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2年郑维山接到调任兰州命令,邓小平:你去兰州务必完成两件事

2024-07-24历史

【前言】

在开国将帅群星闪耀之际,郑维山将军或许并非格外夺目,然而,详察将军漫长的征程,其不凡之处尽显无遗......

【郑维山将军最后一战】

1950 年,郑维山将军擢升为十九兵团副司令员。1952 年,郑维山将军与杨得志司令员率部赴朝作战。在十九兵团时,郑维山的主要职责为辅助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进行工作及指挥作战。

4月,郑维山将军引领十九兵团投身第五次战役,圆满达成志愿军总部交付的使命。其后,朝鲜战场的敌我双方于三八线周边呈现对峙态势。7月,美军无奈接纳停战谈判,却毫无诚意,继而发起夏、秋两轮攻势,皆被志愿军击溃。

1952 年 6 月,郑维山将军出任志愿军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履职一年零一个月。这段时间虽不算长,却充分展露了他智勇双全的指挥才干。

郑维山将军履职后,曾亲赴前沿各主要阵地,在敌人炮火之下进行视察,与多数师团干部以及部分基层干部与战士展开广泛交流。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对敌方情况、地形状况以及部队情形予以认真剖析,构建出实施坚守防御的基本构想。

郑维山将军指出,唯有凭借坚固阵地作为支撑,方可针对装备占优的敌人切实展开坚守防御。故而,将军提议应当在当下既有条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尽早构建起以坑道作为核心架构,且与堑壕、交通壕相互衔接,具备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同时强化物资储备,如此方能切实实现能战能避。

郑维山将军的构想,旋即获得兵团其余领导人的强力支撑,经由师以上干部审慎研讨后,于部队内展开了深入的传达落实,有效地使全兵团的作战理念达成统一。

其后,部队兴起备战之潮,一方面加快构筑阵地,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群众协同合作,选定目标,探察敌情,拟定方案,演练战法,全力开展战术反击的筹备工作。

1953 年 9 月 20 日,二十兵团依据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指令,展开战术反击行动。

部队思想统一,准备完备,致使战斗推进极为顺遂。历经两个月作战,攻克敌方阵地二十三处,抵御敌方反扑四百余次,歼灭敌军万余人。

战后,部队士气振奋,踊跃选点,争相请战。针对此情况,郑维山将军劝导各级指挥员切实总结经验,且亲身前往部队,与指战员共同解析战例,归纳攻击目标与突破口的选定、坚守阵地抵御反扑、炮火运用及协同等诸多方面的具体经验。在各军总结的前提下,兵团特地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经由这一自下而上的活动,增强了部队反击作战的实力。

此后,各军选定若干地点,分别进行反击筹备,一经核准,即刻展开攻击,且战之能胜,反击规模从歼灭敌军一个班、一个排,逐步扩大至歼灭一个连、一个营。至此,敌人不敢再在志愿军阵地肆意逞强,最终,将前沿斗争的焦点转移至敌方阵地。

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对志愿军此次作战予以颇高评价,毛主席更是将此打法生动地称作「零敲牛皮糖」之战法。

不久,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的贺电表明:

若此种作战方法持续施行,定可使敌遭受重创,定可迫使敌人做出妥协,进而终结朝鲜战争。

1953 年 5 月,为促敌接纳停战协定,对其施以更为沉重的打击,志愿军司令部决议展开夏季战役。

战役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其一,重点攻克敌前沿支撑点,以此为后续进攻开辟通道;其二,夺取敌第一防御地带内营及以上规模的阵地;其三,将金城以南战线捋直,把志愿军防线推进至敌第二防御地带。

在此战役进程中,值得着重指出的是,郑维山提出了夺取 883.7、949.2 高地的果敢构想。

需明确,此阵地地势险峻,防御坚固,为敌方一个加强团据守,其与志愿军阵地间有深沟阻隔,距离颇远,志愿军炮火难以触及,并且敌方占据高地优势,可凭借炮火进行封锁,阻碍志愿军步兵靠近,因而夺取敌方所占据的高地颇具难度。

郑维山将军经多番勘察,力主于战前将步兵果敢地潜伏至敌阵地前之密林,将炮火集中于敌我阵地之间,如此方能一举攻克。

将军觉得,于敌人视线范围内潜伏部队并集结炮兵,虽具风险性,然而正因可出乎敌人意料,故而极有可能达成。

为此,郑维山将军仔细查验了执行此项任务的部队的临战筹备情况,接见了负责潜伏的六个连以及另外两个排的所有人员。他发觉潜伏部队的准备极为完备,士气极为高昂,进而更坚定了获胜的信念。

此次战役开启后,推进颇为顺遂,诸如夺取 883.7 高地及十字架山等战斗,皆获全面胜利。

战斗伊始,敌人尚未明晰如此众多炮弹从何而来之际,志愿军步兵已然现身,敌军瞬间陷入混乱,阵地旋即被志愿军悉数攻占。

此役结束后,许世友将军拉住郑维山将军言道:「郑维山啊,你着实不凡!众人皆言我许世友作战悍不畏死,依我之见,你郑维山才是真正的悍勇无畏!你竟敢安排如此众多之人潜伏于敌人近前,倘若失利,你如何向毛主席呈报,你的胆量着实惊人,连我都为你暗自担忧。」

郑维山听后,微笑着阐释道:「此役,我经过了长久的思索,部队亦进行了颇为长久的筹备,正因如此,我才全力以赴,决意展开此役。」

7 月,郑维山将军指挥二十兵团展开作战,历经一昼夜,实现战役目标,将金城以北之敌清除,使金城以南战线得以拉直。

此乃郑维山将军的终极之战,更是其戎马生涯中最为璀璨的篇章,亦是朝鲜战场的一则奇迹。

1953 年 7 月 27 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无奈在停战协定上签署。8 月,郑维山将军回归祖国。因其功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向他颁发一级国旗勋章以及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4 年秋,郑维山将军前往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进修。学习尚未期满,次年年初便被调回北京。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两次欲让他担任华北军区(后更名为北京军区)的重要领导职位,然而他均表示自身政治水准不高,无力承担此重任,甘愿担任副职,辅助有能力之人开展工作。其后,他获任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1955 年秋,郑维山将军获授中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

【邓小平叮嘱郑维山:你去兰州务必完成两件事】

郑维山将军始终秉持从严治军之理念,其认为,搞好教育训练以及作风、纪律建设,乃部队于平日提升战斗力的不二法门。故而,他将部队、机关建设紧抓不放,要求干部用心研习现代战争知识与科学技术。

对于华北军区的布防事宜,郑维山将军全力以赴。在20世纪50年代对东线的布防,以及60年代对北线的布防工作中,他贡献颇多。特别是在北线布防方面,从工程规划、勘察选点,到施工、验收以及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他均亲力亲为。

为此,郑维山将军遍访华北大地的山川,攀登了所有关键山峰。对于全区主要坑道及其他战备工程的位置状况,他了如指掌,极为熟悉。因其精心筹谋,严格管控,华北军区的国防工程在进度、质量、节约、安全等方面,长年在全军中处于前列。

郑维山在华北军区以及其后的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长达十四年,其工作务实笃行,成果斐然,为机关与部队建设以及华北地区的防御部署贡献卓著。

1982 年,郑维山将军获任前往兰州,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及兰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在郑维山将军赴任前,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特意指名要见他。见到郑维山后,邓公言道:「你赴兰州担任司令,我颇为放心。你在带兵作战方面乃是行家,此无需我多言。我所要叮嘱的是,你到兰州后,务必达成两项事宜:其一为育人,力争于西北遴选出10位接班人;其二为栽树,推进大西北的绿化工作,西北多为黄土高原,风多雨少,气候干燥,需助力西北地区做好绿化,以泽被后世。」

郑维山将军闻后频频颔首:「我定当殚精竭虑,竭力达成中共中央交付于我的使命。」

1983 年春,郑维山赴兰州军区任职后,在主持军区日常工作之余,会利用其余时间深入部队了解实际情况。

郑维山将军率领机关人员对西北地形展开勘察,历时半年有余。他们通过乘车、步行、乘飞机、骑马等方式,先后行进七万余公里,踏遍兰州军区辖内的重要山关要地。依据中央军委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拟定出一套完备的、符合现代化条件的西北地区防御作战规划。

该方案有效化解了西北高原地域广阔、人口稀少、水资源匮乏,以及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大等长期存在的防御作战难题。

在这年的秋、冬季,郑维山将军依据西北地区防御作战规划,开展师以上干部学习培训活动,实施战役集中训练。于数个预设的主要战场及重要区域地段,展开实地学习探讨,其后进行实兵演练,紧接着又组织团以上干部集训,致力解决未来战场建设以及部队日常训练与未来战争相融合的问题。

1985 年,郑维山将军着力开展「育人」工作,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全区团以上领导班子的考察与配备,向中央军委举荐了一批人才。

郑维山将军于兰州军区任职3年,依循邓公有关「栽树」之指示,每逢植树节,其皆会引领军区部队与地方协同,大力开展绿化工作。

将军在任时,兰州部队于营区建设及协助地方植树种草方面,皆取得显著进展。中央绿化委员会对兰州军区绿化工作的评价为:「认知高、进展速、成果丰、影响优」。

1985 年 6 月,郑维山将军卸任一线职务,9 月 18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于北京召开,郑维山将军获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郑维山将军在兰州军区工作的时间虽仅三年有余,然而其勤恳的工作精神与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机关、部队所铭记,他全力践行了一位老同志的光荣职责。

郑维山将军在退居二线后,依然心系部队与党的建设,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他每年均会安排时间赴外地调研,竭尽全力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同年 7 月,郑维山将军的回忆录问世,其稿费悉数捐赠给家乡,用于支援学校建设。

1987年9月25日至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召开,郑维山将军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其后,他分别列席了中共第十四、十五次党代表大会。1988年7月,郑维山将军获颁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郑维山将军逝世】

1998 年 4 月,郑维山将军于例行检查中,其肺部被查出有一处阴影,经多次查验,确认为肺部肿瘤,需施行切除手术。

起初,人们并不愿将病情告知将军,然而郑维山将军言道:「这有何干系,无非便是个死,吾等之人,要死的话早便死过数次了。莫要对我有所隐瞒。」

在郑维山将军知晓自身病情后,他毫无精神压力,依旧如往常般,该工作时工作,该进食时进食。而人们在听闻将军所言后,只需将病情告知于他。

彼时,郑维山将军年逾八旬,在手术开启前,其再度提出一则要求,即勿行全身麻醉,以防对记忆产生影响。

在步入手术室之际,郑维山将军泰然自若地言道:「战斗即将展开,集中人力、凝聚精力,依计划推进即可。只要能从手术台上安然离开,便有五成把握获取胜利。」

此次手术较为顺遂,术后三日,郑维山将军竟神奇地能够下床,至第五日,其现身走廊,令工作人员受惊不小。三个月后,郑维山将军前往老部队军史馆的开馆仪式并发表讲话……

然而,2000 年 3 月 16 日,郑维山将军因肺癌复发且肺部出现大面积感染,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病情的恶化,使郑维山将军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临近终点。于是,他相继召集亲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沉着地对后事逐一进行安排。

其后,郑维山将军坚决向医院表明:停用贵重药品,竭力节省医药费用,并且,郑维山将军曾多次拔掉针管。

4 月 19 日,郑维山将军获晓中央军委首长指令医院要不遗余力地全力对其施行抢救后,他以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战士的身份,庄重地致信中央军委,信内如此表述:

中央军事委员会

我躯体每况愈下,自觉时日无多。

我身为一名1930年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得以存续至今……目睹香港、澳门的回归,亲身参与了祖国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深感欣慰与满足……

人固有一死,此乃自然法则。我恳切提议,当我生命垂危之际,适时终止对我的医治,以节省更多医疗费用,此为我对党做出的最后贡献。

我毕生积蓄有限,望将我最后一月的薪资作为本人最后一次党费交付组织,平素积攒的书籍赠予大别山的一所学校,以供山区孩童使用。

丧事宜从简,此为中央早时所倡,我乃当年率先签字的老同志之一。我逝后,勿开追悼会,勿行遗体告别之仪,勿入八宝山,亦勿办任何形式之送别礼,遗体供医学单位解剖后予以火化,骨灰撒于大别山屋脊洼之山峦。

最终的一次敬礼!

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战士——郑维山

2000年5月9日,素有「虎将」之称,以英勇善战令敌胆寒的郑维山将军与世长辞,享寿85岁。

中央军委收悉郑维山将军此信后,不禁动容。对于老将军的遗愿,中央并不诧异,因其深知老将军终生秉持为人民服务之信念。然而,对于信中老将军的所求,中央未予全盘应允,毕竟郑维山将军为人民所做贡献甚巨。

郑维山老将军辞世后,其灵堂前的一副挽联,乃是对老将军一生的绝佳概括:

十三岁之革命少年勇将,其一生征战无数,历经戎马生涯,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名垂青史。

十五岁投身党业,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气。纵遭万千磨难,亦赤胆忠心,其耿耿忠心可昭后世。

5 月 21 日,郑维山老将军的遗体经医学解剖并火化后,其家人依老将军之遗愿,搭乘火车将将军的骨灰送至郑老的出生地及曾战斗过的大别山区——河南新县屋脊洼村。

为使这位大别山之子被永久铭记,于将军骨灰撒放之地,亦是其幼时放牛之处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李铎所书的「将军石」三个大字。从此,郑维山将军与大别山的秀水青山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