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递烟给朋友,发现只剩一根烟,毛主席一个动作展现出高情商

2024-01-22历史

国人都知道,毛主席有三大爱好,分别是读书、游泳和抽烟,毛主席爱抽烟不仅国内人尽皆知,甚至连外国人都知道,曾经一位美国作家就在书中这样写道:「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的卷烟多」,足见毛主席有多爱抽烟。

毛主席第一次抽烟的具体时间目前已不可考,估算下来大约是在十八岁左右,在此期间,毛主席几乎是烟不离手,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战术战略的形成,都是在一阵阵烟雾缭绕之中完成的,在那个还不注重抽烟危害的年代,香烟已然成为毛主席的精神支柱。

由于常年烟不离手,毛主席在抽烟的时候也曾发生过很多趣事,有一次友人来访,毛主席连忙从口袋中掏出一根烟招待,结果发现烟盒里面就只剩下一根烟了,给了友人,自己就没了,但若自己来抽,又不合地主之谊,那么毛主席最后是如何化解此事的呢?

和很多人想的可能大有不同,毛主席虽然爱抽烟,但并不挑烟,对于烟的品种,毛主席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劲要大,因为只有这样的烟才能提神,才能让他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开展工作,因此,在毛主席漫长的抽烟历史中,他几乎抽遍了当时国内能看到的烟。

一开始深入农村考察的时候,毛主席与当地村民攀谈时经常会受到热情村民的招待,招待的物品囊括了吃的喝的,当然还有烟,只不过这些烟不是买来的,而是村民们自己卷的「叶子烟」,这些烟非常廉价,基本没有什么成本,毛主席对此来者不拒,经常抽着这些「叶子烟」和村民愉快的聊天,深入了解民间的疾苦和人民的诉求。

毛主席与农民朋友亲切交谈

到了抗战时期,国家形势风云突变,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毛主席对香烟的依赖性更高,为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毛主席不管是开会还是做战略部署都离不开香烟,但当时日寇猖獗,延安也遭到了封锁,香烟的供应变得越来越困难,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毛主席急中生智,自己卷了一些旱烟来抽,虽然味道不好闻,还有点冲人,但对毛主席来说却并不是不能忍,只要能提神,再难抽他也能克服,就靠着这种土办法,毛主席在延安坚守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还完成了【论持久战】,那时候由于精神压力大,毛主席一天甚至要抽几十根自己造的旱烟。

当然,这期间毛主席偶尔也能「改善」一下抽烟条件,这其实还得「感谢」蒋介石,与国军交战时,我军时常能缴获到一些比较好的物资,这其中就包括香烟,曾经邓华将军就从国军的物资中发现了五箱「白金龙」,这样的好烟立刻在军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仍没有太平,为了独吞胜利的果实,蒋介石对我军处处围堵,甚至还命胡宗南向延安进军,企图以十万大军一举拿下国内的「正统」地位。

作为总指挥,那时候毛主席是非常紧张的,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为了蒋介石设下的禁锢,毛主席开始日夜思索破敌良策,手中的香烟更是不间断的点燃,抽完一根紧接着又续上了另一根,由于长时间烟不离手,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练就出了看主席吸烟的动作来判断主席工作状态的本领。

如果毛主席在工作时深吸了一口烟,然后盯着手里的文件,那就说明事情有些棘手,还需要时间突破,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通常就不会过去打扰了。

如果毛主席点燃一根烟后,只是随便抽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手里的文件,那就说明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接下来主席很有可能会组织召开会议商讨,工作人员见此情况后,一般都会主动安排开会的各项事宜。

尽管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形势风云突变,但毛主席手中的香烟却从未断过,即使身处险境,毛主席仍会不慌不忙地点燃一根香烟,然后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

一次,毛主席等人为避开蒋介石追捕,一路赶到黄河边上,此时前有大河阻挡,后又追兵紧随其后,情况万分危急,政治局委员任弼时急忙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就在此时,毛主席却不慌不忙的走到黄河边上,望着波涛汹涌的河水,紧接着淡然的说了一句:「给我一根烟」。

这并不是毛主席故作镇定,而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众人心领神会,立刻找来一根烟递了上去,然后围在毛主席身边等待着主席的下一步计划,果不其然,一会的功夫之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冒险且大胆的决策,那就是「不过黄河,放心的走」。

说来也非常离奇,毛主席做出这样的作战部署,敌人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毛主席带人如此大摇大摆的公开行军,反倒让敌人觉得有埋伏,一个个都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毛主席轻轻松松化解了一场危机。

毛主席的烟瘾虽然很大,但也不是毫无节制,在一些不适合抽烟的场合,毛主席也会努力克制,当年重庆谈判时,因为知道蒋介石不抽烟不喝酒,也闻不了烟味,所以毛主席在谈判的43天内一支烟都没有抽,这样的克制力让蒋介石都敬佩不已,止不住的夸赞毛主席「此人不可小觑」。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毛主席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一个为平民百姓打天下的领导人,古往今来都极为少见,这也为毛主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所以社会各界慕名而来拜谒毛主席的人络绎不绝,对此毛主席表现的很随和,一有人来延安交流,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接待。

一次,一位老教授慕名而来,这位老教授和毛主席是旧识,这次来延安,一方面是老友重聚,另一方面则是想听听毛主席对国内形势的看法,见面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两人在延安的窑洞内谈了许久,期间毛主席习惯性的掏出烟盒,准备给这位老朋友递根烟,结果却发现烟盒中只剩下一根烟了。

当时延安条件艰苦,香烟也不能随时供应,一根烟要怎么分呢?给客人,客人自己抽烟,场面会显得有些拘谨,但自己抽的话,又不符合地主之谊,怎么办呢?

毛主席没有丝毫犹豫,当着客人的面就将这仅有的一根烟一分为二,然后递了半根烟给他,自己留下了半根,虽然看起来有些寒酸,但这份真诚却让朋友非常感动,在朋友看来,毛主席会如此不拘小节的对待他,已然将他当成亲近之人,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做到如此坦诚相待,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却很好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足见毛主席的情商之高。

除了这位老教授以外,到延安见毛主席的人还有很多,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曾到访过延安,后来苏联也派出代表到延安与毛主席交流中国当前的局势,苏联代表到延安可不是空手而来,早就听闻毛主席爱抽烟,所以斯大林特意让人带了一箱纸烟,同样的还有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主席见面的时候,特意送了一盒「三五香烟」,毛主席非常高兴,两人的交谈也非常愉快。

建国后毛主席依然保持着抽烟的习惯,虽然战争少了,但国事却有很多,因此毛主席仍然需要时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只不过这个时候香烟已经可以正常供应,毛主席不用再抽难闻的土烟、旱烟了,「555牌」香烟和「珞珈山」牌香烟就这样成了毛主席烟盒里常见的烟种,虽然这些香烟并不昂贵,但毛主席却很知足。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似以往那般健壮了,为了主席的身体着想,医护人员建议毛主席控制抽烟次数,尽量少抽或者不抽烟,但这对一个有着几十年烟龄的人来说非常困难,直到斯大林逝世后,听闻斯大林早戒烟,或许不至于走的这么早,毛主席这才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抽烟,但并没有完全戒除。

在逝世的前两年,毛主席已经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此时毛主席终于痛下决心舍弃了这个跟随了自己六十余年的习惯,为了做到不抽一支烟,毛主席不再靠近香烟,有时候实在想抽,毛主席就拿出一支烟在鼻子前闻一闻,看的周总理都有些心酸。

对于寻常人来说,香烟或许就只是一种提神醒脑之物,但对于毛主席来说,香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是精神的食粮,是毛主席与底层民众打成一片的见证,正是在那一阵阵烟雾缭绕之中,毛主席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一支香烟或许是很渺小,但若点燃,也未尝不能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