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梁建国而言,1985年至今近四十年的中国室内设计史,是躬身入局,是一笔一画铭刻自己印记的经历,是脚下走出的道路。
他经历了广州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开设,那是与「环境艺术」这一学科的首次正式会面。后来各大院校校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是中国商业室内设计机构的萌芽。在参照极少、选择匮乏的年代,中国室内设计的风格几乎一片空白,他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那段空白的书写者之一。他见证了中国室内设计从星星之火,到发展为自成一派的全过程。
他的设计一直与时代同步,与历史同频。他对设计与时代的思考,贯穿于这个行业发展的历程。回顾过去四十年,室内设计经历了从形式追求到内容深化,从符号化到设计性,从有界到无界,形式上与思维上愈加开放,人文性与原创性也日益增强。
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是「新中式第一人」,但真实的他并不想属于哪种风格,不追求造型,没有主题,他设计的只是被需要的生活空间。
从北湖玖号高尔夫会所到北京昆仑9号会所,从故宫紫禁书院到杭州良渚国际度假酒店,他始终贯彻「用国际化的方式去表达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融贯古今文化基因与生活方式、铸就符合当下的东方美学,创造萦绕于心的时代沉浮。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通过他,我们回望一个时代的侧影;通过他,我们触摸时代之动人心弦处;通过他,我们突破视野界限,想象未来,以及了解这个世界无休止更新、交替、延续着的底层逻辑。
北京昆仑9号
梁建国寡言,但他擅长摸索规律,总结规律。无论是253,还是235,都是他介绍自己的设计的一种方法。
253
即20%历史、50%现在、30%未来。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他跟人介绍自己的设计时用的简明说法,其实也是他的设计宗旨。直到四年前做了北京噫吁唏艺术馆,他把这个比例改成了235,即20%传统、30%现在、50%未来。
为什么当下的比例在缩小,未来在增加?
「过去253是因为那个时候是高速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大家可能还是会讲现在要怎样怎样多一点。但现在,整个行业的量级降下来了,我认为也到了需要反省、修正的时候了。可能大家会有些恐慌,但室内设计的需求永远都存在,可能未来的需求还会更大。」
设计的存在是为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人的问题。而问题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从四年前开始,他把问题的重心放在「未来」,把「未来」的比例拉高到50%,他所思索的「未来的需求」会是怎样的?
他认为,未来的人可能更讲究「相互支持」「相互需求」。
四年前他做北京噫吁唏艺术馆设计时,就已经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这个采访也是在那里进行的。
在噫吁唏,除了看到梁建国一贯以来的「中国魂、现代骨、自然衣」风格,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富有活力的、生长性的「参与感」。
北京噫吁唏艺术馆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一句话是那么苍白无力。但对梁建国来说,「要跟年轻人玩」是相互需求、相互加持。
梁建国把他对未来的思考灌注到了噫吁唏艺术馆设计中,我们跟着他的步伐在其中游赏,历史也仿佛是一种「进行着」的状态,现在与未来其实是无界的。某一时刻你觉得你是行走在【葛稚川移居图】里,下一刻却进入了李白的「蜀道难」,而不知什么时候,旋转到电影【邪不压正】的北平天际线。文化基因被解码成体验,留白生出了空明,你可以在里面散步,从晋代到元朝,到今天,到四季可转手之间拨弄的未来。而一切都是开放的和自然的、生长的,你可以在里面做书画展、金石篆刻展,或是曲水流觞间的琴会,或是大提琴,或是电音。新与旧在空间中产生强烈对比、反差的同时,彼此联结、融合,呈现了「当代的」「未来的」居住与社交文化,科学、便捷且舒适。
这个时候,我相信他说「想靠近年轻人」是发自内心的。而所谓未来感,也并非视觉上的未来感。
北
京
噫
吁
唏
艺
术
馆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现在又讨厌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要给大家一些机会、一些余地、一些参与。」这是一个哲学话题,如「有无相生」。把50%留给未来,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每天醒来做点什么」的动力,一种激活自己的新能量。
因为设计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客户问题的,所以我们习惯性地问设计师「设计与商业如何平衡,会不会妥协?」
梁建国说:「这是个套路性问题。不要让问题本身成为陷阱。 」
他说他没有妥协,客户也没有妥协。「我做的就是我从来不去说服,我不是用说服做工作的,我们是用叠加的方式,他要解决的,我一定会帮他解决。你看噫吁唏这个项目,他叠加我的知识,我叠加他的知识,我们讲结合,做的是1+1=10的事情,我们不做1+1=1.5。 」
噫吁唏艺术馆这个项目,客户最开始找到他,他就说他要做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想做「一个事件」。那时他们都在温哥华,客户后来专程开车过来问他:「什么叫事件?」
他就说,你既然要做一个艺术馆,那么我们花同样的钱,改变以往做艺术馆的方式,让它成为一个开端、一种现象……实际上这也是他前面谈到的未来想做的事。在这里,设计师和甲方是无缝连接的。「甲方自己就是总设计师,我们这些职业设计师就是作为执行设计师帮他圆梦。你要给他多种随时可变的可能性,这是未来做项目的方式。
其实梁建国从2004年做北湖玖号时就已经这样考虑了。他和团队从策划入手,到建筑规划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VI设计,一系列深入完整的工作。如今这个地方仍是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人士常组团去参观学习的案例。
北
京
北
湖
玖
号
他有时跟人调侃,说自己是个生意人,只是从不做生意而已。但他是用商业逻辑帮客户设定空间的功能,包括看风水等等,想方设法考虑后续的运营。比如艺术馆怎么管理,怎么让人观展完还能留下来并持续创造、生发。这就是他要的事件和现象、生态,可以让一个地方持续地风生水起。
一度有媒体称他为「新中式第一人」,他心里是苦笑的。
且不说「第一人」多不符合他有点儒家式的性情,只是那「中式」二字,就让他觉得「有点土」。「新中式,更土了。还是‘东方’吧,比较包容。」
梁建国设计的故宫文创项目
当然,他提出「东方国际设计」这一概念,并不只是为了突破中式的局限性,而是生发于时代,将东方文化与国际视角融合而成,更能准确表达东方文化的与时俱进性。
「用国际化的方式去表达本土文化」,这一理念的成熟始于2004年在北京承接北湖玖号高尔夫会馆与主题餐厅等一系列项目,从规划、景观、建筑到室内设计,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体设计中。自此,梁建国真正建立起系统的设计风格,以及东方国际的设计理念。
这一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形成「中国魂、现代骨、自然衣 」的表述。「中国魂」指中国的精神内核;「现代骨」是用现代的科技、材料和理念去做设计;「自然衣」则是回归自然,让建筑与空间从自然中生长出来。后来,「东方国际设计」蜕变成为「253」。四年前,再次历经蜕变,成为「235」,即前面所说的20%传统、30%现在、50%未来,这就是梁建国「东方国际设计」,它是行进的,以更为精确的标准建构所处时代的美学。
因为故宫紫禁书院、双松斋、宝蕴楼、冰窖等项目,他在近13年的时间里「真正地接触故宫」。他说做紫禁书院的那段时间,每天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那里,最大的收获不是来自于设计,而是可以感受到那个空间的气息。
故
宫
紫
禁
书
院
那段时间,他静心地去寻找文化回归,而不是设计本身。没有主义、没有风格、没有造型,一切从功能出发激发出自己对皇家文化的理解。「怎么把明代的木梁保护下来,然后不停地修复,这是我主要考虑的事情。」在故宫项目里,梁建国坚持「没有设计」的设计。在他看来,故宫的每个空间,明代的木匠已经设计好了,根本无须现代设计师画蛇添足,只需要找到那条主线将昨天与今天对接并在未来延续便足矣。
故宫双松斋
故宫宝蕴楼
但「去设计」不是原封不动。梁建国也强调设计的当代性,在作品中留下自己所处时代的烙印。所以他运用了当代手法,就像当代的装置艺术,给予故宫另一种气质:时尚而淡雅。
「在故宫做了十几年,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做这个时代的故宫。再过一百年,我们这段历史不是空白的。如果只是重复明朝和清朝,就没有意义。」
故
宫
冰
窖
我们也在他的许多项目,比如谢家老院子、苏州中航樾园,都能看到他对待古建的态度。「改造不是重建,修复不是复原,而是取其精华,通过当代手法来平衡古镇文化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在保持建筑历史性的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活化空间。
重庆谢家老院子
苏州中航樾园
苏州中航樾园
温州檀境
温州檀境
温州檀境
—— 左右滑动查看 ——
梁建国今年62岁了,不算老,但在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已足够老资历了。我们问他,随着年纪增长,会不会陷入自己的「模式」?
他说他已经变得「老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多大了」。不喜欢过生日,也尽量不去想别人说的「你有多牛」,无所谓,不摆款,不端着,首先是自己不会累。
工作中的梁建国
尽量活得简单一点,出差也不带助理,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也更自由,也不要把福气消耗太多。
如此,年纪增长也是有许多好处的。比如「时间的包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时间是最好的设计师,我们今天看到许多美的东西,是时间帮我们设计的。 因为时间长了它就有了包浆,它就会把那些锋利的棱角收敛,把那些火气褪去。」
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集美组开始,他感慨自己成为探路者的同时又有一群同行者,而且都还在坚持着那份初心:那就是对设计的热爱。
很多人问过他:「你什么时候退休?」他想的是:我不会退休。
有点执着。但其实又很「放松」。
他放松地跟我们谈论他的三个孩子,就像农民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子孙满堂观。放松地聊心里的愉悦感,说有时候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像看自己种的菜,自己在那喝着茶,喝点小酒,慢慢地看着,蛮幸福的。
就像当初做了美景素心园,身处其中,很放松。就坐在那里发呆,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纳气」。在每一块青石上、飞檐间静泊自己,大而归一,充满喜悦。
郑州伏羲山美景·素心园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梁建国先生提供
壹佰工作室
艺术顾问:顾维洁
撰文:刘珏评
联合推广
中国嘉德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毛阿达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鄧鈺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