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铁血:「把感染先控制住,然后把肺的情况评估好了,交给我,我保证她活!」霸气的话语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陈欣欣与内科医生的一次团队协作。柔情:对于小因(化名)的父母而言,陈欣欣不仅救了孩子的命,也护住了一个家。在他们最初来广东时,陈欣欣帮其尽快办理入院手续、并解决家属住宿。「人在异乡,到那么多陌生城市看病,第一次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 高瑞瑞)「交给我,我保证她活!」
他就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陈欣欣,行医37年,陈欣欣成功救治患儿超12000例。
今年61岁的陈欣欣教授,每天仍忙碌于查房、手术,以「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逐渐将先心病外科接力棒传到年轻医生手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陈欣欣团队为患儿手术。受访者供图
极致做事:超万例手术成功率达98%
身材高大、一头短发、脚下带风、眼神犀利,陈欣欣教授每每一出场,就霸气外露,不怒自威。「这就是心外科大咖的自信与气场,在临床上,绝对权威,一锤定音,挽救生命。」
自信来自绝对的专业实力,做别人不能做的手术,治别人治不了的病。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听医嘱。」这是陈欣欣在跟患者家属沟通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陈欣欣曾遇到过,该做而不愿意做手术的患儿家属。一位患儿豆豆(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7~8毫米。豆豆的父亲是一位博士、教授,对于治疗有自己的想法。于是,陈欣欣与豆豆父亲在门诊中有趣的「交锋」就开始了。
「听着心脏里轰隆隆响。」陈欣欣建议患儿及早做手术。
「我看了孩子以前医院的报告,我还是想再等等看看,能自我愈合最好。」豆豆父亲不希望手术。
「孩子有没有愈合的可能?」豆豆父亲问。
「没有可能。」陈欣欣直接回答。
「能愈合是最好的。」豆豆父亲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可能。」陈欣欣不得不再次强调。
「主要原因是什么?凭什么不能愈合?」豆豆父亲仍坚持不给孩子做手术。
「凭着我看了5万多例病人,做了12000例主刀手术的经验。」陈欣欣一锤定音。
陈欣欣从医37年,手术量已经超过12000例,成功率高达98%。
1986年,陈欣欣22岁,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便到了南京儿童医院工作。两年后,又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这里,他迎来了事业第一个高峰。
最初,他做的是大人心脏外科,后来逐渐专注于小儿心外科领域。
那时,全国医生学习先心病手术有两个「师门」,综合医院医生专业学习要到阜外医院进修,儿童医院的医生则要到上海新华医院学习。陈欣欣师从上海新华医院的丁文祥教授、徐志伟教授。
1997年,33岁的陈欣欣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并担任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小儿心脏病区主任。为了把科室带起来,「就要把事情做到极致」,陈欣欣连续半年住在医院完全不回家,对术中的患者悉心关注,一心扑在工作上,期间他治疗了更多的心外科疑难杂症。
1999年,他凭借小儿重症、复杂心内直视手术和围术期处理的系列研究,获得当时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手术做得不好,谁来找你?」对于外科医生,陈欣欣觉得手术技艺高超是安身立命之本。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陈欣欣和其团队每年手术量稳定在1100例左右,居于广东省第二位,广州市第一位。
霸气行医:「交给我,我保证让她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陈欣欣教授开会。受访者供图
2009年底,陈欣欣从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调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这里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二高峰。
陈欣欣建立了学术团队,该院心脏中心从原来的小规模,发展到华南地区临床与学术前三的先心病治疗中心。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每天都有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求医。
陈欣欣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我们收治全国复杂先心病患儿,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
来自辽宁省锦州市的患儿,不到2岁的小因(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从锦州到沈阳、再到北京,最终找到正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特聘出诊的医生陈欣欣。
陈欣欣说,「家长不放弃、患儿也不放弃,这一家人不容易。」
可怎么做手术也是难题。
在医院的阶梯会议室里,内外科医生围绕如何救治小因,进行了一场多学科会诊。患儿因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且患有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在陈欣欣看来,如果不做心脏手术,孩子的缺氧、肺炎永远不会好,慢慢就把孩子拖到无法救治。因为肺炎一直控制不住,需要内科的支持,只有肺功能改善后方可手术。
但尽快控制住肺炎,对于内科医生也是巨大的挑战。内科医生举着话筒,缓缓表明内科态度:「稍微控制下肺炎。」话音未落,陈欣欣坐不住了,「把感染先控制住,然后把肺的情况评估好了,交给我,我保证她活!」
霸气的话语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是陈欣欣与内科医生的一次团队协作。
在陈欣欣看来,「她心脏‘烂兮兮’的样子,能活到现在,孩子父母真的不错,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就这样,在小因肺部问题控制好以后,经过5个小时艰难的手术,终于成功。如今,孩子已顺利出院。
对于小因的父母而言,陈欣欣不仅救了孩子的命,也护住了一个家。在他们最初来广东时,陈欣欣帮其尽快办理入院手续、并解决家属住宿。「人在异乡,到那么多陌生城市看病,第一次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传承医道:「放手不放眼」培养年轻医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主任马力,是陈欣欣的学生之一。
这几年,陈欣欣把大量的80后、90后医生「扶上马,送一程」,带他们到更高平台,提升医术。在陈欣欣看来,医道关键是传承,不怕年轻医生超过自己,才是大医精诚。
马力介绍,「只能学习他的医术,他独特的气场和沟通艺术我们很难学,这是他的个人特点,其他医生,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但都是为了患者的健康,毕竟医疗行为是复杂的。」
敢直言、爱直言,是陈欣欣沟通的一大特色。在查房时,每当患者家属问及手术风险,陈欣欣立即送上「定心丸」,「不同手术成功率不同,大约在90%~99.5%」。如此高的手术成功率,并不是所有医生都敢说的。
「为什么不能说100%,世界上没有100%的事情。」在他的心中,每一场手术必须成功。对于手术的态度与高要求,是陈欣欣教给学生们最重要的事,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勤奋。
陈欣欣曾和马力做过一场手术,时长高达26小时,从当天早上9点一直做到第二天11点,这位患者最后「活蹦乱跳」出院了。
「这个手术有点棘手,叫陈主任来吧。」在手术中,往往陈欣欣一到手术间,所有人的心就定了。
对于年轻医生的培养,陈欣欣用「放手不放眼」来定义,给年轻医生独立处理问题的空间,也给他们托底的保障。
学科发展:「没有患者数据,何来学术研究」
不仅是对患者敢言、直言,作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脏学组组长,陈欣欣教授也总是直面学科发展问题。
「患者都找不到,何来数据呢?」7月6日,在2024年第七届华中心血管大会上,陈欣欣提出,我国缺乏全国性先心病数据库,呼吁建立国家层面先心病外科数据库。因为,「先心病患者随访数据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对于整体学科而言,便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
在陈欣欣的带领下,其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综合实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该院手术例数、难度已经稳居全国儿童医院系统前三名,每年常规收治全国各类危重及疑难病例15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是全国具有儿童心脏移植资质的四家医院之一。
目前,在250多家儿童医院体系内,只有四家拿到心脏移植资质,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这些成果背后,是整个团队的付出。无论是搞临床还是搞学术,保证患儿的利益最大化,始终是陈欣欣与其团队的行医准则。
对于大众的关注,陈欣欣坦言,「大家看到的一切,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都可以,因为它不是摆拍、编造的医患故事,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我做事的风格一向都是公开透明。」
同样,在陈欣欣看来,「医生不要怕出名,出名才有患者,才能发展,名医要习惯在聚光当下,这就要求医生慎独,严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