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毛主席亲赴「鸿门宴」,一细节让蒋不敢轻视

2023-12-31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十四年艰苦抗战终于落下帷幕,经过日本侵略者长达十数年的蹂躏,举目望去,大好河山皆是断壁残垣,但只要和平安定,对于广大中国人民来说,便是最美妙的福音。

此时,数亿中国人的视线都紧盯着国共两党,国家安定与否、和平是否延续,皆系于两党的谈判结果,也就是蒋介石用三份加急电报制造出的「重庆谈判」。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谓谈判,实际上是蒋介石的「鸿门宴」,地点定在国民政府大本营重庆,其凶险程度自不必多言。

这场长达43天的谈判,既是勇气与胆识的较量,也是智谋上的交锋,毛主席明知山有虎,依旧选择亲赴这场「鸿门宴」。

其中,一次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向一旁的亲信陈布雷感慨道:「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而他之所以发出如此评价,是因为毛主席在谈判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令他发现主席的意志力非常人所能比拟。

重庆谈判为何是一场「鸿门宴」?蒋介石又是因为哪一细节而心生警惕?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1945年5月,二战欧洲战场结束,盟军发起对日反攻,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日军都在节节溃败,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曙光。

为了迎接战后新世界的来临,在抗战胜利前夕,我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论联合政府】这一报告,着重商讨了战后国家经济恢复与建设方案。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协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一人独裁,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很显然。

我党深知和平来之不易,饱受战争荼毒的百姓绝不愿意再度回到居无定所、战火纷飞的日常,所以我党并不愿意重开内战,只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建立新政府。

与此同时,国民党六大也在同年5月5日至21日召开,得知我党建立联合政府的愿景后,国民党内部对此反应极为激烈,坚决拒绝我党维持和平的方案。

蒋介石还在国民党六大的总报告中激进地指出:「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犹如一只好斗的公鸡,将来之不易的和平视作敝履,丝毫不顾广大中国百姓的意愿。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许多人认为这句话用来形容国共两党的关系再合适不过。

但实际上,哪怕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也并没有完全放下成见共同抵御侵略,而国民党始终咄咄逼人的态度,要为两党关系的不融洽买单。

抗战期间,随着前方战事逐渐陷入僵持阶段,国民党的政治方针逐渐从「对外抗日」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转变,并爆发过多次反共热潮,而皖南事变中伤亡惨重的新四军以及被扣押的叶挺将军,正是反共热潮的牺牲品。

自此,国统区与边区根据地便时常出现摩擦事件,小规模战斗宛如家常便饭,甚至于重庆谈判期间,类似的摩擦都未曾停歇。

而蒋介石之所以在抗战尚未结束时,就开始筹划内战,主要原因还是得到美国的支持,自罗斯福去世,杜鲁门上任以后,这位以「杜鲁门主义」著称的总统就开始以冷战思维在全世界布局。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毫不意外,向来亲美的国民党成为美国扶持的对象,倘若内战一旦打响,国民政府将得到源源不断的美式装备和大笔军事贷款,这也是蒋介石信心的主要源泉。

其次,虽然蒋介石的打仗水平费拉不堪,但身为一代枭雄,他的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始终都是在线的。

抗战中我党军队表现出的战斗力以及点缀在全国,如星星之火般的根据地,他始终都看在眼里,并视之为心腹大患。

倘若继续让我党发展下去,拖的时间越久,局势就对国民党越不利,这也是为什么抗战还没结束,蒋介石便急不可耐地准备内战。

但对于中国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蒋介石并非充耳不闻,向来将王阳明、曾国藩视为精神导师的他,不愿意背负上「罔顾和平」、「独夫民贼」之类的骂名,所以在这场内战中,国军必须「师出有名」,方能将一切责任推给中共,平息百姓的怒火。

于是,在蒋介石和一众国民党参谋的策划下,一招狠辣的阳谋出世,直指延安。

弥天大勇的赴险与惊人细节

从1945年8月14日至24日,短短十日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给毛主席,电报中,蒋介石的言语极为恳切,如同毛主席多年未见的至交好友一般,但白纸黑字背后,却深藏着蒋介石的险恶用心。

在第二封电报中,蒋介石提出:「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倘若不是过去二十多年里,蒋介石的狼子野心早就得到一次次证实,恐怕真有人会误以为他一心向往和平,很显然,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的举动另有所图。

蒋介石主动发出邀请,这是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表明自己期望迎接和平的决心,将是否维持国内和平这一问题抛给我党。

这一邀请表面上看光明正大,但却将谈判地点定在国民党大本营重庆,也就是说,倘若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那便是深入龙潭虎穴,将人身安全系于蒋介石等人一念之间,到时面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是生是死都由不得自己。

可若是毛主席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那蒋介石便能将「罔顾和平」的罪名挂在毛主席和我党身上,顺势以大义之名再起刀兵,将全国拖入内战的泥潭中。

面对如此进退两难的局面,面对党中央众人的劝说,毛主席决定慷慨赴险,前往重庆,戳破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诡计。

临行前,毛主席安慰政治局的同志们:「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

但他并没有将这句话当作玩笑话,而是提前作好最坏的打算,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书记,保证自己与周总理倘若当真在重庆遭遇不测,中央依旧能够正常运转,全国革命形势不会因此受到较大冲击。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主席一行人抵达重庆,当身着一套簇新布制中山装,戴着盔式考克帽的毛主席走出机舱时,在机场等候已久的人群爆发出如海啸般的欢呼声。

毫无疑问,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主席会犯险来到重庆谈判的情况下,主席却以「弥天大勇」行非常之事,而这一行为直接征服了在场所有人。

尽管毛主席的举动出乎所有人意料,但蒋介石却不以为意,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在8月30号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从「应召」一词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心态没有放平,始终以上位者的身份俯视毛主席和我党,显而易见地对谈判并不上心,这注定了重庆谈判的失败。

谈判如期开展,周总理、王若飞等人代表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应对国民党方面的唇枪舌剑,毛主席与蒋介石则分别在9月2日、4日、12日、17日和10月9日、10日有过多次会谈。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毛主席便与蒋介石有过多次接触,当时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统帅、黄埔校长,毛主席则是中宣部部长、农运讲习所所长。

蒋介石时常邀请毛主席前往黄埔军校进行讲演,交往颇为密切,直到中山舰事件,蒋介石暴露狼子野心,从此两人割袍断义分道扬镳。

在往后的十数年中,两人遥隔千里,以华夏九州为棋盘,隔空对弈,却始终相识不相逢,如今再见,相较于十几年前,蒋介石也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次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对陪同在旁的御用文人陈布雷说道:「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每天要抽一听(50 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烟,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毛主席好烟之名举世皆知,他的许多思想和著作都是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诞生,他也曾多次戒烟,可直到去世前两年,他才成功完成这一壮举,毫不夸张地说,真正陪伴毛主席走完一生并不离不弃的只有两样东西,那便是他心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从不离手的香烟。

如此嗜烟如命的毛主席,在与蒋介石长达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为了表示对蒋和谈判的尊重,生生将自己的习惯克制住,且一口气坚持了43天,直到谈判结束,这惊人的意志力令蒋介石为之侧目,同样心生警惕,欲除之而后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毛主席之所以敢以身犯险,自然不可能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匹夫之勇,正如临行前毛主席说的那番话,他是准备来重庆「办点事」,面对随时可能暴起发难的国民党右派,毛主席自有方法抵抗。

从前,毛主席身处苏区,除了根据地人民以及党内同志外,国内外对毛主席的了解甚少,在蒋介石集团的刻意抹黑下,外界看来毛主席就是一介土匪,难成大气。

毛主席此番前来重庆,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偏见。

在重庆的每一天,毛主席的行程几乎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时间占比较大的,便是在桂园内接待国内外记者以及民主党派人士。

而络绎不绝的记者,其中大部分正是蒋介石等人的安排。在他们看来,毛主席就是乡下土包子,一定应付不了这种大场面,都等着看主席出洋相。

未曾想,主席面对摩肩接踵的记者群以及频繁亮起的闪光灯,非但没有怯场,还展现出从容豪迈的气度,在记者面前挥斥方遒,令人心生敬佩,蒋介石等人的险恶用心不仅被消弭于无形,反而是为主席做嫁衣。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借柳亚子之手发表了早年创作的【沁园春·雪】一词。

昔年,中国许多知识分子都误以为毛主席是个只会带兵打仗的粗人,可【沁园春·雪】一出,其气吞万里如虎的磅礴气魄震撼了整座山城,乃至全中国,「毛润之先生能诗词」这一消息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中国自宋代起便有「文人为尊」的传统,相比于能文能武的毛主席,蒋介石顿时就被比了下去,变得文不成武不就。

毛主席的这些举动,不仅是为了打破世人对共产党人的偏见,还在于扭转并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风评。

主席深知,只要自己的威望越高,声名越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便会更加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毛主席果真料事如神,直至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结束,尽管双方在军队、解放区政权等方面均没有达成共识,但蒋介石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毛主席安然无恙地回到延安,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就此落下帷幕。

就如前文中所说,只要国民党一方抱着「假和平,真内战」的心思,这场谈判就只能是毫无意义的语言体操。

虽然【双十协定】的签订在客观上为我党争取了几个月的缓冲时间,但内战最终还是在1946年6月全面爆发,接下来,仅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解放军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将国民政府赶到台湾,攻守之势异也。

如今看来,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失败,或许早在毛主席登上前往重庆的飞机那一刻,便已注定,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如此。

参考文献:

[1]:【重庆谈判中的内外斗争】 J 龚燕杰 红岩春秋. 2021,(04)

[2]:【重庆谈判前后的舆论与国民大会】 J 何科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6)

[3]:【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后何以能全身而退】 J 梁茂芝 党史纵横.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