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血糖总是不达标?这套三甲医院的降糖方案值得参考!

2024-03-18健康

各位糖友有没有发现,市面上降糖药的种类越来越多。身边的病友每个人用的都不太一样, 那该怎么判断现在用的降糖药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判断降糖药的好坏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标准?哪种降糖药的组合是最被推荐的? 今天,就和各位朋友,一起聊聊降糖药的这些问题!

专家最推荐的降糖药组合,是哪个?

「224」 [1]

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包括临床专家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中,越来越多地提到「224」的方案,这个方案是指哪些药物?优势在哪?我们着重聊一下。

所谓「224」方案,第一个「2」指的是二甲双胍,这个无需过多介绍,相信各位糖友都非常熟悉。第二个「2」指的是SGLT2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4」指的DPP-4抑制剂,临床常用的有西格列汀,这两位药物都是近两年降糖界的明星。

这个方案的优势具体来讲有五点 [2] 第一点是疗效显著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首选是效果是相当不错的,sglt2抑制剂和dpp4抑制剂的降糖效果也得到了医学指南和临床专家,患者的普遍认可。

第二点是安全性好 ,这三个药物的组合副作用是最小的,无论是低血糖还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这三个药物出现的概率都是极少的。

第三点是可以减轻体重 ,二甲双胍和SGLT2抑制剂都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对于肥胖超重的朋友,选择「224」的方案在体重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四点是可以保护心脑血管 ,很多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都有心血管疾病,sglt2抑制剂对心血管能够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这套方案在降糖的同时也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第五点是服用方便 ,SGLT2抑制剂和dpp4抑制剂每天早上只需服用一片,一天的血糖就能够得到控制,这对于每天需要多次服用或吃饭时才能服用的降糖药物相比方便很多,也避免了因忘记吃药而带来的血糖波动。

医脉通健康关爱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加入疾病群

①目前已有患者群: 糖尿病群、心血管健康群、宝妈育儿群、亚健康养生群、肿瘤患者群、心理健康群;

②群内公益活动包括: 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

怎么判断现在用的降糖药适不适合自己?【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给了我们大家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降糖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副作用和体重三方面 [3]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一看疗效

降糖药的疗效,我们可以根据两个指标来判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进食后两小时测得的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得数值都能达标(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血糖8-10mmol/L),说明我们目前使用的降糖药在疗效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餐后血糖达标,但空腹血糖偏高,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我们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的。

如果空腹血糖达标,但餐后血糖偏高,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吃了高糖分食物或者是胰岛素短时分泌不足,无法在进食后有效降低血糖所致的。

无论测得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不达标,都说明我们目前的降糖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二看副作用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降糖药也是如此,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不但会让人不舒服,甚至还会增加未来出现重症的风险,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低血糖。

因为 糖尿病患者每次发生低血糖,都会增加未来心梗,脑梗发生的风险,对肾功能也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4]

如果服用降糖药后,出现了一系列饥饿、头晕、心跳加速、双手颤抖、身体疲惫等低血糖表现,说明目前的降糖药物是不适合我们的,一定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否则将会对我们的心脑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除此之外,降糖药物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了。服用降糖药后,如果出现了恶心腹痛、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的表现,也是需要调整用药的。

三看体重

体重的控制与血糖息息相关,是血糖控制非常关键的指标 [5] 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减重可降低胰岛素抵抗,辅助血糖控制,有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单纯通过减重而停止使用降糖药。

一部分降糖药物可能会增加体重,比如胰岛素促泌剂。对于肥胖的朋友,服用降糖药后发现体重增加,记得和医生沟通,综合权衡药物疗效和体重管理的需求。

小结

降糖药物的选择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各位朋友,如果出现了上文中的问题,记得及时和医生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用药,更好的控制血糖!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 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的解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9.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2.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GB/T 19634‑2005[S].2005.

3.血 清 葡 萄 糖 测 定 参 考 方 法 基 本 信 息 . WS/T350‑2011[S].201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WS/T 461‑2015[S].2015.

4.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S]. 2010.12.30.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 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810-00436.

温馨提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