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发现肠息肉不一定是坏事,4个「好处」不请自来,医生真没说反话

2024-08-20健康
40岁的吴先生在半年前陆续出现大便不成形、不规律等症状。有时候连续好几天便秘,有时候又连续好几天腹泻,由于症状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在网上看到很多科普说「大便出现问题要及早去检查,很可能是肠癌」,所以吴先生十分紧张。
前阵子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检查中发现了肠息肉。由于息肉并不大,所以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医生顺势就帮息肉给切除了。
然而就当吴先生从麻醉中醒来后,却表现得很担忧:「都说肠息肉的下一步是肠癌,我这息肉就算切除了后面应该也会长出来吧?会不会离癌不远了?」
医生笑了笑,说「肠息肉确实有一定的恶变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恶变,不用为此过于紧张。事实上,发现肠息肉真不一定就是坏事,甚至应该感到高兴。」
看到这,也许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了,发现肠息肉怎么还成「好事」了?难不成是医生在说反话?这究竟是医者仁心还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事实上,都不是!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为什么医生认为发现肠息肉不一定是坏事。
一、发现肠息肉,能有效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肠癌早期症状非常隐蔽,有些在早期甚至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不典型;而息肉更是没有症状,只有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其他的一些检查,比如CT、彩超以及核磁等,往往都是无能为力的。
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及时发现息肉,能够有效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所以,发现息肉不一定是坏事,肠息肉距离肠癌有很长一段距离,从腺瘤性息肉形成、发生异型增生,再到癌变,一般需要5-15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发现,一直放任不管,说不定哪天再发现时就已经癌变了。
而如果能够在早期检查中发现息肉,并及时治疗,则有很大概率将肠癌给扼杀在摇篮中。
二、发现肠息肉后,及时治疗能够有效避免进一步恶化或癌变
既然在检查中发现了肠息肉,那下一步就是进行对应的治疗,虽说有些息肉是良性的,但有些息肉却不是善茬,发现后及时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其进一步恶化或癌变。
息肉根据病理学类型主要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这两种,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尤其是增生性息肉的恶化风险更低。
而腺瘤性息肉、锯齿状病变和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都属于肿瘤性息肉,大部分都是恶性的。
虽说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但还是要从息肉的大小以及镜下形态具体来看,只要体积足够大,还是有恶变倾向。
比如长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凹陷、扁平、锯齿状或者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哪怕小于等于5毫米,也建议切除。
如果边缘平坦、光滑、圆润的息肉,一般是良性的,如果小于等于5毫米,可以随访观察暂时不切除。如果外观粗糙,有凹陷、扁平、溃疡、出血或者坏死、星芒状开口,那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是一定要切除的。
三、发现肠息肉后,有助于我们提高重视
对于肠癌或肠息肉,肠镜是最有效的发现手段,不管是肠息肉还是肠癌早期,都能够通过肠镜发现。然而在临床上,我遇到很多患者都很抗拒做肠镜,抗拒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肠镜检查很麻烦、肠镜比较贵、听说肠镜做起来人很痛苦,以及做肠镜前要喝泻药,人会很难受等等。
事实上,40-74岁的人群,都是肠息肉和肠癌的筛查人群。上海市抗癌协会曾发布建议,哪怕没有明显不适或者异常,45岁以上也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如果家里有得了肠癌的近亲属,建议最好40岁以前就开始筛查。
而对于检查中发现有肠息肉的患者,更应该重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种情况下的定期筛查,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剧的发生,毕竟在这之前已经查出过肠息肉了,再不重视就真的只能怪自己了。
四、查出肠息肉后,有助于我们重视预防
在查出肠息肉前,很多人不仅不重视筛查,同时也不重视预防。而在查出肠息肉后,就一定要重视预防了,别再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肠癌的预防上,首先要注意饮食,饮食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三高两少」,也就是喜欢吃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两少则指的是运动少和膳食纤维少。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运动和摄入膳食纤维,尽量避免「三高」饮食。
其次就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要及早筛查,能有效预防。
最后就是重视早期症状,比如排除痔疮等原因导致的,无缘无故的大便带血;大便性状改变,比如本来粗壮的大便突然变细了;大便习惯改变,比如突然间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且没有明显诱因,持续时间较长等等。
重视预防,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肠癌的出现。
通过以上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查出肠息肉真不是坏事,它一方面能给我们以警示,告诉我们该重视肠道健康了,另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筛查和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