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湿为百病之源,湿在哪病就在哪,健脾利湿,温阳化饮,只需此一方

2024-06-23健康

湿为百病之源,湿气入侵人体,经常会诱发各种疾病。张仲景将湿气分为四类,而痰饮就是其中之一,而痰饮的形成就是由于体内水湿的运化出现了障碍,代谢不畅聚集在体内,在胃肠之间能听见淅淅沥沥的水声。

痰饮的本质是水,形成以后不会停滞不动,如果向上走停于胁肋骨下面,出现咳嗽并伴有疼痛,就是悬饮;如果行走于四肢,停于体表,难以排出,肢体就会出现水肿,比如手胀、脸浮肿,眼睑肿,小腿按肿等就是溢饮。所以说,痰饮之邪就像留在身体里的大隐患,留在哪里哪里就会生病。

因此 中医上治疗痰饮之邪的关键,就在于从根源上解决湿气重的问题 。伤寒论中讲痰饮,首句就是「其人素盛今瘦」,意思是就是一个本来不错的人现在变得消瘦虚弱,说明多半这人的脾胃出了问题,经常不思饮食只能是越来越瘦。所以痰饮之邪的根源就在于脾胃运化功能的下降,脾胃弱了,不能推动体内的水液正常运行流动,水湿内停,化为痰饮,进而导致了心肺阳虚,这样的患者常见咳嗽痰多色白,心悸汗出,胸闷气喘,面浮脚肿,食欲欠佳,大便溏薄等。

这个时候的脾胃就像年久失修的老屋,想要焕发生机,首先需要清理垃圾,然后才能修葺新屋。中医上,治疗调理痰饮之邪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医张锡纯就有一张专门用于调理痰饮的方子—— 理饮汤

张仲景讲,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就是理饮汤能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核心所在。理饮汤的组成, 白术,干姜,桂枝,炙甘草,茯苓,白芍,橘红,川厚朴 。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朮、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用川厚朴,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橘红,助白朮、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白芍,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

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医院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