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需要搭配促胃肠动力药吗?

2024-04-14健康

药物治疗常常是 胃食管 反流病 (GERD) 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常用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 (PPI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P-CAB ,如伏诺拉生、替戈拉生等 又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初始治疗者,标准剂量的PPI的疗程应为8周,P-CAB的疗程至少是4周。标准剂量PPI治疗无效时可改用双倍剂量,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往往需要双倍剂量;若一种抑酸药物治疗无效可尝试更换另一种抑酸药物。只要疗程足够,通常可以缓解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但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复杂,且在治疗中常需兼顾其他合并疾病,如食管动力障碍、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胆汁反流、内脏高敏感、心理障碍等,因此抑酸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往往优于单一用药。

但是否需要搭配促胃肠动力药,各国专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欧美国家较少应用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美国指南则明确指出不推荐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但亚洲国家联用的较为普遍。

我国专家认为,胃食管低动力状态(蠕动功能减弱)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胃食管反流亦可继发于胃肠排空障碍,与功能性胃肠疾病重叠。

促胃肠动力药可增加 下食管括约肌 (LES) 压力、刺激食管蠕动、促进胃排空,能够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可改善消化不良,减少胆汁与酸反流,抑制恶心、呕吐及胃肠止痛等。

因此,当抑酸药疗效不佳时,考虑联用促胃肠动力药,尤其是对于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联合用药可进一步减少反流负荷,加速缓解反流症状。

说到促胃肠动力药,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 多潘立酮 了,代表作就是「吗丁啉」。但由于其有增加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此目前很少应用了。

与多潘立酮同类的 甲氧氯普胺 ,俗称「胃复安」,大家也应该耳熟能详。当我们因恶心、呕吐不得不去医院时,医生给我们打的「屁股针」,往往就是这种药。「胃复安」的优势就是便宜,但由于用药不宜过久,且存在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类似于抽搐的表现)的风险,所以临床也很少用于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目前最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就是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 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 西尼必利 等。这类药物对全胃肠道均有促动力作用,另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高。

另一种较常使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叫阿片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是 马来酸曲美布汀 。这类药物为胃肠道运动节律双向调节剂,就是便秘的时候能治便秘,「拉肚子」(腹泻)的时候还能治「拉肚子」。所以你能在它的说明书里看到能够治疗嗳气、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的适应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也是如此,抑酸药联合促胃肠动力药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要清楚,促胃肠动力药只能是个「配角」,不能单独拿出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而且研究发现,它能促进胃肠蠕动,但对受损的食管黏膜的愈合没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