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重磅发布:不推荐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肺癌筛查

2024-09-03健康

8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重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

重点提出——

肺癌筛查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 生物标志物检测 等检查项目;

结直肠癌筛查推荐 结肠镜 检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法,不耐受或不依从一线筛查方法者,可选择免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不推荐肿瘤标志物筛查用于体检,这并非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早诊早治方案中首次提出。

2024年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

其中重点提到——

① 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食管癌筛查 :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 生物标志物检测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

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 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等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也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胃癌筛查: 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多版多类型的早诊早治方案都不推荐使用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主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能够提供关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信息, 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往往存在显著差异 。这意味着,在某些早期阶段,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能无法准确地区分健康个体与疾病患者,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多版多类型的早诊早治方案通常还会综合考虑其他非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如影 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评估、遗传咨询 等,以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体系。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捕捉疾病的早期迹象,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肿瘤筛查背后的高级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01、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从名字上看就像是肿瘤的身份证一样,肿瘤标志物升高似乎就说明了肿瘤的到来。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是那么理想的判断有无肿瘤的检查项目。

理论上,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是器官特异性 ,比如只在肺部才能产生,其它器官都不能产生;

第二是恶性肿瘤特异性 ,只由这个器官的恶性疾病产生,良性病变不会产生。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出现。

临床上有些肿瘤标志物是有一定用处的,这需要看用在什么人群身上,用作什么目的,是筛查还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

02、 肿瘤筛查背后的高级原理

肿瘤标志物筛查要考虑风险和获益,筛查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结果不准确性带来的过度检查治疗以及筛查者的心理负担。

比如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发现有异常的比例高达20%,但真正诊断为肺癌的不到2%,如果对这20%都进行有创的确诊手段,显然会增加很多风险。

医生不会把所有异常的结果都进行进一步检查,只是会对高度怀疑为肿瘤的异常进行再次评价。

筛查的最终目的是看能否通过筛查降低这一类肿瘤在人群中的死亡率,因此筛查是一个群体行为,要对群体的花费和效果进行权衡。如果花费巨大且带来的效益甚微,恐怕就很难推行下去。

03、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在胎儿肝脏产生的蛋白,但也会在肝癌、肝炎等疾病中产生。

由于国人乙肝感染率高,肝癌的早期发现成为了很迫切的需要。在国内的肝癌筛查研究中发现,甲胎蛋白联合肝脏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但研究是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因此,指南推荐在35岁以上慢性乙肝患者中采用肝脏B超联合甲胎蛋白进行肝癌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不是器官特异性的。如前所述,在妊娠妇女中可升高,在一种少见的卵巢肿瘤内胚窦瘤中也会升高。

甲胎蛋白也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在肝硬化、活动性肝炎中可升高。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这是器官特异性的,只能在男性的前列腺中产生。但是,这个指标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在良性前列腺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中也会升高。

关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学术组织间也有明显相左的观点。例如,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推荐在50岁以后进行每年的PSA检查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美国预防服务任务组(USPSTF)却不推荐进行筛查,原因是他们认为,由于PSA升高带来了过度的检查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有些高质量研究的结果认为,尽管诊断出了更多的前列腺癌,却不能减少前列腺癌的死亡率,这不是说前列腺癌不好医治,相反是前列腺癌生长很慢,对治疗非常敏感,尽管不少人诊断出了前列腺癌,但却不是因为前列腺癌而死亡。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癌症学会(ACS)不推荐对早期前列腺癌合并有其它疾病、预计寿命不超过10年的患者进行抗前列腺癌治疗的原因。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主要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监测结直肠癌有无复发,不用于筛查

预后,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疾病的预期结局是好还是坏。比如在诊断结直肠癌时,血里面CEA越高,越提示这个患者的预期结局越不好。

后来的研究发现,CEA不只是在结直肠癌中产生,在任何的腺癌中都可以产生,比如肺腺癌、胃腺癌、胰腺癌等等。

更重要的是,CEA在多种良性疾病中也会升高,任何部位的感染都可能使CEA升高。

糖类抗原125(CA125)

CA125一般被用在卵巢癌的筛查中。

世界上最大的关于卵巢癌筛查的临床试验——英国卵巢癌筛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UKCTOCS)在2015年12月发表的结论显示,血清CA125在有选择性的结合阴道超声筛查下评估卵巢癌风险,0~7年可以降低卵巢癌死亡率8%,7~14年降低28%,平均降低20%。

CA125和阴道超声的合理结合,在某些年龄组女性的卵巢癌筛查中确实有意义。

其它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5-3(CA15-3)可用于乳腺癌治疗后的随访监测,但不用于筛查。还有一大类糖类抗原,包括CA19-9、CA72-4、CA242都没有证据说明可用于筛查。

更有甚者,把铁蛋白也作为肿瘤标志物来检查。尽管铁蛋白在部分肿瘤中可以升高,但该指标在很多情况下(如慢性炎症)都可以升高,实在太不特异了。

就像有些肿瘤可以引起白细胞升高一样,会有人拿白细胞作为肿瘤标志物去检查吗?

还有的人可能会问,有些人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到几千上万也没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普通的良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肿瘤标志物剧烈升高的现象, 升高几千上万的结果肯定是要高度怀疑肿瘤 ,但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症状。

04、 不推荐盲目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一个临床案例:

一位60多岁的女士在体检时查了若干项肿瘤标志物,其中某一项升高,被怀疑可能是消化道来源的肿瘤。

于是,她又积极地做了胃镜、结肠镜,在结肠处发现了一个小腺瘤和两个小息肉,并进行了切除。

从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到最后完成切除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历了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有人会问,如果说筛查肿瘤标志物没有意义,这位女士不就是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引起重视,最后发现了结肠腺瘤。

腺瘤很可能在数年后就发展成为结肠癌,她现在做了内镜下腺瘤切除,对她不是有好处吗?

需要承认,这位女士看上去是从检查中获益了。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按照规范,这位女士应该从50岁开始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 如果她按照这样的规范去体检,可能早就发现腺瘤了

本文综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 检验医学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