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晋书】是如何记载王羲之和以树叶蔽体的顾恺之的传奇一生?

2024-03-04历史

王羲之列传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琅琊郡临沂县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尊为「书圣」。

淡泊明志的「书圣」

王羲之出身名门大族琅琊王氏,是东晋开国名臣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言语有些迟钝,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十三岁时,王羲之跟随长辈参加宴会,遇到善于品鉴人物的名士周顗(yǐ)。周顗仔细打量后,认为他不同寻常,把席上名菜烤牛心先送给他品尝,王羲之的名声从此传播开来。

王羲之自幼爱好书法,先由父亲、叔父进行书法启蒙,又跟随姨母、大书法家卫夫人学习。王羲之具备惊人的书法天赋,卫夫人曾经哀叹:「等这个孩子长大了,后人将不知道世上还有我善于书法啊!」

卫夫人书法得曹魏时期书法大家钟繇(yáo)的真传,王羲之志存高远,决心取其精华而超越之,于是转学众师。

他曾先后学习秦末李斯、东汉张昶、汉末蔡邕、曹魏梁鹄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又以超人的刻苦精神苦练,以至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最终兼学众法、自成一家,开创出一种全新的书体。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冠绝古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太尉郗(xī)鉴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被视为掌上明珠。郗鉴与王导交好,听说王氏子弟才貌俱佳,想从中选一个做女婿,王导叫来所有王家子弟,让郗鉴派来的学生挑选。

学生细细观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子弟看上去都不错,知道是选婿后,都很矜持,只有一个人躺在东床,袒胸露腹地吃饭,像是毫不知情。」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好女婿。」马上寻访这个人,正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对仕途兴趣不大,然而因为名声显赫,朝臣爱惜他的才华,频频征召,最终官至右军将军,后世便称他为「王右军」,称他的书法为「右军体」。

王羲之虽然无意做官,但关心政治。当时,朝中重臣殷浩和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团结,便写信劝说殷浩,殷浩不予理睬。

后来,殷浩执意北伐,王羲之认为时机不当,又写信劝阻,殷浩还是不听,结果大败而归。世人都认为王羲之能够审时度势。

王羲之在会稽郡任职,这里山清水秀,很多名士隐居在此。353年,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一起在会稽郡的兰亭相聚。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畅谈,兴致所至,每人赋诗一首。王羲之将这些诗汇编成集,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散文,文采斐然,但真正让人神往的是书法成就。【兰亭集序】用行书书写,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布局天成,字字精妙,一笔一画,笔断意连,仿佛有神人相助。

据说,王羲之写完之后,第二天酒醒,又写了很多次,再也达不到这个水准,只好遗憾搁笔,并妥善收藏,传于子孙。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体现了典雅、潇洒的时代风格,无人能出其右,文中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唐太宗极爱【兰亭集序】,认为它是尽善尽美之作。有传言说,唐太宗临终前下令用【兰亭集序】陪葬,故真迹早已不在人间。宋朝书法大家米芾(fú)盛赞【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从此成为不易之论。

王羲之的书法名闻天下,时人都以得到他的墨宝为自豪。有个道士听说王羲之喜欢鹅,特意养了一群鹅,邀请王羲之前往观赏。王羲之非常喜爱,请求买下。道士笑着说:「如果先生为我写一篇【道德经】,所有鹅我都送给你。」王羲之欣然同意,写完后携带群鹅而归。

早年,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及书法名家庾(yǔ)翼。到了晚年,他曾经用章草给庾翼的哥哥写信,庾翼见到王羲之的笔迹,大为赞叹,说道:「当年,我收藏了十张汉代名家张芝的真迹,过长江时不慎遗失,常常感叹人间不会再有。如今看到足下给家兄的回信,顿时感到当年的奇观重现眼前。」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是我国书法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王羲之晚年时,因与上司不和,在父母坟前立誓,永远不再出仕。从此他辞官隐居,专精书法。

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他的儿子王献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涣之均擅长书法。其中王献之成就最高,父子二人合称「二王」。

361年,王羲之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顾恺之列传

顾恺之(348—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郡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东晋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与三国吴曹不兴、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虎头三绝

顾恺之出身江南官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以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而知名。

顾恺之的仕途比较简单,先后在权臣桓温、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帐下担任属官,晚年时入朝担任散骑常侍,做皇帝的顾问。

顾恺之的官职不高,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志不在此,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学和绘画创作上,而且名声极大,成就极高,当时的人认为他有「三绝」:文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能诗善赋,对自己的文才很自信。有一次,他写了一篇【筝赋】,有人问道:「你的【筝赋】与嵇康的【琴赋】比,谁更好一些呢?」

嵇康是曹魏时期的音乐大家,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唱,这个人认为顾恺之一定会知难而退,顾恺之却说:「欣赏不了的人,会认为我的文章后出而看不起它;有见识的人,必定因为它不同凡响而重视。」

顾恺之最大的成就在于绘画。名臣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作,给出了「有苍生来所无」这样的至高评价。顾恺之擅长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等题材,尤以人物画最好。他画人物主张传神,注重通过生理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神情。

顾恺之曾经为当世名人如谢安、刘牢之、殷仲堪等,前世名人如司马懿、裴楷、王承等画像,获得极高的赞誉。有一次,他画裴楷的像,在脸颊上添加三根毛,顿时让人觉得神采奕奕。

顾恺之画好一个人物之后,常常好几年不画眼睛。有人询问原因,他说:「画作的真正妙处,与四肢的美丑关系不大,真正传神的是眼睛透露出来的神采。」后人将这种方式称为「点睛之笔」。

据说,顾恺之小时候母亲去世,看到别的小孩都有母亲,他心里很难受,想知道母亲的长相,缠着父亲问:「母亲长得什么模样?」父亲耐心地描述。顾恺之根据这些描述,一遍又一遍地为母亲画像。

画好之后,就问父亲像不像,父亲肯定一番,又流露出遗憾的眼神。顾恺之知道肯定有不像的地方,不厌其烦地修改。终于有一天,父亲看到画后两眼放光,连声说:「像,像,太像了!」顾恺之这才满意地放下画笔。

顾恺之流传后世的代表画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直接奠定了他作为伟大画家的地位。

西晋时,名臣张华见皇后贾南风专权,特意写作【女史箴】一文劝谏。顾恺之根据这篇名作,完成了这幅集教化与审美于一体的画作。

【洛神赋】是文学家曹植的一篇赋文,顾恺之读完 之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对赋文进行再创作, 完成了这幅跻身我国「十大传世名画」的作品。

此外,顾恺之还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当时的人称他为「画绝」,而后人称他为「画祖」。

顾恺之因为行事半疯半癫,而被称为「痴绝」。据说,他迷信一些小法术,认为心诚则灵,经常遭到别人的逗弄。

有一次,桓温的儿子桓玄给了他一片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隐蔽的叶子,有了它可以隐身,别人看不见你。」顾恺之非常高兴,用柳叶遮蔽自己。桓玄假装看不见,当着他的面撒尿。顾恺之便坚信自己确实隐身了,十分珍惜这片叶子。

这件事传出去后,众人都笑顾恺之是「痴人」,但他毫不在意。顾恺之自己曾说:「我身体里痴傻和聪慧各占一半,合在一起,正好扯平罢了。」但后人更愿意相信,顾恺之的痴傻,其实是他无奈之下明哲保身的方式。

409年,顾恺之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二岁。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五册【三国志】【晋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