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心尖上的舞者」守护患者生命

2024-06-08健康

本文转自:劳动报

「心尖上的舞者」守护患者生命

——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亚伟(前排右八)和工作室成员。

他是「心尖上的舞者」,他是心怀患者的大医,救人是他追求的终生事业。30年来,他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诊疗,敢于亮剑,与死神争夺生命。

他就是上海市劳模、二级教授、博导、第二届国之名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医学院泛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徐亚伟。多年来,徐亚伟带领团队成员,治病救人、救病人于危难;致力于创新与传承,创建国际领先的移动PACS系统;注重师德传承、培养团队,寻求医者大道。2023年,他领衔的劳模工作室喜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众生」

2001年,正在美国交流学习的徐亚伟收到一则来自上海的邀请,彼时,十院急需一位能做心脏手术的医生。接到邀请,徐亚伟第一时间飞到上海,从此带领十院心内科开启了腾飞之路。

一台台堪称完美的手术打出了徐亚伟的名声,也让心内科成了十院的最强科室之一。徐亚伟并不满足于此,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他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医仁心。

在徐亚伟看来,「作为医者,要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是指个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见天地,是指带领一支强大的团队,更好地服务心血管疾病患者;见众生,是带着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同情,带着对行业深刻的认知,通过科技创新改变行业的诊疗模式,让患者获益。

「见自己」,徐亚伟很快做到了,短短几年,徐亚伟就成了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此后,「见天地、见众生」成了徐亚伟最大的心愿。回顾一路走来的医学之路,徐亚伟表示,当时十院心内科有几个不错的专家,但缺乏影响力,也没有整合的平台,没有真正把大家的作用发挥出来,更难以实现创新突破。「独行者疾,众行者远」,为了实现心中执念,徐亚伟从一个人变成带领一群人前行。

2011年10月,徐亚伟劳模工作室挂牌成立;2017年11月,成立「徐亚伟心梗数字化诊疗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7月被授予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在徐亚伟的带动下,工作室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聚焦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以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诊疗为主要目标, 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内外科兼备、医疗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团队,最多时同时担负着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产生了一系列可转化的科研成果。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十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智能化诊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徐亚伟的心愿已初步实现。

科研创新拯救患者

在徐亚伟的带领下,工作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领域取得诸多突破。

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针对国内急性心梗诊治普遍存在的预警不足、救治延迟、诊疗水平不平衡等三大难题,徐亚伟和团队成员聚焦新型国产数字化医疗设备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整合与应用,结合了医学、工程学、软件学和移动医疗等一批专业的公司及专业人才,合理分工,选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自动预警的可穿戴设备;结合移动PACS系统和移动医疗相关技术,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预警、自动诊断,并建立全国急性心肌梗死随访大数据平台。

工作室开发的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平台投入使用后,均取得重大进展,在减少因救治不当导致的患者死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比心梗危害性人尽皆知,提到房颤,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就是心房‘抖’几下嘛,顶多就是难受,没啥大不了」。然而,现实是,房颤同样很危险,不同于心梗「即刻」就会带来生命危险,房颤的危害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患者最终往往会并发脑梗与心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房颤危害不小,但以往的传统治疗手段十分有限,药物疗法不仅疗效不佳,而且容易产生显著副作用,即便采用射频消融手术对患者来说也会有一定复发率和创伤。在徐亚伟带领下,工作室创新性地提出了「AF-PACC策略」(生理性起搏、AV消融、左心耳封堵、冷冻/导管消融),帮助广大患者制定更好、更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有效应对房颤复发、缺血性卒中、心功能恶化的风险,实现房颤诊疗环路的闭环。

以科研回馈临床,工作室制定的新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春天。一位74岁老太太因为阵发性房颤接受了2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仍频繁发作房颤,药物难以控制,且服药后多次出现心动过缓症状,日常活动明显受限,步行几十米就心慌胸闷气促,心超提示心力衰竭,医生不建议为其行第3次射频消融手术。在听闻徐亚伟工作室大名后,老人辗转来到十院求医。徐亚伟和团队伙伴没有让老人失望,「PACC生理性起搏+消融房室结+左心耳封堵」三管齐下,一次性完成三种手术操作,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患者房颤症状控制和脑卒中风险控制两个问题。

百花齐放春满园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要真正成为「心尖上的舞者」,需要医者花费大量心血潜心钻研,积累经验。

对于徐亚伟工作室的成员来说,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导师。十年心血,徐亚伟带出了一批精兵强将,目前工作室所有成员均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副主任以上技术职称,都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相关学组的委员。

徐亚伟非常注重工作室的传承和团队成员的能力培养,他无私传递技术让「百花齐放春满园」。徐亚伟把工作室成员视作学生,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成员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不断成长;通过言传身教,徐亚伟手把手教导团队成员手术技巧,如今不少成员已成长成才,独当一面,成为业内优秀的专家。

工作室成员车文良主任在冠心病的介入,尤其是心血管急危重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恺主任是心律失常亚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赵冬冬主任是首批房颤冷冻消融全球带教导师、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导师;朱梦云副主任是国内做食道超声术手术最有经验的医生之一;刘伟静副主任的康复治疗技术全国领先;李海玲副主任对心房颤动/心房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有着深入研究,曾获「上海心律学会学术贡献奖」、美国心律学会年会青年研究者奖。

工作室培养出一位位优秀医生,也给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就医体验。一位患者说,过去他们都盯着徐主任看病,人多号紧,现在其他医生都能独当一面了,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挂号看病方便多了。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徐亚伟在医学路上一路耕耘,始终未忘初心,他经常说:「当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你时,我们要对得起病人的性命相托。」而这也是工作室所有人的奋斗目标。

文/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