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一所厦门医院的自我批评

2024-04-13健康

问道者 杜一用 整理

一份由厦门中山医院印发的【通知】在网上传了好久。这份落款日期为今年3月21日的【通知】面向医院全体成员,对2023年8月到10月期间的巡察反馈意见展开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厦门中山医院领导正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护短的作派,相信学习过这份文件的网民都会有所触动。

【通知】谈到了厦门中山医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国内医疗系统中或许不是个案。

首先是排名明显下降。2019-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厦门中山医院排名从64名下滑到了120名,存在滑出A+等级的风险。人才培养力度和质量均有所下降,2022年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和规培结业率均为近5年最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日益突出,2019年至今引进高层次、高水平骨干人才仅51人,流失的却有27人。

其次是科研实力不断减弱。2018年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曾连续6年全省第一,2018年至今的立项数却仅有厦门第一医院的不到一半。科研转化能力也有限,2018年到现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42项,但成果转化为零。

问题还有不少。

厦门中山医院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不强,2018年以来的国考反馈中,病例组合指数均排在全国170名左右,低于医院综合排名。2022年医院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手术量仅有厦门第一医院的61%、52%和53%,门诊人次从2019年的185万降到了2022年的168万。部分引进的名医工作室作用发挥有限,有的连续几年未开展门诊和手术。

管理制度不到位。在可以用非限制药的情况下,仍大量使用限制抗菌药,有的甚至由无权限的医师开具。2019年以来更换或停用的345种药品,未及时通知临床科室。2018年7月到2022年12月,在医保结算时被拒付或上级检查被扣回的数额将近6000万元。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漏洞。2018年1月到2023年8月期间共发生医疗纠纷案件273起,已赔偿2600多万元。捐赠物资使用情况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开,2022年6月之前接收的37000多件捐赠物资2023年9月才完成入库入账,截至2023年8月捐赠物资闲置5600多件。

医疗费用不降反升。在药品集采降费的背景下,门急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由2018年的265元增长到2022年的332元。部分项目重复收费,2019年至今有34个医疗服务项目重复收费364万元。体现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性的医疗服务收入2018-2022年始终维持在27%左右,低于全市平均值;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28%左右,2022年甚至将近30%,为近五年来最高。

看病还是难。床位没有及时动态调整,紧缺和闲置并存。2022年有1/3病区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却有近1/3病区病床使用率低于70%。群众看病体验感不佳,12345政务热线投诉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361件,2022年增长到了1072件,门急诊患者满意度在测评中处于全市中下游水平。

违反程序招标。2018-2022年国际招标进口医疗设备17项1.05亿元、院内采购医疗设备6项321万元,开标后在有效投标人不足3个的情况下都没有重新招标,还是直接评标、定标。

耗材使用管理存在漏洞,超过2/3科室没有按规定登记耗材使用情况,肿瘤与血管介入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未经入库验收就直接与供应商对接并确认使用耗材。库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2017年6月到2023年9月有951支价值共约85万元的超声手术刀出库后去向不明。抽查还发现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可吸收缝合线等高值耗材使用后未收费的超过1.7亿元。

药品采购管理不严格。2021年至今有30%的临时用药未经医院药事委员会主任签批同意就先采购,2019-2022年门诊西药房溢库400多万元,住院西药房溢库1100多万元。2021-2022年已经有利伐沙班片、头孢他啶针等集采药品,但仍使用了大量同类非集采药品,且用量金额多次位列医院前10名。

肿瘤基因检测普遍存在临床科室自行委托检测机构、医务人员直接为患者联系检测机构人员等禁止性问题,价格较高且不透明,2023年1-8月肿瘤基因检测人均费用达5580元。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的基本属性。从医院领导的表态来看,厦门中山医院已经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认真制订整改方案,真正把反馈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伟人都说了,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