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最后一天,午后两点,天空阴沉,像要落雪。街上的车流、行人和商铺,无声、沉静,不慌不忙。大气、云层和光线,一起调制了一种朦胧的灰蓝色调,覆盖了下来。扎兰屯,这座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东北小城,在时间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的雅鲁河,从北部高地流下来,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河东、河西。河东是老城区,承载历史和生活,有着中东铁路博物馆——全国唯一一座以中东铁路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和吊桥公园——里面有世界上两座百年以上的吊桥之一等遗迹;河西是新区,展示着城市的活力。过了河西大坝,再由桥头拐弯向下,进入一片小树林,一个以「秒」计数、飞速旋转的世界豁然出现。
↑树林掩映的冰场上,滑冰爱好者常在午后1点多来滑冰。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郭巍摄
一块足球场大,玉石般光洁的冰面上,二三十个穿戴鲜艳、踩着冰刀的人,猫着腰,以鸟儿掠过天空的速度,一圈又一圈地滑行。一只脚追赶着另一只脚,刀刃撞击着冰面。在机械的、单音节的重复里,混合着优雅和青春的韵律在空气里流淌。俨然这里,是天地间一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冰舞者」。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韩冷 摄
当他们逐渐直起身体、停下来,让布满皱纹的脸从运动的高速里浮现出来,人们才能发现,这些水鸟一样轻盈的冰舞者,很不年轻了。
↑「冰舞者」不年轻了。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韩冷 摄
「不怕摔吗?」
「这玩意儿不就是勇敢者的运动吗?」
65岁的路军是他们的领头。橘黄色的运动发带下,脸庞瘦削帅气。2009年,他建了这面冰场,并成立了扎兰屯滑冰协会,迄今有一百多名会员。他们大多六七十岁,最大的是老刘头,差一个月80岁。最小的五十岁出头。
↑65岁的路军是扎兰屯滑冰协会的会长。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辛智超 摄
所谓「东北」,并不只是黑吉辽。内蒙古雄鹰展翅般的轮廓上,右翅膀上部的很大一块,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等城市,也属于东北范畴。在局地最低气温能达到-58℃的呼伦贝尔市,被大兴安岭揽在怀里的扎兰屯,有「塞外苏杭」之称。这座被当地人戏称为「全国最大屯子」的小城市,虽然城区面积10多平方公里、人口40万,但总面积比北京要大一个尺码。
↑扎兰屯风光秀丽。
1.69万平方公里的地界里,森林覆盖率达70.04%,47条河流在高山湿地、森林峡谷、天池群落间融汇交错,既有大兴安岭的磅礴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壮丽秀美。老舍1961年9月访问扎兰屯时,写下「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札兰天一方。」
↑吊桥公园位于扎兰屯市区北部,始建于1905年,因园内「吊桥」而得名,现为国家4A级景区。巴建华 摄
到了冬天,扎兰屯平均气温是-12℃,但存雪期达5个月以上,冰能滑100天,滑雪期达130天,最长151天。在不那么酷寒的环境里,玩冰玩雪,几乎是人人都会的童子功。二十多年里,顶尖的冰雪玩家陆续组建了滑冰协会、冬泳协会、冰球协会、滑雪协会。一入了冬,不仅自己跟自己比赛,还跨省区比,更甚者要出国比。老人们小的时候,在大河滩大野地上玩冰玩雪,到了00后这一代,刚进入11月,学校就张罗着在校园里浇冰场、上冰课。今年全市36所学校,近一半浇了冰场。而时髦又有条件的青壮年们,则倾心于雪地摩托、汽车越野这些「大块头」。
↑校园里的冰壶场。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韩冷摄
↑扎兰屯冰球协会的日常对决,会员年龄多为五六十岁。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李冰 摄
64岁的贾建平穿一双国产冰鞋。五六年前被老同学拽着,开始「当回事儿」滑冰。他指指冰上一个一闪而过的身影,「那是我同学,鞋是他的,上高中我们就一起滑。他年头儿长了,滑得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才走出「粮票时代」,在扎兰屯,人们也还是能买到专业的冰鞋。「和现在的比,就差在一个可活动的卡槽。」过去的冰鞋是固定在刀上的。现在的鞋,后部能从卡槽脱开,抬起脚后跟,更灵活方便。
↑冰上接龙。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辛智超 摄
这些年龄上的老人们,不那么怕疼。「我前两天就摔了,疼啊,不过疼两三天儿就好了。」滑了一个小时,记不得多少圈儿,贾建平回到长凳上休息。也不那么怕老。差一个月就80的刘丰元,滑了13年了。「那会儿三期高血压,冠心病,老伴儿也去世了。」自从滑上冰,有七八年不吃药了。
↑差一个月就80岁的刘丰元精神矍铄。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辛智超 摄
有人也不那么畏惧生死。路军查出肠癌五六年了,「手术很成功,现在感觉非常好。」当他俯身抬头、背起双手,脚下狠狠一蹬,鹰一般劈开冷风,「脑子里什么也不想」,没有什么能追上他。
↑65岁的路军说:「滑冰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内心非常平和。」
「你媳妇儿说要超你!」一间简陋的更衣室里,一个老头儿打趣儿。
「随便儿超!我跟她说,只要她减肥成功,我就奖励她5万块钱!」
路军的妻子,穿戴着红色的毛线帽、黄色的滑雪服,妆容精致,看不出年龄。当她不久前加入老伙计们滑冰的行列,此刻在冰面上小心翼翼保持平衡的时候,4岁的郑果已经是个有3年经验的老手了。不过她的主场在滑雪场。
↑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每年承办国家级赛事。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韩冷 摄
由市中心沿着绵延的山脉驾车往北,十几分钟后就到达了金龙山滑雪场。11月29日,这座连续10年承办过17次全国青锦赛、冠军赛的14岁的滑雪场,迎来开板第一天。这几年,每一个雪季,会有25万游客涌入,超过全市的人口的一半。这天,得知开板的人还不多,出租雪具的大厅里只有寥寥数人,但「贵宾」已经到场了。
↑4岁的郑果正在等待教练。
在拖着一条仿真浣熊尾巴的黄色滑雪服里,郑果像只温顺快乐的小动物,牵着教练的手向雪道走去。虽然19个月大的时候,郑果就能踩着单板在雪上滑行,但这是她第一次自己接受专业训练。她4岁的人生经验里,早9点是个非同寻常的时间——滑雪场这时开门。每一天,她们都是最早出现在雪场大厅的客人。妈妈于杰说,即便天天来,面对雪道,郑果还是会由衷地赞叹:「妈妈,我好喜欢白白的雪呀!」
↑2022年,郑果在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练习单板滑雪。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去年冬天,往雪板上一蹲,看着像个小糯米团子的郑果在互联网走红。今年再来,和她差不多大的萌娃明显多了起来。「以前家长们会觉得危险,但是郑果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于杰说。
↑11月29日,金龙山滑雪场开板,第一批滑雪者到场。
一个多月后,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的多个雪上项目将在这里决赛。这座最北到最南只消半小时车程的小城,第一次迎来国家盛会。空气里隐隐有了前夜的期盼。一间俄式列巴作坊,正对着一家「十四冬」接待保障的定点酒店,不少聊着「十四冬」的人来买面包。「也不知道这‘十四冬’能来多少人。」老板娘刚烤好今天的第一炉面包。不过下午四点多,天已擦黑,热乎乎的胖列巴在灯光下泛着暖光。
呼伦贝尔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边城满洲里市、核心城区海拉尔区、扎兰屯市,饮食风俗多少熏染了俄式风味,俄式列巴就是之一。「你可放心吧大姐,‘十四冬’对咱扎兰屯整体发展是个大提升,你这店搞不好要成网红。」从市里来出差的一个顾客说。隔壁一间饭店刚换了新牌匾,「沾沾十四冬的热乎气儿。」老板说,过两天屋里再贴上吉祥物,「正赶上过年,这就妥了。」他认为今冬的生意「得老火了」。
↑2019年大兴——扎兰屯航线通航。
2019年10月27日,随着一架波音737-800,降落在小城的机场上,北京大兴机场首航的航线之一,大兴——扎兰屯航线正式通航。这座「全国最大的屯」,距离祖国的心脏,从过去咣切咣切的一天一夜,变成了2小时20分。而现在,她将再一次成为全国的焦点。
↑小城等待「十四冬」。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 郭巍 摄
↑扎兰屯的日落总是粉色的。
午后近三点,太阳已斜挂在西边,树梢上一片橙黄。冰场的老哥们儿老姐们儿,陆续在长椅上坐了下来,聊上一会儿后,他们就要去买菜、接孩子、做饭了。再一个小时后,当天际最后一道玫瑰色的晚霞散去,冰雪褪色,暮色四合,又一个「早上九点」,将在人们的期待中,准时到来。
来源:扎兰屯市融媒体中心、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