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汉强盛,武德充沛!张骞出使西域,武帝开疆扩土,奠定中华版图

2024-07-18历史

我们常将西汉的第五任皇帝刘彻称为「汉武帝」,其中的「武」指的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在一位身份较高的人死后,后人给予他的一种评价性的文字,从一两个字到几十个字都有,这些评价大致分为美谥、中谥和恶谥三种,像汉朝的前几位皇帝的谥号高、孝惠、孝文、孝景等都是美谥。

除了刘邦之外,西汉皇帝的谥号中都带一个「孝」字,以示孝治天下,但按照习惯,我 们只称呼对其评价的那一个字,汉武帝的「武」当然也是美谥,意思是威强睿德,用来展示汉武帝生前开疆拓土,传播汉朝威德的功绩,而之所以汉武帝能够做到这样,归根结底是因为汉朝的国力在武帝时期,空前地增强了。

汉朝在刘邦建国之初,可谓一穷二白,不管是秦始皇穷奢极欲,造宫建陵,还是秦末以来连年的战乱,都造成了天下财富的巨大损耗,导致的结果就像司马迁在【史记】的平准书中所说: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也正是因为穷,汉初便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法令,刘邦还强制命令——商人不准穿丝织的衣服、不许乘坐马车,并且还加重了商人的租税,目的就是为了羞辱他们,并让人们回归到「农之本业」上来。

等到惠帝和吕后在位时,对商人和商业的限制略有放松,但仍然不允许商人的子孙做官。而无论是天子还是各个封国的国君,都主动将自己土地内的收益作为各自私人的财源,并不向朝廷索要经费。

朝廷的税收,也是根据官员的俸禄和政府开销情况算出来的,基本上不会多收,百姓的负担也比较轻。

朝廷将都城设在长安,每年从崤山以东运往关中的粮食,水运、陆运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石,总体上还是比较节俭的。

文、景两位皇帝在位时,朝廷更加注重简朴廉政,并继续以「黄老之术」治国,安抚百姓。

在7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或动乱,在不发生重大旱涝灾害的情况下,百姓基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自给自足。

天下的粮仓都是满的,各地府库之中也储存了许多物资,国库中存的钱已经数以亿计,串钱的绳子都烂了,根本数不清楚有多少钱,至于太仓的粮食更是「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除此之外,汉初连天子都凑不齐四匹纯色的马,此时在寻常街巷中都能见到,山野之间,更是马群遍布,甚至骑着母马的人都要被瞧不起,连参加聚会的资格都没有。 看大门的都吃着精肉细粮,做官的人仅靠俸禄便可抚养子孙,天下人对朝廷可谓百般拥护,还有人把官名直接当作自己的姓氏。在这样的社会之下,人们都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标准,犯法之人逐年减少。

武帝就是在天下这样富裕的情况下登上皇位,可当56年之后,武帝去世前,他发现天下的财富已被自己耗尽,所以他选择了一位跟他性格完全不一样的太子即位,他就是汉昭帝刘弗陵,可西汉王朝衰落的大势已不可避免了。

但换个角度说,正是因为汉武帝这些空耗国力的南征北讨,才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王朝的雏形,也才有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格局。

凿通西域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刚刚经历新政被太皇太后叫停的武帝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些投降的匈奴人说: 「月氏国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被冒顿单于击败,后来老上单于斩杀了大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成了酒杯。大月氏于是向西逃亡,大月氏人和匈奴仇深似海。如果能与他们取得联系,就可以对匈奴发动夹击。 」

当年18岁的武帝对此很感兴趣,便下诏征召愿意出使大月氏国的使节。

汉中人张骞此时在朝中担任郎官,所谓郎官,就是皇帝的侍从官,隶属于郎中令,人数不定,多的时候能有5000人,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 在听说了朝廷需要使节之后,张骞响应招募,被朝廷封为使节,出使大月氏,张骞的队伍中有位堂邑氏的胡奴,名叫甘父。

之所以要对外招募,是因为出使大月氏实在是不容易,途中一定会经过匈奴的领地。张骞率领队伍从陇西郡出发,果然途中被匈奴擒获,押解至单于王庭。

此时的匈奴正值强盛,并没有把张骞一行放在眼里,军臣单于问道: 「大月氏在我之北,汉朝欲与大月氏通使,怎能不经我允许就穿越我的领地?如果我出使越国,汉朝会允许我通过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押在匈奴十多年,还为张骞找了一位匈奴女子为妻,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使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住在匈奴西部,十几年之后,趁着匈奴人放松警惕,带着妻子向大月氏方向逃去,西行数十日,进入大宛国。 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富庶,很想与之建立联系,却苦于没有途径,见张骞忽然来到,非常高兴,为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并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月氏西迁后,留在祁连山南麓的称为小月氏,迁居到中亚的,称大月氏)。

原月氏国的太子已经做了国王,月氏西迁时,击败了大夏国,在它的土地上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而且很少有敌人侵扰,所以大月氏已经没有了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在此停留了一年多,终究无法改变月氏人的态度便离开月氏,回归汉朝。

这次张骞沿祁连山南麓走,打算从羌人的地盘返回,结果又被匈奴俘获。 这次被扣留一年多,正赶上匈奴伊稚斜单于驱逐太子于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带着匈奴妻子与甘父一起逃回长安。

元狩元年(前122),三人进京,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的队伍刚出发时有100多人,一去13年,只有张骞和甘父两人活着回来。

回国之后,张骞向武帝详细地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其中张骞提到了一件事,他在大夏国时,曾见到邛都山出产的竹子做成的手杖,还有蜀郡出产的细布。张骞特地调查一番,大夏人说这些是商人从身毒国买回来的。 身毒国大概位于大夏国东南数千里处,张骞由此认为,这个身毒国应该距蜀郡不远,以后如果出使大夏,看起来从蜀郡出发距离更近,而且没有诸如匈奴或羌人的破坏阻挠。

刘彻听到大宛、大夏、安息等国,都是大国,而且盛产奇珍异宝,有城市、农田,跟汉朝一样。而他们的武力却很弱,又喜爱汉朝货物。北方的月氏、康居等国,武力虽然较为强大,但可以用金银贿赂,使他们归附汉朝。

假如真能够不经过战争而使他们臣服,就可扩地万里。远方来客要经过九次翻译,才能互相沟通,风俗习惯更是差异巨大。 可汉朝的威德却能传遍四海,这对武帝来说实在是颇有吸引力的事情,因此武帝非常重视张骞的言论。

元鼎二年(前115),随着匈奴浑邪王的归降,汉军将匈奴驱逐到了大漠以北,从盐泽以东,再也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为汉朝敞开。

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 「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侍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只好离去。现在匈奴单于被我军击败,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无人烟。蛮夷依恋故土,又贪图中原的财物,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赏赐贿赂乌孙,招引他们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朝结为兄弟,他们必会听从我朝调遣,这样就如同折断了匈奴右臂。我大汉朝一旦与乌孙联合,乌孙其西面大夏的那些属国都可以顺势招过来,接受教化,成为我大汉朝的藩臣。」

汉武帝认为张骞说得很有道理,深以为然,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300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布帛,同时又任命了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

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虽然接见了他,态度却十分傲慢,也不讲礼数。

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河西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给昆莫做夫人,并与乌孙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会被击败。」

可乌孙王和乌孙贵族们都认为自己离汉朝太远,也不知汉朝的大小,长期以来,乌孙一直臣服于匈奴,且又与匈奴更近,朝中大臣都很害怕匈奴,不想迁回河西故地了。 张骞在乌孙国滞留了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便派各路副使分别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国家进行联络。

而乌孙国则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同时派使节数十人,马数十匹,随张骞到汉朝答谢,乌孙王密令他们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同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元鼎三年(前114),张骞病故。

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至此,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而中国的触角也深入西域各国,这些都是张骞凿空西域的结果,此后汉朝的使者都自称博望侯,这样才能取得西域各国的信任。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时,西域共有36个国家,西域这个地方整体南北是延绵的山脉,中部有河,这个区域富有水草,适合百姓休养聚居,东西有6000多里,南北有1000多里,东面与汉朝的玉门关、阳关相连,西面直到葱岭。

中部的河有两个源头: 一出自葱岭,一出自于阗,合流后向东流入盐泽。盐泽距玉门关、阳关三百多里。

从玉门关、阳关出发到西域有两条路:从鄯善国沿昆仑山北麓前行,向西到莎车国,这是南道;从南道向西越过葱岭,就能到达大月氏、安息。

从车师国前王庭顺天山南麓向西到疏勒国,这是北道;从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就能到达大宛、康居、奄蔡等国。以前这些国家都隶属于匈奴。 匈奴西面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管辖西域各国,经常驻在焉耆、危须、尉黎等国之间,向各国征收赋税,掠夺客商。这两条路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中的两条,只是此时这两条路上还没有成群的商贾和驼队。

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河西故地,汉朝便在河西设置酒泉郡,并逐渐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 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一部分,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联系的通道。这样一来,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得到加强,也不断有西域新奇的物种来到汉朝,比如芝麻、大蒜、蚕豆,等等。

元鼎六年(前111),自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尊贵地位以后,很多下层官吏纷纷上书,大谈外国物产的稀奇与利害关系,请求出使。

武帝认为西域路途遥远,不是谁都愿意去的,便也接受这些人的建议,并赐予符节,让他们自行招募官吏和百姓,不问来历和出身,以此来扩大和西域的往来。

但这些人派出后,不免有侵盗礼品财物的行为,以及违背朝廷旨意的事情。武帝认为他们熟悉西域事务,一边判处他们重罪,一边还继续派他们出使,戴罪立功。 结果这样一来,出使的使臣大多是品行不端,夸夸其谈之辈,一边忽悠武帝,一边也忽悠西域诸国。

因此,西域各国开始讨厌汉使,并且这些国家都认为汉朝太远,不太可能派兵出击,于是有的西域国家开始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并且百般阻挠,其中楼兰、车师两个小国,处在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上,对汉使的攻击尤为严重,匈奴的军队也时常袭击劫掠汉使。使者争相向武帝报告,说西域各国都有城邑,兵力薄弱容易攻击。

于是武帝派浮沮将军公孙贺率15000骑兵从九原郡出发,西行2000多里,到浮沮井返回。又派匈河将军赵破奴率10000多骑兵,从令居出发向西数千里到匈河水返回。 目的都是为了驱逐匈奴,让汉使不受阻拦,但两路大军一个匈奴人都没碰着。武帝便再次下令,划出武威、酒泉两郡的土地,设置张掖、敦煌二郡,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边疆,至此,河西四郡正式形成。

元封三年(前108)冬十二月,武帝派赵破奴攻打车师、楼兰两国。赵破奴本为霍去病部将,跟随霍去病历经诸多战役,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深得霍去病战法的真谛,于是赵破奴亲自率轻骑兵700多人,率先到达西域,俘虏楼兰王,然后攻破车师国。又乘机率军围困乌孙、大宛等国。

汉武帝收到战报十分开心,在春正月,汉武帝下诏,加封赵破奴为浞野侯。而帮助赵破奴攻打楼兰国的王恢,被封为浩侯,二人双双被封侯。此后从酒泉郡到玉门关,汉朝都修筑了亭障。

此战之后,西域震动。

元封六年(前105),奉命出使汉朝的乌孙国使者,在去长安的沿途看到汉朝疆域十分广大,震撼不已,于是回国后,立即向乌孙国王报告,于是乌孙国更加重视与汉朝的关系。

匈奴听说乌孙国与汉朝通使,改善关系,非常愤怒,准备攻打乌孙;而乌孙国附近的大宛、月氏等国也都归附了汉朝。

乌孙王收到匈奴要攻击的消息很害怕,于是乌孙王立即派使者到汉朝想要增进关系,并且表示愿娶汉朝公主为妻,与大汉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击匈奴。

武帝与群臣商议后,答应了乌孙王的请求。于是乎, 乌孙国以1000匹骏马作为聘礼,向大汉王朝请求联姻,准备迎接汉朝公主,而大汉朝廷同意,并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为妻,同时陪嫁丰厚的礼物。

不过此时乌孙王昆莫还是选择两边押宝,以刘细君公主为右夫人。 同时还有一位匈奴女子嫁过来,昆莫封她为左夫人,西域诸国普遍以左为尊,因此看出,匈奴王的女儿还是要更受重视一些。

细君公主自从嫁到乌孙以后,自己建宫室居住,每年只能与昆莫见面一两次,且只是设置酒宴而已。昆莫已经年老,语言不通,更谈不到与细君公主同房了,公主因此悲伤愁苦,思归家乡。

武帝听说后也很可怜她,每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品。昆莫觉得自己老了,就想将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岑娶为妻。 如此有违人伦之事,细君公主不同意,上书武帝说明此事。

武帝回信说:「你既然远嫁乌孙,就要遵从那里的风俗,因为朝廷想与乌孙共同击灭匈奴。」于是细君公主只好同意嫁给岑娶为妻。昆莫王死后,岑娶即位为乌孙王,王号为昆弥。

这时,汉朝使者向西越过葱岭,到达安息国。安息国王见此也想结交大汉王朝,于是为了表示和好之意,也派出使者,同时收集了大鸟蛋和黎轩国善于变魔术的艺人献给汉朝,如欢潜、大益、姑师、扜冞、苏薤等诸小国,也都随汉朝使者来朝见天子,汉武帝非常高兴。

以后每次沿海巡游,都会带上外国使者,凡是遇到大都市或人口众多的地方都要经过那里,散发金钱和布帛,赏赐当地的居民,准备丰厚的物品重重地赏赐各国的使者,以展示汉朝的富有和宽厚。

除了赏赐,武帝还经常组织各国使臣观看大规模的摔跤比赛,以及展示各种奇异的动物。每逢赏赐,武帝都大摆宴席,布置酒池肉林,让外国使节到各处观看汉朝仓库所储藏的物品,以此来宣扬国威。所有这一切除了满足武帝本人的虚荣心之外,目的无非是一个——武帝想让他们倾慕,进而归附汉朝。

大宛及邻近的国家盛产葡萄,可以酿造葡萄酒;大宛还盛产苜蓿,大宛的宝马最爱吃它。汉朝使者采其果实带到内地,武帝命其种在离宫附近,长势很好。 这些物种的交换,都是张骞凿空西域带来的深远影响。然而西域各国毕竟还是更靠近匈奴,对匈奴的使者常常怀有畏惧之心,因此,西域各国对匈奴使者的恭敬程度,还是汉朝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