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传染性是流感2.5倍!合胞病毒预防措施来了→

2024-07-19健康

前几天

「合胞病毒」冲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崩溃发问

「这又是什么!」

「又发热了」

「这次是咳嗽厉害」

「跟拉风箱一样,又有点像哮喘」

……
看着难受的孩子

家长们心急如焚

来势汹汹的合胞病毒,

是新出的病毒吗?


得了这病,

到底要不要紧?

它与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何不同?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新出的病毒吗?

不是。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能引发肺炎的病毒之一,也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

▲呼吸道合胞病毒(图源:腾讯医典)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在我国北方,暴发高峰期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 在南方,流行高峰是雨季。

今年夏季,就出现过一次反季节流行。

▲图源:头条新闻、听中国新浪微博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合胞病毒进入好发季节。


在北京,肺炎支原体已不是儿科就诊首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上升到第三位。

▲图源:看看新闻KNEWS微博视频号

在其他地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也有所增加。其中,不少也是因为RSV在「搞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呼吸专科主任医师高薇薇表示,「 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 ,95%的儿童在2岁前都可能感染过合胞病毒。在高流行季节, 有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

02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啥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两个特点:

杀伤力强

几乎所有儿童,在2岁之前都感染过RSV。

它还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染力强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约是 流感的2.5倍

它主要通过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患者面对面打个喷嚏,跟你握个手,你就有可能被传染!

03

哪些症状可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感染潜伏期通常是4~6天 ,接着会出现症状,根据年龄、既往感染史、个体差异等,症状会有所差别。

在大龄儿童中,通常只限于上呼吸道, 呼吸道症状多为鼻塞、流涕、咳嗽等 ,比如有时候我们得了普通感冒,可能就是感染了这个病毒。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2岁以下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更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

疾病早期往往与「普通感冒」表现无异,随着病情发展,病毒侵入下呼吸道,则表现为 咳嗽加重、喘息, 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厌奶、活动少、易哭闹,对于一些新生儿或早产儿, 还可引起呼吸暂停

04

孩子「中招」,有特效药吗?

没有。

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的抗病毒药物。

不过,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病程,大多1~2周自愈,少数持续1个月左右。而且, 大多数患儿都是轻症

对于「中招」的孩子,主要是支持性治疗。

比如:鼻塞明显,可以用生理海水滴鼻腔;症状较重者和高危患者,要住院观察,给予补液、吸氧、呼吸支持等。

一般来说,家长只需要注意隔离,同时保持孩子足够的液体量,观察孩子的吃奶量、尿量、精神状况、口唇是否干燥等。

如果没有异常,轻症患儿可以在家观察。

经过治疗后,大多数患儿能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通过感染而获得的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能力, 并不能让自己避免再次感染,但重复感染时,症状通常较前次更轻微。

05

哪些情况,要马上看医生?

有这些症状的,要马上去医院:

  • 喂养量小于平时的一半,甚至拒食;
  • 烦躁不安、易激惹、嗜睡;
  • 呼吸频率增快(婴儿>60次/分,孩子胸廓一起一伏算1次呼吸);
  • 小鼻子随着呼吸瘪下去(鼻翼煽动);
  • 呼吸费力,胸部的肋骨间隙都随着呼吸凹陷。
  • 还有些高危因素患儿,即使病情不严重也要重点观察:

  • 既往有早产(孕周<37周);
  • 低出生体重(<2.5kg);
  • 年龄小于12周龄;
  • 有慢性肺疾病;
  • 营养不良;
  • 先天性气道畸形及喉软骨软化;
  • 先心病;
  • 运动发育迟滞;
  • 免疫功缺陷;
  • 先天畸形。
  • 06

    这病毒该怎么预防?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新冠疫情过去之后RSV才出现感染人数逐渐增高的趋势,但RSV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冬春季。

    李侗曾表示,「今年RSV的高峰确实延迟了,这种情况与新冠的防控措施有关。」

    从国外的数据看来,国外的RSV的发病高峰期也与新冠的防控措施呈现出时间的相关性——防疫措施严格,人们感染RSV的机会减少,体内的RSV抗体也逐渐缺乏,防控措施一旦放松,人们就会出现RSV免疫空白,感染率自然会增加。

    07

    其他呼吸道疾病,家长如何应对?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