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原创,禁止搬运,违者必究。」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中产,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致力于翻新生活的花样。面对琳琅满目的餐厅,美食已不再是为了满足一饱口福的基本需求了,中产开始转向了氛围感拉满的「Bistro」。
中产们下班后都去干吗?
从法国街头的「大排档」漂洋过海而来的「Bistro」,成为了中产们下班后的新宠。
「Bistro」不会读的,跟着念——逼思托(「托」要浅浅地带个小舌音)。
Bistro的形式, 介于酒吧和餐厅之间,它是把顾客从一场吃饭留到二场喝酒的地方。
这两年,一股Bistro之风席卷了全国,尤其是一线城市,更是雨后春笋般兴起。
上大众点评随手一搜,Bistro可以说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这个发源于法国的小酒馆,可以理解为提供 家常菜的平价餐酒馆 ,更加接地气的解释就是 「外国大排档」 。
这种「外国大排档」来到了国内,却摇身一变成为了 小资精致的中产夜生活新宠儿。
进去Bistro吃一顿,人均最低都要200+,破500元的更加不在少数。
在国外平易近人的Bistro是如何在国内身价飙升的?
01、万物皆可Bistro
传统的法式bistro,主打的就是 法国家常菜和物廉价美的葡萄酒。
然而在国内老板的精明头脑下,他们发挥出了中国人包容万物的精神, 硬生生把中式风格融入了进去。
发明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bistro,比如 湖南菜bistro、云南菜bistro、江浙菜bistro、甚至是东北菜bistro ……
总之就是混搭风,它有餐有酒有烛光,也有菌子有鲍鱼有小龙虾还有大血肠。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菜式。
「在日本叫做深夜食堂,在沿海叫做大排档,在成都它就是冷淡杯。」
秉持着Bistro骨子里的「自由」,全国各地的老板们也「自由」发挥, 一整个菜系排列组合大乱炖!
于是,你可以看到,东北风味的Bistro出现了小鸡蘑菇、番茄锅包炸猪等 「不中不西」的菜品 。
然而却没有东北菜的plus,只有 xs号的融合菜 ,是东北人看了会生气的程度。
而当bistro来到四川,你也可以看到包了一整颗大蒜的肥肠,还是先卤后炸的,配上一杯红酒,那叫一个洋气。
在广式bistro里,还有用意大利面皮制作的广式鲜虾烧卖,讲究的就是一个中西融合。
以及用海鲜作为内馅的春卷,在bistro中实现高大上的粤式融合精细料理。
在一家湖南菜bistro里,你也能吃到一份「求同存异」的擂椒皮蛋牛肉塔塔。
这些bistro的风格因地制宜,各有不同,然而唯一不变的因素就一个: 精致 。
菜量少没关系,不好吃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好看,能够拍照出片。
也正是因为赋予了这种精致的调性, 菜品的身价也「倍增」。
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公主的命,却有公主的病。
相比国外,国内的bistro可以说和「大排档」完全不沾边。
它就是一个小资的消费场所,只要加上「bistro」这个词,就有了流量密码,商家就能收割一波流量,也能让 人均价格翻几倍 ,和「亲民」两字毫不沾边。
也不怪有人戏称bistro就是 「平价中餐」的涨价秘诀 。
一款加了伊比利亚火腿的小笼包,可以卖到三颗108元。
西贝莜面此前还因为一个10元的天价饺子被骂上热搜, 我想面对这家一个39元的小笼包 ,这溢价能力西贝都要自愧不如,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在小红书上,关于bistro的吐槽比比皆是。
而 「贵」、「难吃「、「踩雷」、「智商税」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来自上海网友的亲历: 「吃不饱、贵、不自在、难吃、不知道吃什么东西,10家bistro有8家占了以上特质三项。」
上海这个时髦地是最先引进Bistro这股风潮的,不同于法国街头的价格低、味道正宗、菜品简单,带来的则是 狭义的「简约法式餐酒馆」 。
如今看来,更多的只是 套了个Bistro的壳 ,价格和味道是一点没学到。
02、「预制菜水平甚至不及前男友给你泡的泡面」
Bistro无论从价格还是口味,都呈现出了 见仁见智的评价 。
但是,如果品质和味道配不上价格,那就会引起「割韭菜」的争议。
许多吃过bistro的大冤种才发现,自己吃的不是精心制作的融合菜、创意菜, 而是半成品预制菜。
可能有些好心的商家还会给你淋一点浇头,放几片罗勒点缀一下。
「光明正大把半成品餐包做成100+的小布里乔亚饭店,厨师水平赶不上给你懒的泡泡面的前男友。」
「重庆有一条街全是这种bistro,我称它为预制菜一条街,毫无新意。」
「温州菜bistro,一百元一份预制菜,上海你别有病。」
类似的吐槽还有很多,可以组成一个 Bistro受害者联盟 。
用一份不那么轻松的价格来感受一份轻松的环境,吃的却是半成品预制菜,结果就是, 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Bistro与大排档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相同的,都是放松和朋友吃东西聊天的场所。
只不过Bistro用了一个更洋气的名字,以及搭配了有格调的环境和一种微醺的体验,精准击中年轻人的心罢了。
就像网友说的, 花小钱体验氛围就完事了,不要抱有任何期待。
03、又贵又难吃的Bistro,中产们到底是在吃什么?
既不平价,也不「正宗」的bistro,为啥能成为中产的餐饮新宠?
其实,在Bistro里,吃这件事真的不重要。
在Bistro,吃的是环境和设计。
在小红书里,搜索Bistro,你可以发现一定少不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 「氛围感」 。
Bistro届的亘古真理:无氛围感,不Bistro。
有网友总结: 分量少+有酒+价格高+暗暗的环境=Bistro 。
暖调的灯光,紧挨的桌椅,晦涩的菜单,精美的餐具和一字排开的的大酒柜,这就是大概的中式Bistro轮廓。
而「氛围感」又对应着「松弛感」,主打的就是一个 慢节奏,轻松、自在、肆意 。
夜幕降临之后,拖着疲惫身体的白领们,走出写字楼来到了Bistro。
几杯小酒,几道菜,三两好友,或高谈阔论,或者窃窃私语,将法国人的慵懒和自在贯彻到底。
在美酒佳肴的浸润下,他们将白天积沉在心中的情绪就着酒和美食,尽情释放,一吐为快。
这样的一个夜晚,他们可能都没有吃饱,而且账单也是3字开头的三位数。
但是没有关系, 只要精致感和氛围感到位就行 ,只要朋友圈有发到好看的图片就行。
吃不饱,就当减肥了。
而且存在即合理,就像这位网友说的:
「Bistro是一个可以容纳情绪的地方,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心也被滋润和安慰。」
虽然难免会被人吐槽是智商税,毕竟平时在普通餐馆都能够吃到的食物,在Bistro里价格却要翻两倍,而且分量还少。
但是,有人就是愿意为这种「氛围感」买单,体验的就是那种轻松、无拘束的感觉, 这是已经从食欲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升级了。
就像中产爱玩的飞盘、骑行、户外、露营等等方式,追求的就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而且他们对于一顿人均300+的美食,也是可以轻松负担地起的。
不差钱,那就必然愿意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
当然,也有例外,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当冤大头的。
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网友义愤填膺: 「开什么鬼Bistro,好好开餐厅不好么?」
「几盘吃不饱还得出去续个摊儿的小碟碟。」
这么一看,也不怪有人说Bistro是适合约会相亲的地方,毕竟进可攻退可守,若是有兴趣的话就接着续宵夜,没兴趣的话就体面拜拜。
不过, Bistro更像是一种被社交媒体渲染过、加工过的一种需求。
一茬接一茬的Bistro新餐厅在兼顾商业与文艺气息的地方里开出,只要在店名的后缀加上「Bistro」这个单词,那么商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抬高价格。
Bistro这股风还能吹多久,不知道。毕竟中产的新鲜感来得快,去得也快。
论味道和价格,它没有大排档接地气和好吃。论仪式感和服务,它也没有高级餐厅强。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做餐饮, 始终离不开最重要的内核——好吃。
而Bistro也应该回归它应有的特质: 平价的菜肴、高性价比的酒水和令人放松的环境。
而不是执着于精美的摆盘和交出一张令消费者咂舌不已的昂贵账单。
如果只想着如何披着一张Bistro的皮赚快钱,那么Bistro也不再是Bistro,它只能说是网红餐厅。
网红餐厅的命运,注定是短命的。
当噱头大于品质,徒有虚表最后只会一场空。
对于独立bistro餐馆来说,等这股风口过去之后,退潮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想要不被淘汰, 只有做到价格下探、主打高性价比的平价餐酒才是扩客之道。
您吃过Bistro吗?对此兴起的这股Bistro风,您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明星趣闻,热点人物辣评,商界奇趣,互联网资讯,更多优质有趣内容,欢迎关注@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