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中,这5场战役我军以多打少却落得战败,都是谁在指挥?

2023-12-18历史

解放战争中,这5场战役我军以多打少却落得战败,都是谁在指挥?

在解放战争期间,多次战役中既有喜人的战果,如孟良崮和苏中七战七捷,同时也有一些战役失利,以少胜多的情况屡见不鲜。

然而,这些暂时的失败并不是耻辱,关键在于从中吸取教训,深刻理解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最终取得真正的胜利。

那么,这五场以少打多却失败的战役究竟是哪些呢?

战役背后又是谁在指挥呢?

大同集宁战

1946年8月,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军晋察冀军区与晋绥军区的战线联系,党中央派遣晋绥军的张宗逊担任总指挥,晋察冀军的罗瑞卿担任军政委,在山西大同附近集结了十二多万兵马,准备发起攻势,以加强对战略要地的控制。

当时,张宗逊等人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大同驻守的晋军只有1.9万人,人数相差整整6倍以上,再加上未能得到阎锡山的支援,晋军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面对这局势,晋军只能寄望于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考察后发现,晋军附近几乎没有可靠的援军,唯一可依靠的是归绥的傅作义。为此,他向傅作义承诺,在胜利后将其提拔富贵,傅作义才答应承担这项任务。

傅作义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

他洞悉张家口附近的晋察冀军大举出击导致后方空虚,于是施展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放弃直接前往大同救援,转而率领三路兵力进攻集宁、卓资、凉城三地,企图以凉城为幌子,迅速占领卓资和集宁,逼迫我军回援,从而解决大同的危机。

傅作义的行动并未引起我军高度警惕。张宗逊推测傅作义的举动或许只是虚张声势,并未在卓资设置足够的防守兵力,结果直接为傅作义所乘,顺利夺下了卓资。

占领卓资后,傅作义并未贸然进攻,先是假装愿意和谈,同时秘密集结兵力于集宁附近。趁我军松懈之际,他突袭了集宁。

我军彻底落入敌方设置的陷阱中,误判了傅作义的意图,本以为他会直接进攻凉城,或者休整一番再对付集宁。但出乎意料的是,傅作义在9月8日直接对集宁发起攻击,幸亏我军援兵及时赶到才化解了危局。

然而,我方随后又犯下了判断错误。大部队并未追击傅作义等人,反而给了他们休整和等待援军的机会。傅作义的空军支援和101师的增援到位后,我军已经失去了击溃敌军的绝佳时机。

接着,指挥部犯下了另一错误。他们放弃了对傅作义部队的围剿,却与101师展开了对决。这样持续的消耗战力,直到敌方援军赶至,我军在9月13日被迫从集宁撤离,大同战役以失败告终。这一系列事件让整个华北地区陷入了极度危险,战局变得十分严峻。

张家口战役

张家口之战发生在大同集宁战败之后。国军趁我军失利之际,迅速占领了承德地区,计划分兵两路向张家口发动进攻。

张家口地理位置对我党至关重要,它是关内关外的关键枢纽,也是我党唯一掌控的省会城市。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这一地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失去张家口将对我军造成严重打击。

因此,我军驻守在张家口的聂荣臻等人展开反击,挫败了国军的进攻。他们不仅坚守住张家口的城门,还成功歼灭了3000多名敌军。

面对这一形势,蒋介石不得不再次求助傅作义,直接授予他12战区的指挥权,希望他能想出突破张家口的办法。

傅作义在接下这项任务后,又施展了一招高明的计策。他有意派出两个师从大同军区行动,故意让我军误以为这两个师将攻打张家口。与此同时,他暗中调动了四个师从集宁绕远路突袭张北,使当时的晋察冀军措手不及。

晋察冀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敌袭,只能紧急撤离张北地区。傅作义成功攻入张家口后,又派军队追击我军,造成了我方惨重的伤亡和大量军需物资的丢失。

随后,晋察冀军为了夺回失地,调动了20万兵力进行反击。国军驻守的只有七万人,我军在战力上明显占优,然而傅作义的狡诈却超出了预料。尽管我方势大力沉,但最终还是不敌国军,只能无奈地放弃了张家口。

张家口战败,进一步加剧了大同之战的惨痛后果,直接切断了我军关内外的联系,使我失去了华北地区的主动权,士气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第三次四平战役

四平在东北地区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该地区的关键交通枢纽。谁能够控制这个关键要地,谁就能够主导东北地区的局势。因此,国共双方都竭尽全力争夺这一地点,在这里展开了四次激烈的交战。

1947年6月,我军由李天佑亲自率领7万多人对四平进行了第三次进攻。在战役开始之前,李天佑等人充满信心,因为他们认为四平只有1万多国军驻守。以7万人对付1万多人,胜算看起来非常大。

然而,李天佑等人的估算出现了巨大失误。四平城内驻扎的不仅是71军的1万多人,还有13军54师也在城内。此外,还有各种地方武装、保安和警察等,城内的敌军规模至少达到三万多人。

在国军由抗日名将陈明仁指挥的情况下,敌方整体实力不可小觑。然而,我军由于错误的评估而轻敌,导致久攻不下四平城。最终,敌方援军的到来使我军不得不带着大部队灰溜溜地撤退。这场战役结束后,我军死伤超过一万人,损失惨重。

南临之战

1947年5月,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华野部队与国军74师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歼灭了整个74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重要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整编74师是国军四大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华野部队能够成功击溃整编74师,对国军的战斗力造成了巨大打击,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

在喜悦之余,我军粟裕等人决定在南麻策划一场大战。计划采用虚实战术,将国军整编11师困于南麻,并设法寻找机会全歼对方,以重创国军。

然而,这一计谋失败了。整编11师的指挥官胡琏察觉到了不寻常的迹象,迅速命令部下修筑工事,在南麻地区建造了两千多个子母堡,成功破解了我军华野部队设下的陷阱。

到了7月17日,粟裕指挥华野部队分成四个纵队向11师发动进攻,试图迅速击溃整个11师。然而,对方早有准备,两千多个子母堡齐心协力对我军发起强烈反击,将华野部队挡在外围。

不仅如此,天公不作美,晚上降下倾盆大雨,导致我军弹药受潮,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效果。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我军只能撤离南麻。

随后,到了7月22日,华野部队得知李弥率领第八军攻占临朐,匆忙前往支援。但遗憾的是,对方已在各要点和制高点修筑了坚实工事,导致我军久攻不下。当知晓对方整编25师和9师即将增援时,我军只能紧急撤退。

曹县之战

曹县之战发生在南临之战之后,同样由粟裕指挥。与南临之战失败的原因相似。1947年9月,国军整编57师在邱清泉的指挥下对郓城地区的华野军队发起进攻,结果以失败告终,整编57师全军覆没。

接着,华野部队反攻,将邱清泉的第五师围困。邱清泉别无选择,只得紧急求助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情况后,派遣胡琏指挥的整编11师前去支援。粟裕得知这一消息,认为是报仇的绝佳机会,决意要击败整编11师,洗清南麻之耻。

然而,胡琏极为警觉,他在接近大义集和土山集附近时察觉到异常,立即指挥部下修筑各种工事来加强防御。

粟裕意识到对手并未中计。于是,在9月21日,华野部队对整编11师发起了强攻。双方展开了长达三天三夜的激战,直至敌方整编10师和整编75师赶到支援。粟裕不得不选择撤退,最终曹县之战以失败告终,我军伤亡超过国军。

结尾:

看这几场战役的回顾,主要的失败原因基本都源于过于轻敌。虽然自信是件好事,但过于自满却未必明智,因为这常会导致我们错误地评估对手实力,进而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

因此,失败并不可耻。真正令人羞愧的是明知错误却仍然执意前行。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百家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