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此役日军拒不投降还杀信使,苏军大怒,把千余守军打到只剩53人

2024-02-17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的法西斯轴心国等国在世界各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为很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标志着二战的正式开始,之后日军又企图以东北地区为战略要地,向北至苏联拓展势力范围,期间修筑大量军事要塞,黑龙江省中苏边境地带的虎头要塞就是其中之一。

而1948年的虎头要塞攻击战作为日苏决战,也是二战战场的最后一场战役,标志着二战的彻底结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场战役中,面对苏联的百万雄军,在德国法西斯已然投降的情况下,日军却拒绝投降,甚至杀死了苏军信使,这是为什么呢?苏军又采取了什么样进行反击?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开虎头要塞战役中日苏对抗的真相。

一、决战前的两国情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挟至东北,建立了妄想中的伪满洲国。

在接下来的约12年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边境地区修建了17座要塞,这些要塞设计修建均借鉴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因此也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早在1941年,关东军在猛虎山镇地的北虎头要塞就部署了约8000人的守卫部队。

日本关东军多次进行战争演练,他们认为,虎头要塞攻陷难度巨大,苏日战争三天方可结束。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了进行日苏战争的计划,并开始积极准备战争。

面对日本庞大的边境防线,苏军计划在海军和空军的联合下,正面使用炮火进行攻击,以猛烈的炮火和闪电般的速度,对边境各阵地和地下要塞进行持续突击,不给日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到了1945年,由于法西斯阵营战局的转变以及中国在华中地区的反击,日军在虎头边塞的军事设施及关东兵已经进行了部分转移。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地区殖民期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拿人做实验、屠杀无辜民众,不得民心,很多民众甚至不惜生命代价为红军传递日军情报。

从军心上来看,日军将士本就知晓自己处于非正义战争中,但身处前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们内心非常希望结束这场战斗。

从战争装备上来看,关东军没有自动火器,也没有适合远程作战的武器,在近距离作战中并不占优势。而苏军则海、陆、空军配合,武器装备充足,还有坦克等部队。

因此,战争之前双方的实力对比悬殊,日军明显处于劣势。

二、虎头要塞战役

虎头要塞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虎头镇,地处乌苏里江流向苏联的河段。

从1934年开始,日本关东军采用欺骗、威胁、暴力等手段,迫使中国劳工在东北边境修造要塞。虎头要塞建设耗时六年,最终目标直指苏联。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而在亚洲,日本法西斯势力仍在顽抗。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苏联在远东的战争不仅是为了履行作为世界大国对抗法西斯势力的义务,也包含了向日本复仇和遏制日本的意图。

次日,虎头要塞战役打响,苏军投入兵力共两万人,而日本关东军仅有1400人。

8月9日凌晨,大雨倾盆,在苏联司令员中将的指挥下,苏军兵分三路强渡乌苏里江,对虎头要塞进行攻坚战,与此同时,空军也对边境地区的日军及军事设备进行密集轰炸。

战争开始仅仅两个小时,日军在虎头地区的交通、公路、通讯设备等就遭到严重破坏。

而直到9日下午,日军才得知日苏断交的消息,开始进行反击。

苏军的进攻态势非常地迅猛,整个虎头要塞陷入了茫茫战火之中,而苏军并没有放松进攻,反而在火力的掩护下与日军进行正面突击,虎头地域火光冲天。

8月10日,苏军已成功击退了日军的四次反击,占领了江边码头和虎头镇,这为这场争夺战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苏军出动了近50架战斗机,在空中对虎头筑垒进行轮番轰炸和扫射,这是苏军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击。

而此时的日军虽然逃到了虎头工事(即地下掩体、碉堡)中,面对苏军的空中袭击,却冲出来进行对抗,苏军始料不及,战场陷入混乱的状态,第一次进攻失败了。

8月12日,苏联红军又发起了第二次总攻。

在这次的进攻中,苏军以坦克打头阵,集中优势兵力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虽然遭遇了日军突袭等障碍,但仍然顺利地攻克了大部分的日军工事。

此时的日军在地下隧洞中苟延残喘,而苏军趁势追击,向地下隧道中投入炸药、汽油等,此时日军在虎头要塞的战略防线已然崩溃,战争进入下一个阶段,即阵地争夺的阶段。

虽然日军的关键据点——猛虎山炮兵阵地已被苏军占领,但仍有部分日军在洞中躲避,试图顽强抵抗到底。

苏军采取的策略就是搬来大型鼓风机和大量汽油,朝着地下工事的换气孔等洞中鼓吹雾气,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使得日军战斗力大大减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而此时的日苏战场仍在继续。

8月17 日上午,敖包山、河南台要塞阵地竖起了白旗,正式宣布投降。

而松山和伊东台要塞阵地的日军由于通讯设施瘫痪,未能收到投降的命令,苏军派遣日本第80旅团的参谋长与松山和伊东台要塞阵地的守军进行交涉,要求他们投降。

最终,18日和19日,松山和伊东台要塞阵地的守军分别宣布投降。

而此时的日军司令员大正木及其他官兵等,虽然听到收音机中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却认为这是敌军混淆视听传出的假信号,仍然死不投降,坚持抵抗。

大正木于17日下达了「全员玉碎」的命令,导致当天近140名日军被炸死在了地下洞穴之中。

8月18日,苏军为避免更多不必要的伤亡,苏军派信使至日军的猛虎山主阵地劝降,这位信使是在战斗中被苏军俘虏的日军森与一,而慌不择路的日本守卫官竟然当场杀掉了苏军派出的信使。

日本人的举动彻底惹怒了苏联人,苏联军队对虎头要塞进行了最后的全面进攻。

8月19日,苏军面对着顽固抵抗的日军,使用了所有可以进行作战的大炮,只求快速结束战斗。

苏联红军对猛虎山的炮塔进行持续的炮轰,日军在猛虎山中部东部以及守备队本部等士兵全部被歼灭。

8月26日,苏军集中炮火和近千名军员大举进攻日军阵地,最终活捉了53名日本军官,其余人全部被歼灭,苏联红军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1000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在虎头要塞战役中落下了帷幕。

苏联在战场上的胜利帮助了中国,使中国能够驱逐在东北地区占据了长达14年的日本关东军。

这段历史至今仍然提醒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要珍惜和平,以史为鉴。

三、日本关东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

二战结束后,苏军对边境占地进行了清洗,只留下了部分军事痕迹,数年来,在日军军事要塞深埋的地下战争真相不为人知。

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研究的深入,一些专门组织和机构相继成立,对二战中日军的要塞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日军的罪行。

工程浩大的要塞修筑倾注了数不清的中国劳工的生命,这些劳工或是被欺骗或是被强制抓来,每天需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总数达17万多人。

中国劳工的工作环境艰苦,最基本的吃饭穿暖都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也时常遭受到战争炮火的威胁,无数的中国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要塞修筑属于高度机密,日军为了保密,将中国劳工分批进行秘密屠杀,真正见诸于纸上的记录非常少,一些死里逃生的中国劳工成为了这段血腥历史的见证者。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还原历史,并不是为了追究责任,而是为了还原真相,是为了驳斥现今部分日本势力歪曲历史的丑恶行径。

一些要塞的遗址已经成为了爱国教育基地和互访基地,还有一些要塞成为了国家级旅游区。

对于这些军事要塞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前来研究和参观。

21世纪以来,众多研究要塞的著作及考察论文也相继发表,这段真相逐渐被还原到世人的眼中。

在虎头要塞战役中,苏联红军以及共产党员展现了勇气和不怕牺牲的正义精神,最终赢得了战争。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奉献的苏军将士,他们值得历史的怀念。

参考文献:

娄朋艳.浅谈苏联红军突破虎头要塞[J].龙江党史,1995,(Z1)
:63-64.DOI:10.16654/j.cnki.cn23-1464/d.1995.z1.021

邵帅.日本关东军对苏防御作战要塞研究[D].辽宁大学,2019.

谭天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苏日虎头要塞战役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09,(03):77-80.

车霁虹.东北边境日本关东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考察[J].北方文物,2008,(03)
:98-103.DOI:10.16422/j.cnki.1001-0483.2008.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