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清华一附院神经内科卒中团队:用脚步丈量希望,卒中救治刻不容缓

2024-08-23健康

日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的「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能力提升活动」中,获评「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经验推广单位」。这是对医院脑血管病防治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送给医院卒中团队「成人礼」的最好礼物。

18年前,刚刚博士毕业来到医院的「小大夫」,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的刘芳完成了医院第一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自此开启了医院卒中防治的新征程。此后,刘芳携手卒中团队联合急诊科、放射影像科、检验科、血管外科、脑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着手建立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逐步完善卒中救治流程,并与早期神经康复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卒中救治模式——卒中团队脚步坚定,只为护佑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刘芳常说:「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脚踏实地地治病救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和准则。」

启新篇

从第一例到第一名

「患者卒中发病在时间窗内,符合适应证,无禁忌证,准备溶栓!」2006年夏天,刚来到医院几个月的刘芳完成了一件「壮举」——开展了医院的第一例脑卒中静脉溶栓。虽然在医院尚是「新人」,但依靠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学博士期间提升的专业能力,刘芳心中有底,溶栓治疗很成功,患者很快康复出院。第一例即成功的经验让卒中团队信心倍增,摩拳擦掌,自此对于静脉溶栓也不再畏惧。

时间来到2011年,北京朝阳区卫健委提出进一步推动三级急救网络建设,构建以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龙头,院前急救网络为依托,二、三级医疗机构急诊急救专科绿色通道为支撑的三级急救网络架构。北京华信医院卒中团队意识到,是时候建立卒中中心了。

2013年,刘芳接过神经内科主任的接力棒,也肩负起建立卒中中心的重任。「第一步是提升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虽然静脉溶栓已开展了几年,但医生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医生还是对静脉溶栓没有信心。」刘芳坦言,为了打破困境,她把团队的每个人都送出去进行专业的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团队整体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专业服务能力是一方面,顺畅的卒中救治流程同样至关重要。每一位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后,医院会立刻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神经内科二线医师会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室询问病史、查体、护送患者完成头CT检查,一路上充分与家属交代病情,讲清溶栓的重要性,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命时间,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患者,尽快启动静脉溶栓。随着卒中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华信医院卒中团队在患者的口口相传和同行的信任推荐中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此后,北京市以急救地图的方式首次公布了69家能够进行卒中溶栓救治的医院,北京华信医院也在其中。「这是对我们卒中救治能力的肯定,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责任。」刘芳深知取栓治疗仍是团队的弱项,2020年,刘芳推荐团队医生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学进修学习神经介入取栓技术,自此,取栓治疗的短板也被补齐。

2021年11月,北京华信医院卒中绿色通道紧急救治了一名女性患者,DNT(从进入医院到注射静脉溶栓药物时间)仅为10 min,在当日北京市卒中绿色通道排名第一!自此,北京华信医院实现了从第一例向第一名的转变。

广布局

从急救到康复 全流程管理

卒中中心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打磨。「DNT时间是卒中救治的硬指标,时间就是大脑,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要用分钟来计算。」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矫毓娟表示,为了缩短DNT时间,卒中团队对绿色通道流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和调整:到了急诊没有自助挂号机,患者还要去门诊挂号?立刻在急诊配置一个自助挂号机;租轮椅需要扫码,患者不会操作还耽误时间?准备一个绿色通道专用轮椅,不用扫码直接用;溶栓效果不佳需要取栓,要办理入院才能申请手术?简化流程,救命要紧!

每个月的质控例会上,诸如此类的改进措施不胜枚举,卒中急救就好比一场接力赛,第一棒是患者及其家属,第二棒是急救转运,第三棒是到达医院急诊开启绿色通道,第四棒冲刺阶段是神经内科医生和护士。「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才能帮助更多患者免受致残致死的严重危害。让患者获益最大化是团队的不懈追求,患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刘芳介绍,近年来,卒中团队已逐步完成了从急救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布局。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丽介绍:「随着对疾病了解的不断深入,醒后卒中越来越备受关注,很多患者晚上睡觉前好好的,早上起来瘫痪了,由于发病时间不确定,按最后正常时间算,大多数患者是超过溶栓时间窗的。」为了更好地筛查和救治醒后卒中患者,医院升级了CT、核磁多模态影像仪器,结合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可筛选出尚存在缺血半暗带的醒后卒中患者,积极争取溶栓治疗,在源头上阻断卒中进展,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此外,卒中早期康复对于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卒中中心引进了康复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手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功能,回归社会。

绘蓝图

为卒中患者保驾护航

「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是学医的初心,也是将卒中团队拧成一股绳的核心力量,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刘芳感恩团队每个成员的脚踏实地和不懈追求,同时也感谢医院领导对于卒中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无论从人员、设备还是多学科协作,医院都给予了我们无条件的支持。」刘芳回忆,曾有一位呼吸科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卒中,虽然最终救治成功,但救治流程并不顺畅,主要问题就出在其他科室医生没能第一时间识别卒中。

「我们之前将目光集中于急诊科,却忽视了住院患者和医生团队的卒中救治意识,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马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院培训,卒中团队利用午休时间,轮流到全院各科室进行卒中早期识别和绿色通道流程的培训。自此,再也没有发生一例院内卒中延误救治的情况。」刘芳表示,医院的大力支持是卒中救治能力不断提升的强力助推。

经过数年的不断耕耘,2020年,医院被北京市脑卒中质控中心授牌「北京市防治卒中中心」,这不仅代表着医院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得到北京市的肯定,也意味着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2022年1~2月,北京市卫健委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情况通报的数据显示,在全市89家医疗机构卒中中心建设情况中,北京华信医院名列第三。2021-2023年,医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静脉溶栓单位」。刘芳带领卒中团队精益求精,与时间赛跑,尽可能使更多患者有机会得到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治疗,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但卒中团队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当前,刘芳将目光锁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出血性卒中的神经介入治疗上。「人才和技术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五项专项行动中,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核心目标就是努力为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刘芳铆足了劲头,带领卒中团队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