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这个甘肃小镇,让长征红军吃得比过年都好的,甚至有战士吃出悲剧

2024-06-01历史

在遥远的甘肃小镇哈达铺,曾上演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篇章。1935年,陷入绝境的红军长征到达这里,终于挣脱了九死一生的险境。在这个偏僻而富庶的小镇,久经饥馑的红军战士们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美食,当地群众更是热情接待,场面温馨而喜庆。然而,就在战士们狼吞虎咽地痛快进食时,一个不幸的悲剧却发生了......难道是有战士因长期饥饿而吃撑死亡?还是当地食物对他们造成了其他伤害?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饱经沧桑的小镇,去一探这场吃食悲剧的前因后果。

从云南走到甘肃,中央红军长期饥馑交迫

1935年的云南麻雀瀑布,正是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央红军在这里同国民党顽军遭遇了惨烈的遭遇战,双方的火力交击声震耳欲聋,炮火连天。远在几十里外,就是国民党重兵把守的腾冲城,这座城池素有"钢铁要塞"之称,坚不可摧。

面对重重包围,红军上上下下掂量再三,终于做出了艰难抉择:只有突破包围圈,向西北方向开辟出一条生路。于是,红军拉开进攻的序幕,双方在麻雀瀑布小镇一带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拼杀。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绵厮杀,红军终于冲出了重围,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之后红军就背负着满身伤痕,踏上了漫漫长征征途。这一路上,他们时刻都在遭受国民党军队的狙击、追击和空中扫射,处境万分艰难。大部队的士卒们在长期的战斗、奔袭中几乎精疲力尽,加之粮草匮乏,普遍处于营养不良和体力透支的状态。

当年曾有一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写下感叹:"每天沿途赶路,夜间遭袭扰,睡眠不足加之劳顿和饥馑,整天昏昏沉沉。同志们营养跟不上,体重大幅下降,个个皮包骨头,面黄肌瘦。"

更有一些不幸的战士,在长途奔命中因饥寒交迫、疾病缠身而倒在路旁,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此时的红军指战员们正陷入最为危机的关头,生死存亡一念之间。如果再不尽快找到一处可以歇脚的绿洲补给之地,整支队伍的战斗力恐怕都難以为继了。

就在失利和绝望的重压之下,一股久违的生机却再度在红军心中重燃……原来,前方不远处就是那座物产富庶的甘肃小镇--哈达铺!听闻那里农产品丰富,商贾云集,簇拥着远近的农户和行旅,颇有些"瓜棚蔬菜"的意味,无疑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佳的"加油站"。在这个关键时刻,哈达铺的出现犹如及时雨后的一缕阳光,给了疲惫不堪的红军最后的希望和力量……

哈达铺小镇物产富庶,成为长征中"补给站"

哈达铺位于甘肃南部的一片肥沃农耕之地,地处偏僻却物产丰饶。这里气候适中、四季分明,西部是连绵的祁连山脉,东侧则紧邻绵延的黄土高原。当地群众世代以种植农作物和经商贸易为生,加之地理位置优越,正处于南北商旅通道要冲,自古就是一座商贸重镇。

走进哈达铺,处处可见农家房舍、田园渠沟和一望无际的麦浪。村落间散落着稻田、玉米地,还有大片的蔬菜瓜果种植园。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足,一年可收获数季庄稼,常年都有新鲜的农产品上市。村头村尾,农户们正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锄禾种菜、浇地施肥。偶尔也有赶着牛羊的牧人在路上经过。

除了农事,哈达铺的另一大产业便是商贸了。这里人口众多,聚集了来自周边县乡的众多游商、行贩和贩夫走卒,商铺鳞次栉比,夹道叫卖。到处可见挑担、马帮、牛车来来往往,载满了远方的货物。

哈达铺镇上有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商户们在街头张灯结彩,卖力吆喝着各种商品:瓜果蔬菜、粮油副食,还有手工土特产和百货杂货。闻着扑鼻而来的香味,只见摊贩们正在切割新鲜的羊肉串,烹炸热气腾腾的羊肉夹馍,煨制着又大又圆的习凉面。一旁,成堆的大白菜、青椒、黄瓜和番茄们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一家小店门口,满是灰尘的骆驼缓缓趴下,商旅们从它身上卸下包袱。往日里,这里时常有从西北、陕甘和内地而来的商队们长途跋涉在此停歇补给。商旅们载着绸缎、布匹、百宝箱和东北的大米,换取本地的白面、火枪和水果蔬菜等商品。

此时,哈达铺正处在商旅往来的旺季。店铺门庭若市,叫卖声不绝于耳。回回人的羊羔肉馕和胡麻油,和各色的陇上瓜果应有尽有。这里物产富庶,商品俨然比其他小镇要丰富许多。也正是这样一个富裕而热闹的小城镇,它在红军艰苦的长征路上,成为一站沿途难得的绿洲和补给所。

当那支久饥难支、疲惫不堪的红军队伍踏入哈达铺时,顿时像是打开了一场新世界的大门。这里商贾云集、物资充裕,无疑是红军战士们在长途跋涉后获得修整和补给的最佳落脚点。面对眼前这番景象,每一个红军战士心中都在暗自窃喜:总算是走出了那片水深火热、遍地狼烟的险境,在这个遥远的小镇上,他们终于可以暂时卸下武装,好好歇口气了!

战士们狼吞虎咽痛快进食,不料引发意外悲剧

哈达铺镇上物资充裕、物美价廉,对于长征路上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救星"。当他们终于抵达这座小镇时,身心早已备受饥馑的摧残,个个都像行尸走肉一般,面黄肌瘦、皮包骨头。

为了让全军尽快恢复体力,补充营养,中央首先给予每名指战员1块银元的补助。按当时哈达铺的物价,1块银元足可购置5只肥美的走地鸡,足够让一个饿殍般的士兵重新恢复生机。因此,红军战士们从沿途惶惶数月的绝望中一下子重燃了希望,个个都情绪高涨,激动万分。

领了银元后,战士们迅速组成临时伙伴,三五成群地涌向镇上的商铺与菜市场。一时间,人流如织,街头巷尾到处是热火朝天的购物景象。战士们你一手拎着刚买来的白菜,我一肩挑着两个西红柿,还有人抱着大麻袋糌粑;有的购置了食盐、干菜,有的兴高采烈地扛着一只重达三四十斤的大肥猪......

不少战士干脆直接买下整头羊肉,一边折价,一边使劲在摊贩耳边吆喝:"来呀,大伙儿听着,这可都是新鲜蹄子羊肉,我们该好好犒劳犒劳了!"周围其他战士听到后也跟着起哄:"对对对,新鲜的羊羔子太香了!就这个!来一只!"哪怕付出几乎所有的银钱,此刻的他们也无比慷慨,个个都是痛快淋漓地大肆采办。

很快,各伙食堂就被装点成了一个个临时的烹饪坊。到处是战士们砍杀猪羊、烧开大锅的忙碌景象,空气里飘荡着肉香四溢的诱人气息。火塘边是一箩筐刚剥好的青椒胡萝卜,大草堆旁整齐地摆放着刚擀制好的面团。村里的羊倌也被请来帮忙,教大家如何正确拔羊毛、剥皮和做肉夹馍。

终于,当滚烫的大锅被端上餐桌时,所有人都控制不住内心的狂喜。饿多日的红军战士们立马团团围住,有的端起整块的羊腿啃食,有的扒拉着大饼连啃带咽。不少人更是干脆用手撕扯着大块的羊肉往嘴里塞,根本顾不上刀叉的礼仪。一时间,餐桌上到处是撕咬啃食的声响,羊汤羊肉香气四溢,腾腾热气氤氲在空气里。

见此情景,连几个老资历的军旗手也自叹"我从没见过红军吃得这么香!"而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战士则纷纷感叹:"这才叫做吃一顿像样的饭!够劲!"

可是,就在大家狼吞虎咽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悲剧却发生了。一名名叫程如文的士兵,在痛快进食后不久,竟然突然捂住肚子,面色惨白地倒在了地上,当场呕吐不止。几名战友连忙上前查看,却发现程如文已然没了呼吸,人事不省,显然是因为暴饮暴食而中暑晕厥。这番景象令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顿时鸦雀无声,欢乐的气氛全无。

战士程如文病逝,长征路上再现生死一线

程如文的突然倒地,顿时让整个食堂陷入一片死寂。几名医护人员立即上前将他抬到一旁,检查其生命体征。可是不管怎样拍打、喊叫,程如文都始终没有任何回应,眼睛紧闭,呼吸也已停止。

"快想办法!程如文同志可能因吃太多导致中暑晕厥!快把他体内的食物赶快弄出来!"一名军医大声喊道。几名战士们赶紧按压程如文的腹部,却发现他的肚子坚硬得几乎无法下手。

这时,只见程如文的嘴角流出一丝血渍,眉头也在不住地抽搐。"糟了,恐怕是上火烧伤了内脏!赶快把他抬到村里的茅棚,全力抢救!"

几名壮年战士连忙用担架将程如文抬了起来,小跑着向村边赶去。路上,程如文的身体时而剧烈地抖动,时而又突然僵硬。随行的医护人员一路检查他的瞳孔、脉搏,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生命体征一点点消失。

就在众人的焦急呼救声中,程如文终于在一阵剧烈的干呕和抽搐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当医护人员察看他的身体时,这才发现程如文的食道和胃部被灼烧的情况极为严重,内脏也已损坏透顶。他之所以会遭此命运,很可能是因吞咽过量的羊肉导致上火烧伤,再加上他原本已是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所以难以承受食物的剧烈刺激。

目睹此情此景,现场所有人无不心痛不已、扼腕叹息。只见有些战士双膝跪地,有些捂住了眼睛,更多的人则低垂着头,沉默无语。

程如文原是一名参与长征的老军士,资历颇深。从四川遭遇对方重兵的突袭,到米亚罗夷陷、腊子口会师,他无一次离开战团。熬过那么多生死考验,最后却在终点即将到来之际,竟然意外地遭此横祸。因此,现场所有战友都无不对他的离世惋惜和痛心不已。

就在这个沮丧而凄凉的时刻,一名身材高大的老红军站了出来,他正是程如文多年的师兄、土生土长的陕北老乡。老人摘下帽子,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程如文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打过那么多遭遇战啊!难以想象,他竟在我们毕生夙愿达成之际离开了……"

说到这里,老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嗓音也哽咽起来:"兄弟们,莫要太过悲伤。我们正为一个伟大的事业而战斗,同路人的牺牲是难免的……程如文此番离世,虽令人痛惜,却也意味着他的革命生命画上了一个光荣的句点。现在,让我们为他最后努力一次!"

听罢这番话,众人陷入了短暂的静默。随后,一名文职人员捡起一把镰刀,把它插在程如文死去的身躯旁。一名勇猛的战士则缓缓向程如文遗体行了最后一次军礼。

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上,程如文的离世绝非个例。从四川到云南、再到陕北,路上已经遗留了太多同路人的白骨。但如今,他们正身处在一个物产富庶的小镇,程如文却出乎意料地在这里病故,令所有人都感到万分无奈和悲痛。一位曾与程如文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士,更是流下了男儿泪:"唉,我和你们一起走过不少艰难困苦,到头来竟会如此……"

哀悼之余,红军战士们铸就"彩虹"壮举

余威渐歇,黄昏渐浓,群山在夕阳的余晖中笼罩上一层静谧的紫色。在一片树林边缘的空地上,程如文的遗体躺卧着,旁边插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树影婆娑,燕子在枝头盘旋。

几名医护人员正默默地为程如文布置后事,几名战士也在默哀、伫立。远处,是哈达铺小村的房舍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这一路走来,红军战士们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如今,又一位同袍在长征的最后一程失去了生命,令所有人无不悲痛万分。

终于,当夜幕完全降临,一名军士长走上前,拨开树枝,手持一支燃着的火把。他在程如文遗体旁驻足片刻,默然点燃了插在一旁的那把镰刀。旋即,橘红色的火苗熊熊燃起,把程如文的身躯渐渐包裹其中。

周围的其他战士们也纷纷拿起火把,加入到这场临时的火化仪式中。原本在暗夜里安静的林地,一时间热闹了起来,不时传来树枝被踩断的脆响。

不久,一座熊熊燃烧的大火堆便在林间腾起,烈焰直冲云霄,将身旁的一切都镀上了金红色的光辉。而程如文的遗体则在那团熊熊大火的最中心,正在一点点化为灰烬。

所有人都被火光映得面庞通红,个个沉默无言。直到火势终于熄灭,只剩下几簇星星点点的余烬时,一名军医才轻声开口:"程如文同志已经永远离开了。但他的遗体并不孤单,所有牺牲在路上的同志们,也都会以这种方式同他在一起。走好,同志。"

说罢,军医拿起一块木板,将程如文遗体的遗物收入其中,连同衣服上的灰烬一并收拾妥当。之后,他将木板慎重地放在一旁,口中低声默念了几句话语,显然是在祝祷什么。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从村边吹来。原本坐在地上的几名战士忽然惊愕地站了起来,扭头看向村子的方向。只见从村落的屋顶和烟囱中,腾腾飘出不同颜色的烟雾,斑斓而绚丽,在夜空中渐渐凝聚成一道彩虹般的景象。

"快看,那是什么?!"有人惊叹出声。只见那道绚烂的彩带在空中缓缓流动、蜿蜒,时而鲜艳,时而又淡去一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在空中或明或暗,形成了一道奇妙的光环。

"天哪,怎会如此……"几名战士战士看得目瞪口呆,不住摇头。

"这不正是程如文同志离世后,村民们用炉火和植物染料在烟雾中渲染出的彩虹吗!"一名军人恍然大悟,大声说道。"居然如此壮观,简直像是天上为程如文送行一般!"

听罢这番话,大家都纷纷朝那道彩虹望去。火光和树影交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惊喜而欢欣的神情。

"是啊,这正是彩虹!大自然的杰作!看,红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七彩,缤纷夺目!"

"我们为革命而战,就是为创造一个这样多彩纷呈、自由和平的新天地!程如文同志虽然离世,但他的理想已经在今夜获得了生动的诠释!"

"没错,这不正是我们一路走来所渴望的那个'彩虹'吗?!"

望着那缓缓流动的彩带,在场所有战士无不感慨万分,热泪盈眶。他们缓缓围拢在一起,肩并着肩,仰望那耀眼的七色光环久久不语。此时此刻,所有人内心无不为自己漫长而残酷的革命生涯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他们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看到这般壮丽多彩的景象!

黑夜笼罩下的村庄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几声狗吠回荡在林间。可是在那道彩色的光环下,一队疲惫却英勇的红军战士却静静地屹立着,脸上洋溢着坚毅、自豪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