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奇微「溃不成军」,彭德怀下令追击,韩先楚急电:千万别再追了

2023-12-22历史
人民军队,有许多智勇双全、文武全才之名将。但若论一生不败,却屈指可数,而开国上将韩先楚就是一位出类拔萃、身经百战、从未尝过败绩的盖世名将。他善于学习,精于捕捉战机,有着天生的战场直觉,其指挥之精妙,甚至连高傲的西方军事家也不得不低下其头颅。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威胁,韩先楚硬是指挥着装备简陋、缺衣少食的志愿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延续了他不败的神话。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韩先楚」词条中,有一句评价非常特别:「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中,均在前线指挥作战。」可以说,韩先楚是运动战阶段,唯一全程在前线披坚执锐、靠前指挥的志愿军总部领导,是志愿军不可不扣地「急先锋」。
韩先楚上将指挥战斗,一向疾如狂风。在内战中,韩先楚曾担任四野3纵司令员,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一直打到炎热的海南,因而被敌人恐惧地称为「旋风将军」。在朝鲜,韩先楚同样刮起了属于自己的旋风。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中共中央决定,将韩先楚任命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而抗美援朝战争的首次战斗,正是由韩先楚的旧部——40军打响的。在战前,韩先楚就对继任军长温玉成说:
「第40军要打好,打出个样子来!不然,我这个老军长的面子不好看啊!」
到了10月25日,40军118师果然不负期望,在两水洞大破南韩第6师第2团,取得了抗美援朝首战之胜利。
其后,在韩先楚的密切关注下,39军发挥志愿军长于运动战的优势,部署部队连续突击,重创美军王牌骑兵一师,歼敌1840人。
进入第二次战役,彭德怀将第一次战役立下大功的韩先楚委以重任,负责指挥西线的38军和42军。众所周知,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行动迟缓,导致敌人逃脱,没有完成穿插任务。在事后的作战会议上,梁兴初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评。由于对38军还是放心不下,因此彭德怀将韩先楚任命为38军的直属领导。
战斗开始后,38军果然一改第一次战役中的拖延和迟疑,其穿插和迂回简直犹如闪电一般。首先。38军在德川大破南韩第7师,在「联合国军」的阵线上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割断了敌军东西两线的联系。
随后38军沿着清川江东岸迅速前插,控制了敌军退守的必经之路——三所里、顺川以及肃川,形成堵住敌人的三块「铁砧」。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构想,38军113师在14小时内狂奔140华里,以双腿胜过了敌人的车轮,率先抢占三所里。其后,韩先楚发现龙源里这个彭德怀看漏的战略要点。一旦敌人攻占龙源里,我军对于敌军围堵毕竟功亏一篑。
于是韩先楚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命令以一个团的兵力攻占龙源里,将敌人南撤之路彻底堵死。于是38军主力与42军合力进击被围的美军,将美国第2师歼灭大半。根据美军战史记载,美第2师共有18000余人,最终逃归大本营的,不过8000余人,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可以说,如果没有韩先楚的督军,38军很难取得「万岁军」的威名。此战中,我军共歼灭敌人2.3万余人,缴获与缴获各种火炮500多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缴获各种装备堆积如山,车辆一眼望不到边。截至12月24日,志愿军东、西两线部队基本收复了「三八线」以北所有失地,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虽然屡战屡胜,但是韩先楚并未因此而自满。相反,韩先楚不断加强学习,针对敌人攻击特点以及各部队一些行之有效的打法,不断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打法。要知道,韩先楚一向有着「好战分子」的绰号。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精于总结和学习,特别善于研究新战术。
在他倡导下,志愿军开始选择山地两侧凹凸部和溪谷修建隐蔽工事,步兵们开始挖掘单兵洞穴式掩体,等等。这些新战术,不仅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保存了实力,同时还还利于我军反击,痛歼敌人。
1950年12月31日,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此战中,韩先楚负担重责,指挥38军、39军、40军、50军以及炮兵六个团。
这一次战役,我军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联合国军」新任司令李奇微在汉城周围,布置了ABCDE五道防线。但我军仅用3天时间,便将其全线突破,敌人「溃不成军、慌忙败退」。
对此,韩先楚觉得十分不对劲,他立即命令自己所部官兵,要迅速歼灭被围之敌,同时还要不顾一切地追击「逃敌」。同时,韩先楚还一反常态,要求战士们敢于在白天和敌人扭在一起。要知道,白天是美军的天下,在敌人的空中优势下,我军总要面临惨重的伤亡。
然而这一次,韩先楚却希望能尽量撵上敌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为不这么做,我军仅仅只能夺取汉城这座空城。因此,韩先楚将目光投注向汉江大桥,那里是「联合国军」总退却的必经之地。十几万美军和数十万难民拥挤在这座桥上,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又是何等的歼敌良机啊!
事实上,这是全歼美国主力第八集团军,提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最佳时机。李奇微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我军的装备实在太差。明明知道敌人正拥挤在汉江大桥附近,我军却连一门炮也没有。哪怕有一门炮,无处可躲的敌人也必将遭到惨重损失。然而可惜的是,敌人空中优势太明显,怎容你把炮拖到前线呢?
更可悲的是,韩先楚注意到我军的补给已然到达极限。敌人士兵乘着汽车狂奔,我军很多士兵却连双鞋也没有。而战士们随身携带的米袋,也变得空空如也。在第三次战役中,后勤只能满足西线部队四分之一的粮食。
原本,韩先楚曾提议将40军也拉到西线,与42军一同在外层迂回。但因粮食供应不上,一着确保重点方向的好棋却无法实施。如果粮食补给稍微像样一点,42军必然包抄到位,全歼第8集团军主力,并非没有可能。
韩先楚这才意识到,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从宏观来讲,是抓住敌人不知虚实、轻敌冒进的弱点。而敌人开始审慎地研究我们实力时,我们却犯了他们之前的毛病——轻敌。
韩先楚认为,必须给这种现象降降温。1月4日,志愿军第39军、50军先后杀入汉城。然而韩先楚却并没有让自己的老部队——40军一同入城,分享攻克敌国首都的荣耀。有40军老战士说:
「这说明老军长胸中有数,没有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取空城何乐之有?」
汉城克复后,世界舆论哗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占领汉城表示祝贺,同时还鼓励志愿军「打到大田,打到釜山,将美国侵略者赶下海。」
在汉城前指,韩先楚却非常冷静。虽然他并非政治家,却敏锐地意识到,第三次战役是一场政治仗,表明「三八线」敌能过,我亦能过。
当时鉴于李奇微「溃不成军」,彭德怀本来电指示韩先楚指挥的右纵队即刻渡过北汉江,追歼逃敌。然而韩先楚却急电志司:
「千万不可再追,如果恃勇轻进,恐中敌人诱我南下之计。」
因此韩先楚大胆建议:「右纵队大部集结于汉江北岸休整,待机而动。」
彭德怀不愧为一代战神,很快便体会到韩先楚的用意,于是欣然采纳。而事实上,李奇微果然是佯装败逃,并在前方设置了陷阱,就等着我军往里钻。可以说,韩先楚敏锐地判断,拯救了许多志愿军战士的性命。
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立下奇功,彭德怀让对其信任百倍,因此在对韩先楚的指示电中,常有「具体由韩部署之」的话语。
在前三次战役中,充分体现了韩先楚的进攻才能。而在第四次战役中,韩先楚又展示了他擅守的一面。
第四次战役,是运动战阶段,唯一一次由「联合国军」主动挑起的战争。1951年1月中旬,「联合国军」集中25万人,以所谓「相互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配合以「磁性战术」「火海战术」,企图在我军没有得到及时休整的情况下,歼灭我军有生力量,将我军赶到38线以北。
为了防止敌军进攻,志司采取了「西顶东放」的打法,从而开启了第四次战役。东面的进攻,由邓华负责;西方的防守,由韩先楚负责。在韩先楚手中,只有38军、50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而所面对的,却是敌人20多万进攻部队。
从地形来看,对我军也十分不乐观。我军主力主要处于汉江南岸,江水随时可能化冻。如果稍有不慎,后方江水融化,我军就将面临背水一战的窘境。可以说,汉江南岸阻击战,凶险万分。
敌人进攻开始后,韩先楚指挥所属部队依托一般野战工事进行顽强阻击,与美军逐山逐水反复争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血战14个昼夜,敌人才仅仅只前进了18公里。对于韩先楚的指挥,敌人也只好无可奈何地评价:
「甚为凶悍」。
随着汉江的解冻,韩先楚果断命令50军与朝鲜人民第一军团各留一部兵力坚守汉江南岸桥头阵地,主力全部撤到北岸组织防御。而38军则以主力部队留守南岸,继续掩护邓华部向横城方向集结,保障部队反击时的侧翼安全。
自2月8日起,敌人轮番攻38军阵地。而万岁军的将士们秉承「人在阵地在」的原则,在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下勇猛防守,将敌人整整阻挡了9天,有力地保障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
在23天的时间里,韩先楚指挥部队歼敌1万多人,粉碎敌人迅速「收复」汉城的企图,有力配合了邓华的反击,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要知道在以前的战斗中,我军很少进行阵地战。而这一次阻击战的成功,也让我军总结了不少阵地战的经验。例如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备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在我军未来的阻击战中,都发挥了奇效。
在运动战最后的第五次战役中,韩先楚受命指导40军,负责「从金化至加平劈开战役缺口」,敌人东西割裂,使之不能互相增援。战役打响后,40军不负期望,迅速突入敌人纵深30公里,完成战役割裂的任务。
运动战阶段结束后,韩先楚担任西海岸指挥所司令员,统一指挥38军、39军、40军、50军,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4军团,防止敌人从海上登陆。
在韩先楚的部署下,各部队在沿海第一线和第二线地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坑道。按照韩先楚指挥,各部队均在各自防区修筑防御工事,在便于美军坦克突入和空降的地区,前线加强了反坦克兵器和高射火器,形成了滴水不漏的防御。
在做好防御的同时,韩先楚还主导了对朝鲜沿海的「拔钉行动」。当时美韩军凭借其海空优势,在大和岛、小和岛等数十座岛屿盘踞了数千兵力,建立情报站和雷达站,日夜监听我军行动。
因此,韩先楚指挥50军,以「由近而远,逐岛作战」为方针,在志愿军空军的支援下,连续进行4次两栖作战,攻占了14座岛屿,将敌人的情报站一一拔除。
1952年7月11日,韩先楚调任19兵团司令员,指挥63军、65军、40军和39军在西线担当正面防御任务。
1953年初,韩先楚因积劳成疾,被迫回到国内治疗。其后,虽然韩先楚一再要求回到朝鲜战场,但终究没有如愿。
在朝鲜战场,韩先楚战绩彪炳。在所有敌对国家的情报部门里,为中国将军所建立的档案中,韩先楚的那一本是所有上将中最厚的,原因就在于韩先楚仗打得多,也打得奇,因而值得立档的内容就最多。
回顾韩先楚在朝鲜的三年,他指挥部队打了一个个恶仗、苦仗、硬仗,却硬是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口中,扣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不但具有超乎常人的机智和勇猛,同时还拥有其他战将所不具备的政治眼光,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之军衔,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