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真的别太瘦!国内外研究都发现,长寿的秘诀竟然是……

2024-07-20健康

来源:腾讯医典

很多人听过一句话,「千金难买老来瘦」——年纪大了,瘦一点更健康。

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千金难买老来肉」——富态的人,更容易长寿!

超重和肥胖,确实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和死亡息息相关。

但是, 瘦,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健康!

老人到底该胖点好还是瘦点好?这里面学问真不少,今天典哥就给你讲讲。

许多老年人发现自己越来越 走不动路、容易跌倒、拿不起东西 ,或 非常容易疲倦……

他们常以为这只是「老了」的表现,殊不知,也可能是「病了」。

1. 肌无力

「肌肉减少症」 (肌少症) 的典型症状是 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功能减退。

这不仅会增加骨折风险,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1-2]。

2. 营养不良

数据显示, 我国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个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3]。

长期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导致贫血、免疫功能降低,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3. 胃下垂

正常人在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一般不超过肚脐下方两个指头的宽度。

但过于消瘦的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脂肪支撑,容易出现胃下垂,从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4]。

4. 胆结石

胆汁由肝脏产生,并储存在胆囊里。当我们进食时,胆汁会排入肠道帮助消化。

如果吃得过少或饮食不规律,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从而增加胆结石的风险[5]。

所以,老年人真的不能太瘦啊!

如果老年人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原因的突然变瘦 (比如3个月内下降超过3公斤[6]) ,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下面这些疾病的早期征兆:

1.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 喝水多,排尿多,吃得多,但体重却持续下降[7]。

特别是出现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时,更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2. 消化道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和肠炎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引起体重下降[8]。

此外,肝硬化和肝腹水等肝病患者也会导致身体能量「入不敷出」,日渐消瘦[8]。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糖、脂肪及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比正常人更快。

所以,通常会出现 心慌、怕热、多汗、食欲亢进 等症状, 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8]。

4. 某些肿瘤

肿瘤是典型的 「消耗性疾病」 。肿瘤细胞在无限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8]。

如果无明显原因出现体重下降时,应警惕肿瘤的可能性。

5.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俗称「老年痴呆症」) 患者往往存在认知障碍,可能 影响咀嚼和吞咽功能 ,导致 进食困难、食欲减退 ,进而体重下降[9]。

我们知道,BMI (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kg]÷身高[m]²)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肥胖的程度: 人越胖,BMI越大;人越瘦,BMI越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5000多名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随访后发现[10]:

老人胖一点,更容易长寿: BMI每增加1,总死亡风险降低约4.5%;BMI在28时,死亡风险最低 (之后上升) ;

可以胖,但不要「胖肚子」: BMI高、同时腰围低的人,死亡风险更低;

更早一点的研究也显示,对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来说,BMI在24.0至31.9这个区间里,可能更长寿[11]!

国外研究也发现, 年轻时维持正常体重、年老时体型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12]。

也就是说, 老年人胖一点,或许更能抵御和耐受疾病带来的身体消耗。

不妨算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BMI是多少?

那么,是不是越胖越好呢?如果本来很瘦,是不是要马上「增重」呢?

当然不是!

比胖和瘦更重要的, 是保持体重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与体重稳定者 (体重波动在5%以内) 相比,老年男性的体重如果减轻5至10%,死亡风险增加33%;减轻10%以上,死亡风险增加近三倍[13]!

而老年女性的体重减轻5至10%,死亡风险增加26%;减轻10%以上,全因死亡风险也会翻倍[13]!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大幅增重或减重都不可取,而是应该「健康胖」,做到:

1. 平衡膳食,适当增加饭量

大鱼大肉不健康,但清汤寡水也不妥。要合理搭配,平衡营养,并适当增加饭量,以保证身体的能量需求。

2. 调节心理,积极运动

乐观开朗的心态和适量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和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

3. 监测体重,及时就医

老年人要定期测量体重,对体重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出现疾病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诊治疗。

愿每个人都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