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为什么中国人爱花生?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23-12-06美食

「大粒去皮的花生仁,炒熟仍是雪白的,平摊在抹了油的白石板上,冰糖熬好,均匀地浇在花生米上,候冷,铲起。这种花生糖晶亮透明,不用刀切,大片,放在玻璃匣内,要买,取出一片,现约,论价。冰糖极脆,花生很香。」

在汪曾祺的记忆里,花生的香是混合着冰糖的甜,散发着极脆的亮晶晶的记忆。

而对于喜爱浅酌的朱自清和老舍两位先生来说,花生米是下酒菜之神,「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

花生,几乎每个人中国人都熟识的食物,花生米、花生糖、花生汤、花生酱……不同的风味演绎,却构成了中国人关于花生复杂而滋味记忆和情感。

图 | 叮叮笑笑生 ©

「味甚香美」,从明朝时【常熟县志】记载的盐水煮花生的发明,到「甘香似松子味」的炒花生的演进,花生从传入时,就注定是酒桌上的香脆主角。

能像蔡澜笔下「把一个小火炉放在桌上,上面架一片洗得干干净净的破屋瓦,买一斤蚶子,用牙刷擦得雪亮,再浸两三小时盐水让它们将老泥吐出。最后悠然摆上一颗,微火中烤熟,‘啵’的一声,壳子打开,里面鲜肉肥甜,吃下,再来一口老酒,你我畅谈至天明。」那样耐心地发挥想象力,煮上一道下酒菜的人大抵很少。

图 | 图虫创意 ©

花生米,既不像腌货那样需要预先准备耗时等待,也不像硬菜那般需要开火操持,又三两口就把肚子填满,无好酒的落胃之地,无论是烟火小摊,还是酒楼圆桌上,只要有酒,就有它的身影。

身边有一位山东朋友喜欢把花生米叫做「劲叨」,意思无非说的是花生米量大。

「你尽管使劲儿叨叨,」从酒场开始到结束,从清醒到微醺,一盘花生米总能奉陪到底。

油炸的花生米一身油润酥香,出锅时噼里啪啦地蹦着油星子,撒一把盐,就着杀口的白酒,一口花生米,一口酒,那是愈嚼愈香,在辛辣和香脆的味觉交锋中,惺惺相惜,恰似是顾惜朝和戚少商的论剑,只道知音难得,暗叹相见恨晚。

图 | 叮叮笑笑生 ©

在东北,花毛一体则是和朋友相约喝酒时的默契。花生毛豆搁一块,称为花毛一体。翠绿的外壳剥开,毛豆依然是清脆入味,声动千里;嫩黄的外衣包裹下花生仁,则卤得咸香绵软。

吃花毛,乐趣就在于剥的过程,一压一挤,蹦出个有滋有味的仁儿,剥到尾声,还浅浅嗦一口食指的余味,成大事者,也留得住小节的辛香。

「人生要雄起,花毛得一体」。夜市江湖里,花生是和毛豆并肩行走的烟火侠客,它们经典、可靠、永不过时。

喝着啤酒,撸着肉串,剥着花毛当一回「时间刺客」。

刻板的社会时钟短暂地卡脱,脑子要认真地去记住什么呢?不过是那一夜的酒好,毛豆好,花生也好。

是这些非必要的花生毛豆,烤肉啤酒,修补了我们的灵魂。

图 | 木木的幸福食光 ©

坚硬之外,花生在中国人心中也有柔软的一面。

对山东人来说,花生可以是酒桌上的香脆,也可以化身一种液体香气,融入到他们的日常食物之中。

蜜三刀的甜蜜、果子的酥脆、把子肉的鲜香,从甜食、主食到肉食,各色食物的背后都少不了花生油的「助攻」。

图 | 1938年的青春📷 ©

济南的油旋、济宁的炸糖糕、菏泽的炸面泡、德州的炸老虎……早市里,嗞嗞油润的碳水军团,蓬松绵软,白熊一样把寒风挡在体外。沸腾的油脂,会守护每个山东的孩子。

山东人过年也会有一种隆重的「过油」仪式,谐音「过有」,是越过越有的意思。炸小酥肉、炸肉丸、炸藕盒、炸鱼块、炸豆腐,临近过年,一筐又一筐的丰盛炸货,都被滚烫的花生油「开过光」,闪亮登场。

南方也有藕盒,但油炸却少见,因为南方多水藕,肉质松散,脆甜多汁,更宜煨炖。

山东的藕淀粉含量高,是个「吸油大户」。在旧时,藕盒是富贵的吃食,小朋友们一个个围在灶边,只等那一层白色的面糊渐渐结出黄金甲。他们连连抽动着鼻子,要多嗅两口肉香。要是妈妈做的藕盒只是八分满,那来的多是老爸的旧友。要是妈妈做的藕盒足有十二分满,肉馅把藕片撑成个年娃娃,不必问,不是过年,必有贵客。

在灶边看得久了,馋嘴的小孩总会得到妈妈的怜爱。只是刚出锅的藕盒又酥又烫,得小心地就着边儿咬。舌头还要慢慢兜着满溢的肉汁,慢慢嚼两下,微甜的莲藕和鲜香的肉馅披着浓郁的花生油香,一个七八点的太阳就从寡淡的味觉之海上缓缓升起。

图1、2 | 兔兔王 ©

山东,靠着温暖的气候,适中的雨量和独特的沙质土壤成为培育花生的温床。作为最早引进大花生的省份,不仅种花生的历史悠久,制花生油的工业也是遥遥领先。山东人民日常「富得流油」,也就不难想象了。

▲ 山东剥花生叫「扒长果」,可见这里这里花生的个头。(图1、2 | 图虫创意 ©)

从前,花生油承载着山东人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它早已注入山东人滋润的日常。

在山东人的油锅里,毕毕剥剥的油花跳跃,食物唱响了幸福的变奏。

图 | 小武 ©

「冬天了,要食碗花生糊。」

对大多数广东人来说,冬日的糖水,芝麻糊和杏仁糊总是首选。他们觉得花生糊太甜,太腻口,丝滑不及芝麻糊。哪怕想念,也只会点一份芝麻糊和花生糊双拼解馋。

但对我来说,花生糊一定要点完整的一碗。花生糊的香气有一种独一无二的霸道,入口像小米粥一样的绵密浓稠,有一种直给的满足。当冬日寒风拂过碗面,花生糊打了个哆嗦,结出了一层皱巴巴的厚实的皮,往上面再撒些花生碎,一勺下去,稳稳地托起了花生碎、米皮和花生糊,入口那份惊天动地的温暖甜蜜,让人似乎倒头栽进了花生海里,从冬天速通到小阳春。

图 | Elvischill ©

甜甜的花生糖,则最容易勾起广东小孩幸福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香港澳门的叔伯姨妈们回乡过年,总会带上小孩子平时几乎吃不到的零食——曲奇饼、蛋卷,还有一包花生糖。粒大肉满的花生挤在一起,用牙齿破开香脆的花生,琥珀色糖浆还会黏在牙齿上,等汹涌的口水汨汨流出,才把它融为一体,化成甜蜜的溪流流向喉咙。小小一块,就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零食了。

图 | 🍎可可拾叁儿🍎 ©

它是信手拈来的可口零食,也是甜蜜和幸福的信使。

老一辈相信,象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花生糖,会给初结连理的新人带来好运。

撕开一颗喜糖,当花生的香和糖的甜随空气荡进鼻子,笑意便盈满每一个人心头。

图 | 唸咕噜噜噜 ©

一到冬日,对一碗暖汤的渴望是确定的。而花生,从不吝啬给予温暖的陪伴。

猪脚买回来,花生买回来,女儿说吃腻了南乳花生猪脚煲,广东妈妈又从菜篮子里拿出一截莲藕,洗干净切块,便一起放进了汤煲里,大火后转小火慢慢煲着。

油花铺面,微微胶着,猪脚被炖至软糯脱骨,红皮花生在热力簇拥下,也让汤变得粉嫩迷人。

女儿到家时,汤的热气已经把屋里蒸得甜香的暖雾。浓油赤酱的南乳猪脚总是容易糊嘴,平日女儿总是一块起步两块止,但今晚的花生猪脚汤,她竟然默默吃完了一整碗。

不变的,是碗里的花生,永远被粒粒清空。

图 | 子卿 ©

花生汤,则是泉州冬日清晨,街头巷尾的一碗人间烟火。

一碗蛋花花生汤要等到花生汤沸腾的时候,在中心敲入一只鸡蛋,云絮一样的蛋白,拥着小太阳一样的蛋黄。清晨的一点暖意就像水墨一样慢慢在锅里荡漾开。一口酥灿灿的油条,几粒用文火熬足五小时的花生,在人声渐的时候,拉开了清晨的温暖序幕。

图 | 鸡腿儿是我的 ©

花生,唯一一个地上开花而结果于泥泞的植物。子房落入地里,于黑暗间生长结果。

生于暗室的它们,重见光明之日,也是被「剥削」之时。

但花生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坚定地选择奉献。

从一碟酥脆的花生米,一锅滚烫的花生油,一碗浓稠的花生糊,一颗甜蜜的花生糖,到一煲温热的花生猪脚汤……

花生,都是烟火人间的热烈担当。

抓一把花生放置在日常生活里,便有温暖在心,便有好事发生。

图 | 叮叮笑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