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民国时期安徽有60个县,现在50个县,增加了哪些?减少了哪些?

2024-07-28历史

安徽是长三角地区的成员之一,也是中部省份的组成部分。安徽作为一个省份单独存在,还不到400年的历史。公元1667年,清政府拆分江南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算下来,安徽作为省级行政区划出现的最早时间还不到370年。

在当时,安徽的省份定在了安庆府,也就是今天的安庆市。挨着长江,地理位置上跟湖北更近。由此也带来不少问题,安徽巡抚、布政使等高级官员们把办公地点一度放在南京达90多年,直到公元1760年才把领导班子迁去安庆。

民国时期,安庆作为安徽的省会的身份一直没改变。1917年,安徽省分3道,即淮泗道、安庆道、芜湖道,共60个县。此后,历经抗战、解放战争,安徽省所辖管的县级行政区域数量也有所变动。

建国后,安徽县级行政区域进行了一定的变动,一些县被划分了出去,也新增了几个县。最终形成了今天辖16个地级市,45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0个县的行政格局。那么,跟民国时期的地理格局相比,安徽减少了哪些县,又新增了哪些县呢?

一、减少的县

1、婺源县

提到婺源,可谓是家喻户晓,春天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绚烂绽放,被称为是「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自古就属于古徽州,是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诞生了朱熹、詹天佑等历史名人。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婺源商贾作为其中一支劲旅,活动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34年,婺源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1947年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再度划归江西,属上饶地区。2000年为上饶市辖县至今。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的婺源与安徽分分合合,终究是远去了,成了古徽州府缺失的一角。

2、英山县

在元、明、清朝时期,英山县属六安州,控引江淮,地理位置中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上世纪30年代,出于军事上的原因,当时的民国政府将英山县由安徽划归湖北黄冈,一直到如今未再变过。

3、泗洪县、盱眙县

在民国时期的安徽地图中,泗洪与盱眙两地相连,濒临洪泽湖。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县、泗宿县的大部分区域及洪泽湖管理局、泗阳县龙集、界集区等地合并正式建立泗洪县。1955年3月,泗洪县由安徽省宿县专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现属于宿迁市辖县。

民国时,安徽省第六、四、九行政督察区设治所于盱眙。1955年,盱眙县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隶属淮阴地区。2001年1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后,盱眙县仍隶属淮安市。现如今,盱眙是全国有名的小龙虾之都,从业人员近20万,占江苏全省龙虾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4、太平县

明清时期,太平县属宁国府,1957年,太平县划入芜湖专区。1961年,太平县划归徽州专区。1983年12月建立省辖县级黄山市,1987年底改为市辖县级黄山区。

太平县的变迁属于行政区域名称变动,安徽这类县更名还有很多,但是并没有划出去,跟婺源、盱眙等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二、增加的县

1、萧县、砀山

萧县、砀山均为千年古县,萧县置县于秦,砀山县正式出县于隋。两地历史上长期属于徐州府管辖,是徐州老八县之一。1955年,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泗洪划到江苏,作为补偿,萧山、砀山划入安徽,仍属宿县专区,现均属安徽宿州市管辖。

如今,萧县是著名的葡萄之乡,砀山黄河故道的酥梨则是闻名全国。

2、固镇

固镇虽然名字带「镇」,但它属于县级行政区域。1964年,鉴于宿县、灵璧、五河、怀远四县的结合部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为了加强管理,改变这一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拟新设固镇县。经省委、省政府报请,国务院在1965年批准,同意安徽新建三个县,固镇县是其中之一。

3、长丰

地处安徽省会合肥北边,于1965年建县,县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与固镇同一时期建县。现在的长丰下塘是比亚迪重要生产基地,年产汽车可达50万辆,有望成为安徽首个千亿产业强镇。

4、利辛

利辛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1965年5月1日,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县部分地区分别拿出一部分土地组成了现在的辛县。利辛县境内河渠纵横,是中国丝网纱门之乡,享有「皖北水乡、淮上江南」美誉。

5、枞阳县

民国时期,安庆桐城县包括今天的桐城市、枞阳县。建国后,桐城县进行拆分,一分为二。析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桐庐县。1955年七月,更名枞阳县。

2016年1月后,枞阳划入铜陵市,这算不算是对清桐城派的历史命名形成了割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