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这3类中药很伤肝,千万别自己乱用,提醒:这4种人更要格外小心

2024-07-22健康

中草药以其天然和历史悠久而备受推崇。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这些自然赠予的药材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有三类中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而特定人群更是需要格外小心。

3类中药最伤肝

何首乌以其在改善黑发和延缓衰老方面的功效广为人知。然而,多项研究指出,过量或不当使用何首乌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这些研究强调了严格控制剂量的重要性,并建议在使用何首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仅仅是何首乌,其他一些常见的中药材也可能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肉桂,又称中国肉桂,虽然在调味和中药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其含有的香豆素成分在大量摄入时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肉桂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适量使用肉桂,避免过量。

积雪草也是一种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药材。一些案例研究显示,积雪草的使用与肝毒性事件有关,包括黄疸和肝炎的报告。

除了中药,某些维生素的高剂量摄入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维生素A和烟酸(维生素B3)的过量摄入已被证实可能导致肝损伤。

虽然中药和维生素在改善健康方面有显著的益处,但也必须意识到它们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持适量摄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因此,无论是传统中药如何首乌、肉桂和积雪草,还是常见的维生素补充,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的健康改善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药物和补充剂的益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某些人群需要对中药的使用更加小心

随着对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每个人,尤其是对于肝功能较弱的特定人群,中药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

1、有肝病史的人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一旦功能受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会大大降低。因此,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

肝病患者在选择中药时应特别小心。一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肝脏有潜在的毒性,如雷公藤和何首乌,如果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引起肝损伤。

因此,患者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保肝和护肝作用的药材,如枸杞和丹参,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肝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过量或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受损。

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含有特定成分的中药,可能会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从而反映出肝损伤的风险。

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应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肝功能的异常变化,如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等,这有助于医生评估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饮食方面,肝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也应注意合理膳食。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同时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摄入,以支持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最后,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应避免与可能损害肝脏的其他药物或物质同时使用。例如,某些西药和酒精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额外的伤害。

在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接触这些物质,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2、孕妇、儿童

对于孕妇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中药的使用必须更加谨慎。孕妇和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能力也有显著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孕妇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某些药物成分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例如,含有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有毒药品的中药,都应慎用或禁用。

这类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流产或早产。

孕妇在选择中药时,应优先考虑那些药食同源的中药膳,这些食材既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又能在医生指导下缓解某些症状。

儿童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格外小心。由于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

在给儿童使用中药时,应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严格控制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儿童出现服药困难,可以少量多次频服,并适当使用冰糖、麦芽糖等来改善口感。

同时一旦出现高热不退、精神不佳、咳嗽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使用中药可以为孕妇和儿童提供有效的治疗。然而,由于缺乏针对这两个群体的系统性药物安全性研究,中药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医生和家长在使用中药治疗孕妇和儿童时,必须基于充分的临床经验和科学证据,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3、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人

在现代医学中,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然而,对于那些已经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人来说,使用中药时需要格外小心。

因为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中药成分可能会抑制或激活肝脏中的药物代谢酶,从而影响长期服用的西药的代谢速率,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进而影响疗效或增加毒性。

核受体是调节药物代谢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中药通过影响核受体的活性,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而导致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例如,某些中药成分可以激活或抑制P450酶系,这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在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

如果患者已经在使用某些长期药物治疗,如降压药、抗凝药、降糖药等,医生需要考虑这些药物与中药成分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选择不会与患者当前用药发生相互作用的中药配方。

此外患者在使用中药时,也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营养补充剂。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给出适当的医疗建议。

科学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不仅涉及单一成分和单一靶点,还可能涉及多种成分和多个靶点。

因此,研究中药-药物相互作用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考虑中药的多组分特性和多靶点作用。

4、体质较弱的人

对于体质较弱或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来说,中药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

这是因为中药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长期服用的情况下。

中药成分复杂,通常包含多种药材,每种药材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体内可能会与长期服用的西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力。

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其生理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中药的使用需要更加小心,因为他们的肝肾功能可能已经减弱,不利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如含马兜铃酸的制剂,可能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选择中药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安全性高、对肝肾负担较小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此外,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炮制方法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改变药材的性质,从而影响其疗效和毒性。

例如,生半夏和制半夏在毒性上就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毒性较大,后者则因炮制过程中的毒性降低而更适合临床使用。

在使用中药时,还需注意个体化治疗原则。中医理论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来选择和调整药物。

例如北方气候寒冷,人体出汗少,发汗解表、温补的中药多用,或用量稍大;而在南方,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且多湿,发汗解表、温补的中药用量宜轻。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控制剂量、定期监测身体反应、注意饮食调理以及避免与其他有害物质混用,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中药的治疗效果。

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负责。

参考资料如下:

【1】中药安全性研究:方法、应用和展望

【2】单味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