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假如心外科手术医生在做手术中自身发生了意外,该怎么办?
相信大多数人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并且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大家都会觉得这应是医院考虑的事情。
没错,这的确不是老百姓考虑的事情,但它的确在个别医生身上发生了,尽管是少数!
在医学界,有一位备受称赞的海归心脏专家,他以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就是葛均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葛均波
几年前,葛院士为一位年仅 19 岁的女孩进行了一次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现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观摩学习。
在手术过程中,葛均波院士全神贯注,经过了六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精细的操作。场外的掌声一次又一次的响起。然而,就在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时,葛院士突然手指抽筋,剧烈的疼痛令葛院士不得不暂停手术。
手指抽筋这对于正在进行手术的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葛院士深知此时此刻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手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了简单的按摩和热敷,缓解了手指的疼痛后,毅然再次咬牙走上手术台,继续为患者进行手术。
葛院士遭遇手指抽筋
可是,不一会儿,葛院士的手指再次抽筋,他只好再次停下手术。葛院士一边极其痛苦地自我按摩,一边将灼热的眼神投向手术台,这个镜头,会很多现场的医生、护士、专家难以忘怀……
经过现场协商,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葛院士决定请在现场观摩学习的另一位资深心外科专家接替他继续进行手术,而他则忍痛站在一旁指导。
现场观摩学习的专家学者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葛院士一直在手术台旁指导,以确保手术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精准的处理。最终,手术圆满完成。这场九个多小时的手术既挽救了女孩的生命,又可令她像常人一样生活了。
央视专门报道过葛均波院士
葛院士的职业精神和医术令人十分敬佩。他常说:「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出现。」像这样发生意外后他的表现正如他一贯的作风,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他在因高强度的工作患有严重的腰椎盘突出症发作时,葛均波院士在有需要他时,也会坚持让同事搀扶着完成手术的关键操作。
术后那位19岁的女孩及家人得知手术中的情形都非常感动,是葛院士的精湛技术及大爱,让这个花季女孩获得了重生。
19岁的女孩患者
正如名言所说: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葛院士曾在1990年,作为公派生前往德国美因兹大学进修,在德国学习和生活了9年。他在那里潜心学习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治疗,苦练介入手术的各项基本功,发现了心肌桥的特异性超声学诊断指标的「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提高了心肌桥的检出率,并纠正了以前对所有心肌缺血均采用硝酸酯类治疗的传统做法。他的出色工作得到德国同行的认可,并被聘为德国埃森(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而在1999年,葛院士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举家回国,报效祖国。
葛均波院士以患者的生命为重,不顾个人的疲劳和身体不适,坚持完成许多手术。他高尚的医德,不仅体现在医术上,更体现在他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心上。
其实,现实生活中,忍着高强度忘我工作,在关键时刻舍已救人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往往独自承担下了不为人知艰辛,而将轻松的笑容展现给了患者。让我们向以葛均波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祝愿他们在医学事业中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保重身体!
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
#广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