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医者故事丨徐红燕:情寄肿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2023-12-10健康

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初见肿瘤专家徐红燕时,她正在认真接待一名乳腺肿瘤患者。十多年前,这名患者罹患结肠癌通过徐红燕的治疗得以「痊愈」,当天,她因上肢突然肿胀伴有寒战、发热来医院就诊,时隔多年,再次在「专家简介」看到徐红燕的名字时,这名患者满怀信任和认可,直接来到了徐红燕的诊室。对于这位没有预约的患者,徐红燕耐心、细心进行诊治,并很快找出了病因。

为人温柔低调的徐红燕,自1993年走上从医之路,深耕肿瘤领域整整三十年,用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服务,换来了许许多多肿瘤患者的信任和依赖。

是良医更是仁医

作为一名肿瘤医生,徐红燕始终恪守着「时刻为患者着想,用对待亲人的心情对待患者」的行为准则。以真诚换真心,不断收到的锦旗和表扬是对她的付出最好的认可。她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下了许许多多的患者,患者们有的逢年过节向她问好,有的写诗向她表达敬意,更多的是遇到难题就向她咨询。

2014年,市民王女士因父亲晚期肺癌而「结识」徐红燕,亲眼目睹了父亲在病情非常危重的情况下通过徐红燕团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重获新生。父亲出院后,她每年春节都会给徐红燕发一条短信或者微信,告诉她父亲又安全度过了一年,同时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最近的一条微信里,王先生父亲已经连续9年肿瘤无复发无进展,还找了一份轻快的工作,过着和健康人一样无病痛的生活。

患者们对于徐红燕的殷切敬意,不仅源于她的高超医术,更源于她的医者仁心。

7年前,一名患者被诊断为胃癌肝转移,作为晚期胃癌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只能进行姑息化疗,这样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不甘心的他远赴千里去武汉的一家知名三甲医院,还是考虑胃癌肝转移,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仍维持原样。无奈之下,该患者回威来到徐红燕处进行姑息性化疗。化疗一个周期后,肝上10多个病灶神奇般地几乎全部消失了。患者和家属高兴地直夸徐红燕是神医,治疗效果居然这么好。

然而,面对患者的表扬徐红燕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她对患者说:「这真不是我的功劳,化疗有多大的作用,我心里非常清楚。胃癌对于化疗属于中度敏感,不大可能一两个周期就能消除。」

丰富的肿瘤诊疗经验向徐红燕发出「提醒信号」。她再次仔细查阅患者此前的病历和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确诊胃癌时正好合并高烧,在感染科经过了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从而退烧。联想患者前后的病情,她大胆推断「所谓的肝转移很有可能是肝脓肿,由于在影像中的表现特别像肝转移,因此被误诊为肝转移。」不是胃癌肝转移,患者就仅仅是单纯的中期胃癌,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根治,手术后就不需要一直进行化疗了。

明确诊断后,徐红燕当即将患者转到医院胃肠外科。胃肠外科医生收治后,重新查阅了此前的检查报告,对否定患者肝转移存在疑义。徐红燕与胃肠外科及影像科反复沟通,经过多学科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对患者进行了胃癌根治手术。术中探查肝部没有发现肝转移。术后完成了6周期辅助化疗,至今7年多了,患者每年定期复查,肿瘤一直没有复发和转移。这么多年来,一提起徐红燕,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感激,「徐大夫是真心对我们的」。

有热情更有热忱

从医三十年,徐红燕身上亲切亲和的工作态度、细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热情热忱的工作情怀,给接触她的每一名患者、同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搬到临港院区前,徐红燕已经担任南院区化疗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多年。化疗三科是高绍荣主任和她「白手起家」组建的科室,凝聚着她们共同的心血。2014年,科室刚组建时,仅有她们两名肿瘤医生,其他医生都是从内科专业转行来的。科室建设过程中,徐红燕成为这些医生从新手医生向专业肿瘤医生转变的「催化剂」,临床治疗规范化培训、危重症处理经验,甚至琐碎的病历修改,她都手把手指导和培养。一名年轻医生至今还记得当年她写的病历不符合肿瘤专科的要求,徐红燕逐字逐页地进行修改,耐心指导她规范书写病历。

多年以来,徐红燕习惯了加班晚回家,也习惯了让丈夫和孩子在外面吃饭。一次,一家三口难得一起到常去的饭店吃饭,刚一进门就看到饭店老板非常明显地愣了一下。「你们都是多少年的常客了,我一直以为孩子没有妈妈,所以只和爸爸来吃饭,没想到你就是孩子的妈妈。」老板的话让徐红燕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是什么支撑着徐红燕如此热情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答案是她自幼对医学的崇敬和对专业的热爱。

「我从小就知道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长大后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徐红燕说,她家在农村,小时候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第一次到文登县城就是去医院看病。看病的医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非常仔细地给做了检查,除了开药,还嘱咐她多锻炼多吃蔬菜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回家后,她将医生的嘱咐记在心里,每天坚持围着村里跑一圈,后来她的慢性支气管炎治愈了。「直到现在,那位医生的音容笑貌,我都还记得,也知道了治病救人是多么崇高的工作。」

怀着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徐红燕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肿瘤医生,真诚地对待每一名患者,致力于各种恶性肿瘤规范化内科治疗、综合治疗以及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擅长乳腺肿瘤、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化疗、分子靶向以及免疫治疗。为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她紧跟临床诊疗和科研的前沿,不仅承担着多种前沿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与研究,还乐于尝试具有前瞻性的诊疗模式。

多学科更加精准

今年,相关肿瘤指南更新了新辅助治疗的部分内容。而早在四五年前,徐红燕就颇具前瞻性地联合医院胸外科、影像科、肿瘤科等,对10多名已被判断无法接受手术的三期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时间。

搬到临港院区,徐红燕成为新组建的肿瘤一科副主任。「这次可不是白手起家了,而是强强联手。」在徐红燕看来,今年医院的肿瘤专业细化非常有必要,以往的肿瘤治疗涉及范围广而博,专业细化后,徐红燕专注于乳腺肿瘤领域,更加有深度。而且,新科室放化疗结合,既有放疗专家也有化疗专家,每位医生都各有所长,组成了一支乳腺肿瘤内科治疗的精干团队。这种团队组成形式不仅在省内是创新,放眼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的科室,徐红燕和同事们教学相长,增进了乳腺肿瘤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病理检查以及超声、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的培训,并与乳腺外科密切合作,在临床诊疗中充分发挥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的优势。仅仅半年多时间,她所在的肿瘤一科就成为省内乳腺肿瘤内科治疗的规范诊疗、精准诊疗品牌科室。

「肿瘤诊疗不能是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在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基础进行规范诊疗和个体化治疗。」每周,徐红燕与同事们一起对科室收治的每名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细致的病例汇报,从中找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讨论。一名乳腺肿瘤患者在外院手术后来到市立医院进行放疗,正是通过病例汇报的CT影像图发现了锁骨上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从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了肿瘤转移。明确诊断后,患者获得了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创新的诊疗模式,让徐红燕深受鼓舞。「新模式下获益的不仅有保乳放疗、根治性放疗等常规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还有晚期乳腺肿瘤患者。」一名三阴性乳腺肿瘤患者今年病情进展到了七线治疗,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放疗、免疫、靶向结合治疗,采取局部和全身结合的方式,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现在患者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已成功生存了半年多。「一般情况,这种终末期患者生存时间很短。如此后线的治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正是源于多学科联合会诊碰撞出的火花。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可能想不到后面的治疗方案。」

三十年来,徐红燕怀揣着「不负性命相托」的医者仁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医者胸怀,千锤百炼积累精进医疗技术,以患者利益为最大化,竭尽所能、想方设法地使用各种医疗手段为患者解除病痛,点亮了星星成簇的生命之光。(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