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只有当「血压≥140/90mmHg」时,才会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这是因为,「血压≥140/90mmHg」是当前高血压在我国的诊断标准。甚至,还有一些人即便在体检当中发现血压值超过了140/90mmHg,也并没有真的将其「当一回事儿」。他们认为,这更有可能是「一时紧张」或「排队」、「焦急」等临时因素所引起的……
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很多时候,血压不需要达到140/90mmHg,就可能已经【升高】了!
「正常高值」也属于【血压升高】
2024年5月,中国高血压联盟牵头发布了【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这份最新的医学专家共识明确提出, 通过健康体检所发现的以下3类人群均应归类为【血压升高人群】 :
1,「血压重度升高」人群,具体指「高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低压」(舒张压)≥110mmHg的人群;
2,「血压轻中度升高」人群,具体指「高压」(收缩压)处于140-179mmHg和或「低压」(舒张压)处于90-109mmHg的人群;
3,「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具体指「高压」(收缩压)处于120-139mmHg和/或「低压」(舒张压)处于80-89mmHg的人群。
【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在这当中,出乎不少人意料的,应该是「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被直接划定为了【血压升高人群】。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血压只要「<140/90mmHg」就算【正常】!
但其实,关于血压到底多少算是【正常】,在医学界早有界定。
时至今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都是我国高血压治疗领域非常权威的一份医学指导文件, 其中的「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就有明确提到:只有「<120/80mmHg」才属于【正常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此外,大量的临床调查数据显示, 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在15年内将会有2/3发展为高血压。并且,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这些「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要高出至少2-3倍。
这些情况都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血压正常高值」给当作【正常血压】来看待,而是要充分重视其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
体检血压≥120/80mmHg 须动态/家庭血压监测
2024版【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通过体检发现的「血压正常高值」,不应该对此放任不管,而是需要进一步接受【动态血压监测】或者【家庭血压监测】。
【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那么,为何在发现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以后,还得做进一步的监测呢?
这是因为,血压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项生理指标,而是经常会出现上下波动,并且,还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很难说,在体检当中所发现的「130/80mmHg」究竟是不是一天当中血压的最高值;甚至,都没办法保证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再测血压,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有可能在体检当中所测量出的「130/80mmHg」,只是因为临时紧张等因素所导致的,经过进一步的血压监测会发现,平时的血压其实没有这么高;当然,也有可能在体检当中所测量出的「130/80mmHg」比日常的血压低一些,而经过进一步的血压监测会发现,平时的血压其实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也就是说,通过进一步的监测来搞清楚自己平时的血压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这是在体检发现【血压升高】以后首先需要做的事情。
而随着家用电子血压计的广泛普及,【家庭血压监测】被认为是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只不过,要想做好、做准【家庭血压监测】,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一点儿也不少!
对此,【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指导:
第一,家庭血压监测应采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并且,每年对其校准至少1次。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腕式血压计」携带更为方便,但在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方面不如「上臂式血压计」。而各种「无袖带血压监测技术」(比如电子手环、电子手表等)的准确性,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
第二,测血压以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吸烟、饮酒、喝浓茶。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血压测量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 在测血压以前安静地休息5分钟以上;测量时取坐位,两腿放松、落地,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进行测量;并且,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的中点需心脏位于同一水平。
第三,家庭血压监测至少需要在每天晨起以后与睡觉以前分别测量早、晚的血压值。每次测量都应该至少测2-3次血压值,每次间隔至少1分钟,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至少连续监测5-7天,并记录下所测量出的全部血压值。
通常,晨起后的血压测量应该在服降压药与吃早餐以前,并且,在测量前排空膀胱。而睡前的测量,则是在晚饭以后、上床睡觉以前。
当然,假如条件允许,最好是能在上午10点左右以及下午4点左右再额外增加两个血压监测的时间点,如此,会更有利于掌握全天的血压波动特点。
第四,大家还需要搞清楚最为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家庭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与「≥140/90mmHg」的【诊室】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同,在家监测只要发现血压平均值≥135/85mmHg,就可以确诊高血压了!
虽说,按照上述流程开展【家庭血压监测】以后,可以获得远比体检血压更为丰富和可靠的血压信息。 但是,这依然难以让我们掌握血压昼夜波动的「全貌」。 不得不说,如今存在「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紊乱」的人,远比大家所以为的要更多。
这里,所谓「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指的是人体血压从白天到夜晚经过一整个24小时后被记录下来的血压波动曲线。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不同的个体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
举例来说,完全正常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应该呈现出【勺型特点】 ,具体表现是:夜间睡眠状态下的血压最低,处于昼夜血压的「最低谷」;而清晨觉醒以后,血压会有一个明显上升的过程,在上午达到全天的「最高峰」;之后,血压开始逐渐下降,但在下午或傍晚时还可以出现一次「小高峰」;再然后,血压则是不断下降,逐步过渡到夜间的较低水平。
【勺型】血压昼夜波动节律
而相对应的,也有不少人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是【勺型】的。 比方说,夜间血压没有明显降下去、与白天血压水平差不多的这种「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就被称为【非勺型】;再比如,夜间血压不仅不比白天血压更低、反而比白天血压更高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则被称为【反勺型】;当然,也有夜间血压下降程度过大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被称为【超勺型】。
各种「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决定「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夜间睡眠状态下的血压,而这正是【家庭血压监测】常常难以覆盖的部分。
因为,哪怕是在起夜的时候使用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所得到的也仍然是「清醒」或「半清醒」状态下的血压值,并且,无法反映整个夜间的血压波动情况。
目前,临床上能够相对准确和全面反映夜间睡眠状态下血压波动情况的检查,主要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这是一项需要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去接受的检查项目,它设置了一套自动测量并记录血压的程序:在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值,确保至少有20个不同时间点的有效读数;而到了晚上,则是每30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睡眠状态下的血压值,确保至少有7个不同时间点的有效读数。如此一来,就能清晰地绘制出一份24小时内血压波动的趋势图了。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夜间血压异常」这个问题。
对此,2024年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有专门提到: 我国人群当中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0.0%,远高于欧美人群。而与白天血压相比,夜间血压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更加密切,夜间血压能独立于白天血压预测死亡风险。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因此,「血压正常高值」人群除了需要通过【家庭血压监测】进一步掌握血压情况以外,也最好是能至少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全面了解「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尤其是「夜间血压状态」。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也并非「≥140/90mmHg」。
对此,【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专门指出, 【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有3条:
满足其中任意一条,就可以确诊高血压了。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在健康体检当中只要发现血压≥120/80mmHg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虽然血压处于120-139/80-89mmHg还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这却已经进入了【血压升高】的范畴!
为了更加准确且全面地掌握自身的血压情况,建议进一步完善【家庭血压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
【参考文献】
1,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5月 第32卷 第5期
2,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4年 ·1· 第32卷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4,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J Diagn Concepts Pract】 2019, Vol.18, No.3
5,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2月 第21卷 第1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