

在冬季,浅水区的温度相对稳定,这保证了水中鱼类的活性,而这些鱼类也会因为光照的充足而窜出水面觅食,所以有很多钓友在冬季选择去浅水区钓鲫。

但冬天再好的地方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钓到鲫鱼,尤其是一些温度高却没什么光照的地方,更有可能一个冬天都没见过鱼影。

所以在冬季钓鱼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天气等因素对鲫鱼觅食行为的影响。

既然我们都知道鲫鱼在光照好的情况下活性会更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样的环境条件:第一温度,第二光照。

温度和光照是互相关联的,自然光照也会影响周围温度,而温度又会影响鲫鱼活性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有关,温度越高鲫鱼活性越高;另一方面就是事物要生长就需要消耗能量,鲫鱼觅食需要消耗能量,而他们需要通过食物来摄入能量,而食物的热量也和温度有关,所以食物越热量越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光照和温度是成为鲫鱼活性的两个重要条件,所以冬季选择在光照好的地方进行垂钓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值得一说的是,在冬季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被称为行浅水区,应该叫做深水区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现大板鲫。

如果我们说曾经在一片水域里,浅水占90%,深水占10%并且在这10%之前都能看到很多大板鲫,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会选择钓这10%深水,但如果我们观察过后发现这片区域只有鲫鱼,根本没有鲫窝。

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鲫鱼出现的位置并不是这片区域,而是在9成的浅水区,由于水草的挡住,我们无法看见它们。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9成的地方放杆,就要考虑3个问题:第一,水草密集程度;第二,水流强度;第三,鱼儿活性。

放杆讲究。

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影响我们放杆讲究的呢?

首先水草密集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放杆位置,因为鲫鱼有很强的领域意识,它们不喜欢与其他鲫鱼同处一片区域。

所以它们会把觅食地点选择在远离其他鲫鱼的地方,但由于他们不喜欢离其他鲫鱼太近,所以觅食地点不会距其他鲫鱼太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水草密集程度较高时,我可以把我的饵料丢进密集水草空隙较大处;当水草密集程度较低时,我就可以把饵料丢进水草密集程度较高时,但空隙较小处。

因此根据水草密集程度的不同,我对放杆位置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然后第二个强度的问题,强度过大时我们会发现水面上几乎没有泡泡,此时我们应该把饵料丢下游,因为水流太急饵料不会沉下去。

所以我们先把饵料丢下游,让其在下游聚集来引来鱼儿,然后等鱼儿发现后再慢慢吃,这样能避免鱼儿发现饵料后立即逃跑。

而当水流强度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把饵料丢到上游,让其自然漂流至下游位置,这样也不会影响鱼儿吃饵。

第三个问题就是鱼儿活性的问题,当鱼儿活性较低的时候,它们并不会频繁移动,所以我选择先把饵料丢下游,让它们慢慢移动到饵料处吃。

而当鱼儿活性较高的时候,它们会频繁地穿梭与觅食之间,此时我直接把饵料丢到哪里就行,不用这么麻烦。

窝料讲究。

窝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量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季节,甚至一天内不同时间段里,鱼儿的食量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冬季,鱼儿的食量很小,一次下去太多窝料可能反而导致鱼儿不敢进窝,因为它们觉得食量这么多势必有危险,于是被吓跑。

同样在夏季,也是该减少窝量的时候,因为夏天白天温度高,鱼儿只需要少量食物就能保持活性,但晚上温度低的时候,他们需要多吃一点,以便于让自己晚上睡得更安稳。

所以我们说一步走错,那就是窝料下多了,让鱼儿觉得有危险,那么下一步,该什么时候下杆呢?

因为在我们的窝料投放后,如果立刻下杆,那么我们对鱼儿来说,就和直接下钩抓它一样,会把它们吓跑。

所以我们最好先看看鱼儿活性如何,如果活性好,就赶紧下杆,如果活性不好,我们就等待一段时间再投放,同时也避免了自己过早下杆的惊吓。

在等待期间,我们不能一直盯着浮漂,这样鱼儿会被我们的行动吓跑,所以我们在等待期间别惊动鱼也是关键。

结语

所以想要在浅水区成功钓到大板鲫,我们不仅要知道鲫鱼的觅食习惯,也得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它们觅食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