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的荒诞与疯狂:蓄谋已久的叛乱,哭笑不得的结局

2023-12-22历史

01 门客

明正德九年 (1513年) 冬,豫章宁王府。

王府厅堂,宁王朱宸濠与他的门客唐寅 (即唐伯虎) 正在推杯换盏,酒兴正浓。

数月前,宁王专程派人携重金前往吴中,寻访已是困顿潦倒的唐寅,诚心诚意将他请到了豫章王府。此后,宁王将唐寅奉为座上宾,每日同他吟诗作画,可谓礼遇有加。

对于宁王的这份赏识,唐寅自然感恩戴德。要知道,自科场案惨遭罢黜后,唐寅仕途尽毁,为世人所唾弃,胸中的豪情壮志也随之烟消云散。是宁王的出现让他重新燃起希望,得遇明主,平生之愿足矣。

一杯接着一杯,唐寅不断向宁王敬酒,以表达对这份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对此,宁王统统来者不拒,渐渐地,二人都有了几分醉意。

估摸着时机已经成熟,宁王遂借着酒意,开始了自己的即兴演说。宁王先是对先祖的英勇事迹大书特书,说着说着,竟对朝廷和历任皇帝发起了牢骚,向唐寅倾诉着自己内心的种种愤懑与不甘。

听着宁王越来越露骨的悖逆之言,唐寅不禁觉察到一丝异样,连那几分醉意也顿时全消。而当宁王提到要与他共谋大业之时,唐寅瞬间大惊失色。

唐寅毕竟也是中过解元的高级知识分子,宁王虽未直言,但这赤裸裸的暗示已然十分明显:宁王已有谋反之意!

这酒哪里还敢继续喝下去,唐寅见状,赶紧装醉了事,宴席随之结束。

难怪宁王四处招贤纳士,聚敛钱财,有了宁王的这一番肺腑之言,唐寅将关于宁王的所见所闻一一罗列,那是越想心里越慌。

不可,万万不可被宁王拖下水!

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唐解元的头脑飞速运转起来,左思右想,终于,他想到了一个从宁王府全身而退的好办法……

当宁王再次遣人来到唐寅住所,请其入府一叙之时,往常彬彬有礼的唐解元居然正在屋内纵酒狂欢,就算看到王府来人也毫不收敛,对其骂骂咧咧,满口粗鄙之言。不仅如此,唐寅竟当众暴露自己的下体,随后更是狂笑不止。

嚯!当宁王听闻此事后,当即大怒道: 「谁说唐寅是个贤士,这简直就是一个狂生啊!他这是疯癫了吗?」 愤怒之余,宁王将唐寅一脚踢出了豫章。

靠着影帝级的自污表演,唐寅于次月狼狈逃回了老家苏州吴县。

几年后,宁王叛乱事败,他所招揽的门客也悉数获罪。由于唐寅及时止损,才得以保全性命,但这次投靠宁王也成了他继科场舞弊后的又一大人生污点。

宁王之乱,让这位江南才子身败名裂,彻底放浪形骸之外……

△【唐伯虎像】(明·张灵)

02 藩王

宁藩反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而是来源于几代宁王对朝廷的积怨。

第一代宁王朱权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要说老朱同志对朱权的关照那是没得说,置藩大宁,东连辽左,西接宣府,辖地之广是其他藩王的数倍。除此之外,更配备护卫八万,战车六千,军容鼎盛,远超其他诸王。

朱权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燕王朱棣的一次突然造访,却彻底改变了宁王一系的命运。

靖难期间,朱棣匆匆赶到大宁,拉着朱权的手哭泣不止,一边向十七弟求援,一边又让他帮着向大侄子谢罪。看着四哥可怜巴巴的样子,朱权心里头也不好受,但大侄子毕竟是老爹指定的皇帝,朱权显然爱莫能助,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亲自出城送别四哥。

可一出城,燕军伏兵顿时大起,宁王后悔莫及,随后,朱棣将宁藩麾下最为精锐的朵颜三卫尽数收入囊中,而宁王一家也被裹挟着搬到了北平。对于这个落入自己圈套的十七弟,朱棣不忘安抚道: 「事成,当和你平分天下。」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但这句话对皇帝并不适用。

靖难成功后,朱权当然知道,想和朱棣平分天下,那是绝无可能。既然如此,那我就请求置藩苏杭吧,起码为自己谋个好去处。

然而,对于这样的要求,朱棣却断然拒绝,非但如此,他还将宁王置藩江西南昌,顺便把宁王包括护卫、俸禄在内的一切福利待遇统统减半。

此后,朱棣一系的子孙们对历代宁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轻则训诫一番,重则削减护卫,到了宁王朱宸濠这一代,宁藩已被剪除所有护卫,彻底沦为了小绵羊。

如此境遇,历代宁王敢怒而不敢言,对明廷的怨念自然与日俱增,终于,轮到「狠角色」朱宸濠袭封宁王,积怨开始迸发。

某日,有方士云游至南昌,宁王慕名相邀。藩王面前,方士大显马屁神功,极尽阿谀谄媚之言,一会儿说宁王面有异相,绝非凡人,一会儿又说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宁王一听,这城东南不就是宁王府嘛,不由得开始心猿意马,逐渐萌生了谋反的念头。

但没兵造哪门子反呦,宁王碰到了他成就大业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难题。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并没有难道宁王,他迅速买通正德皇帝朱厚照身边的钱宁、臧贤等一众宠臣,从而恢复了自己的王府护卫,重新掌握了一支兵马。

这还远远不够,除了恢复护卫,宁王私自招募了一批江洋大盗,视为臂膀,并令这些爪牙四处劫掠,抢夺民财,以作军资,宁王势力随之不断扩增。

有了兵马,自然也少不了谋士,除唐寅外,宁王遣人四处搜罗人才,重金招揽李士实、刘养正等一批门客,为自己的造反大业献计献策。

随着宁王实力的不断增加,他也变得更加肆意妄为,愈发不再掩饰自己的僭越之心。对于江西地方官员,宁王故意要求他们身着朝服参拜,被巡抚江西的右都御史俞谏一口回绝,此事也引起了俞谏的警惕,屡屡弹劾宁王不轨,但都被宁王的金元攻势一一化解。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到了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初,朱厚照也收到了宁王正在作死的风声,遂决定再次削去其护卫,而宁王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很快便将这一消息传回了豫章。

一不做二不休,宁王心一横,老子反了!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六月十四日,宁王在王府大摆筵席,为自己庆生,南昌周边官员纷纷前来道贺。

宴饮正酣之时,王府后堂突然窜出无数甲士,将惊慌失措的一众官员团团围住。随后,宁王当众宣布: 「奉皇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监国!」

我信你个鬼!

副都御使孙燧、按察司副使徐逵等几名官员率先不服,怒斥宁王大逆不道,宁王也懒得与他们争辩,将几人就地斩杀。生死关头,部分官员不得不选择顺从宁王,而其他一些不配合的官员则被投入大狱。

当天,宁王封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兼总督军务大元帅,正式起兵反叛。此后,宁藩叛军连取南康、九江,声势滔天,江西已危如累卵。

消息很快传至京城,举朝皆惊,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大明群臣不淡定了,无不忧心忡忡。但此时,兵部尚书王琼却始终泰然自若,反而宽慰众人道: 「诸君勿忧,我用王阳明坐镇赣州,就是为了今日,叛贼旦夕可擒。」

△明代军队

03 圣人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七月十九日,江西南昌。

大批明军云集城下,号角声不绝于耳,各种攻城器械开始向城墙抵近。

昨夜,在佥都御史王守仁 (即王阳明) 的指挥下,明军先锋官伍定文率军袭取广润门,一时间,留守南昌的宁藩叛军惊惧万分,谁又能想到王守仁会放弃救援安庆,以一招围魏救赵,直奔宁藩老巢。

南昌城内,叛军人心惶惶,纷纷登上城墙抓紧准备滚石檑木,并期盼着宁王的大军能够赶紧回援。

「轰……」

明军阵地传来一阵炮响,一枚枚铁弹猛地砸向城墙,城墙上立刻砖石四溅,尘土飞扬,城墙亦随之剧烈晃动。

留守叛军多为老弱,哪见过这般阵仗,顿时吓得鬼哭狼嚎,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时而有那倒霉之人被飞石击中,倒在地上胡乱翻滚,发出非人般的惨叫。目睹此情此景,叛军更是心胆俱裂,纷纷抱头躲在箭垛之后。

此时正是攻城的绝佳时机!

为此,王守仁来到军前亲自督战,并对三军将士严令道: 「第一通鼓响后,抵近城墙;第二通鼓响后,开始登城;第三通鼓响后,未能登上者悉数斩杀;第四通鼓响后,仍未登上的队伍则斩其队将!」

好家伙,这书生狠起来可真不亚于武夫。战场上,战鼓开始擂动,无数明军将士抬着云梯向南昌城冲杀而去,顶着城墙上射来的箭矢,开始从墙根处往上攀爬。

在叛军守将歇斯底里的怒骂声中,箭垛后的叛军士兵逐渐回过神来,更多的箭矢以及滚石檑木向登城明军砸去。不断有明军士兵从云梯上摔下,殒命在这南昌城下,但军令如山,越来越多的明军不得已迎难而上,慢慢靠近城头。

终于,部分士兵登上城头,但瞬间便有无数刀枪剑戟迎面刺来,紧接着就是一声声惨烈的嚎叫,身后的明军快速补位,抽出兵刃与之殊死搏杀。就这样,双方在城头进行着血腥的性命交换,直到更多的明军冲上城墙。

不久,城墙上的形势彻底反转,深感大势已去的叛军纷纷丢下兵刃,转身夺路而逃,而明军则乘胜攻占城墙,迅速打开城门,明军主力遂蜂拥入城。

至此,王守仁一战攻陷宁王大本营南昌。

很快,老巢被端的坏消息传至安庆,宁王顿时傻眼。兵凶战危,手下纷纷劝谏宁王放弃南昌,直取南京,但此时的宁王早已心乱如麻,哪还有这份心思,唯有被王守仁牵着鼻子走,当即下令回师南昌。

七月二十四日,双方在黄家渡激战一日,王守仁大败叛军;次日,双方再战,王守仁再败叛军。连败两阵之后,到了第三日,双方迎来决战,王守仁以火攻战术鼎定乾坤,将叛军战船悉数烧毁,叛军随之全军覆没。

最终,王守仁生擒宁王朱宸濠,这场叛乱满打满算仅持续了四十三天。

当宁王以战俘的身份见到王守仁时,竟恬不知耻地问道: 「王先生,我想尽数削去护卫,请求降为庶民,行吗?」 王守仁义正言辞答道:「有国法在!」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此圣人也。

要说宁王之乱谁是最大赢家,非王阳明莫属。

△王守仁:宁王之乱后,明武宗未给予王阳明封赏;到嘉靖朝,获封伯爵;再到隆庆朝,追赐侯爵

04 君王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七月十三日,西苑豹房。

当正德皇帝朱厚照接到宁王叛乱的奏报时,这小子心中竟是一阵狂喜,因为这一次,他终于有借口南巡了!

此前,朱厚照就有南巡的计划,但遭到文官们的极力反对,经过一场廷杖闹剧,皇帝不得不选择妥协退让。但这一次,朱厚照终于等来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几天后,皇帝迫不及待下诏,自己将效仿宣宗朱瞻基亲征汉藩之例,率军南下平定宁王之乱。

这次该轮到文官集团傻眼了,有祖宗之例可循,文官们顿时哑口无言。当然,总有那不要命的官员想要继续劝阻皇帝南征,但朱厚照先一步下诏补充道: 「有再来奏谏者,必定处以极刑,决不宽宥!」

得,这回真的彻底拦不住了。

八月二十二日,「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朱厚照同志在北京誓师出征,正式开始南下讨逆。

△明武宗朱厚照(即朱寿大将军)

四天后,大军刚刚抵达涿州,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的军报就送抵明军大营。看着手上的捷报,朱厚照瞬间蒙圈,来来来,张永、江彬、许泰,你们看看这可咋整。

大伙都是奔着立军功去的,又哪肯就此作罢,于是纷纷表示不管捷报,继续南下平叛。

宠臣之所以能成为宠臣,就在于事事能想到皇帝的心坎里。朱厚照听罢喜笑颜开,当即瞒下王守仁的这份捷报,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自己的南征行动。

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宁王被擒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被蒙在鼓里的文官们顿时炸开了锅。

上至中枢阁臣,下至科道言官,纷纷上疏恳请皇帝回京,但这时候朱厚照已是鱼入大海,任谁的劝谏都无法阻挡他的步伐。

十二月二十六日,朱厚照抵达南京,成为了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百年来第一位莅临南京指导工作的大明皇帝,随后,朱厚照在南京以统兵大将的身份风风光光办了一场献俘礼,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诸事完毕,朱厚照却在南京赖着不走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十二日,方才依依不舍地北归回京。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因宁王之乱引发的亲征闹剧即将落幕,谁成想,意外悄然发生……

正德十五年 (1520年) 九月十二日,御驾行至清江浦,朱厚照玩性大发,遂与近侍泛舟湖上,打鱼取乐。突然,也不知为何,皇帝所乘的小船意外倾覆,朱厚照也成了落汤鸡,索性有护卫搭救,方才从水中脱险。

然而,朱厚照虽没被淹死,但却因溺水而落下了病根,只得迅速返回京师。

回到京师后,朱厚照的病情每况愈下。献俘大典上,朱厚照拖着病体勉力支撑,竟当众吐血不支,只能委派定国公徐光祚等人代自己完成祭祀天地之礼。

三月十四日,病入膏肓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豹房骤然驾崩,一代传奇皇帝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

一场荒诞而疯狂的叛乱,毁掉了一个才子,结果了一个藩王,成就了一个圣人,带走了一个皇帝,大明王朝何其幸也,但又何其不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