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红四军军长王宏坤资历不比徐海东和陈赓低,为何未能评上大将?

2023-12-22历史
在我国开国上将的行列中,王宏坤上将一直都是一个给人「中规中矩」感受的存在,因为王宏坤上将的低调,加上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并没有太耀眼的表现,一些大致了解王宏坤上将的人,则觉得王宏坤被授予上将军衔非常合理。

王宏坤上将

而一些不了解王宏坤上将的人,则是会说道,王宏坤的资历应该比不过詹才芳吧,为何他被授予上将,詹才芳将军才是中将。

但事实上,纵观王宏坤将军自红军时期开始的革命历程,若是足够深入了解王宏坤将军的人必然感叹道,王宏坤的资历其实并不逊色于徐海东大将以及陈赓大将,王宏坤最终却没有被选为大将,这是非常可惜的?

那么为何说王宏坤的资历并不逊色于陈赓和徐海东呢?

而王宏坤的革命人生又是在哪里起了变化呢?

在鄂豫皖苏区的建立过程中,「黄麻起义」的那批革命先烈,乃是整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后来得以大肆燎原,并且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改天换地,一切都源于1927年末的那一把火。

这把火也就是由「潘忠汝」,「吴光浩」领导的黄麻起义,这场起义鼓动了整个黄安和麻城地区的热血青年们,在鄂豫皖的腹地栽种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花朵。

新中国许多位著名的将领都是在这场起义中崛起的,譬如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王树声将军,徐海东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许世友,谢富治和王宏坤,还有后来担任第三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主席,都是在黄麻起义中改变自己命运的。

王宏坤上将(左)和王树声大将(右)

而王树声大将和王宏坤上将两人不仅是黄麻起义中的革命战友,更是同姓同宗的堂兄弟,只不过在革命的岁月中,这层亲人身份的意义不大,他们首要都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奉献一切,其次才是亲人。

黄麻起义的过程曲折,后世总结既有说成功的,也有说是失败的,但事实上,黄麻起义是先成功而后又失败了,因为在当地的地主以及国民党武装的打击下,两万多人的起义部队最终被一次次瓦解,最终只剩下七十二位战士进入木兰山地区,保存这最后一份火种。

随着木兰山游击战斗的进行,黄麻起义部队最终恢复了一定的元气,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红十一军开始建立,王宏坤也加入了红十一军部队,随着红十一军的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以及三十三师进行再度整编,鄂豫皖的红一军在1930年的春天建立。

王宏坤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军部教导队排长」,第1师1团1营1连连长等职位。

随后,他升任第1师1团1营营长。

与此同时,陈赓还在上海的中央特科进行情报工作,而徐海东则是在湖北的东部地区带领游击队伍策划「鄂东暴动」,号称「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虽然陈赓和徐海东的职务此时看起来怎么都要比王宏坤此时的连长,营长高上不少。

但事实上,王宏坤作为「第一师第一团的第一营营长以及下属一连连长」,他的地位也是特殊的。

因为在我军部队中,一的番号意义很大,往往意味着主力,而在红一军建立后,整个部队有着五千多人,从比例上来说,王宏坤带领的部队人数并不比徐海东的游击队少,而且作战的方式只会更加精良。

从客观角度来说,王宏坤的资历与徐海东是平等的,比起读过黄埔军校以及救过蒋介石命的陈赓来说,也只是稍逊一筹。

1931年时,随着中央特科被叛徒顾顺章告密,陈赓只能结束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被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参与前线战斗工作,陈赓虽说是从隐蔽战线转到前线战斗上来的,但作为南昌起义的参与者之一,陈赓的游击战斗经验并不比任何人差,所以陈赓到了鄂豫皖苏区后,被任命为「红四军十二师师长」,下辖两个团的兵力。

当时的红四军,是由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并过来形成的,乃是红四方面军的最强主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军长,而红四方面军并不是严格的「三三制」,红四军下辖三个师,但陈赓只率领两个团,分别是许世友当团长的「三十四团」,徐海东当团长的「三十六团」。

而此时的王宏坤则在倪志亮率领的「红十师」中担任三十团团长。

如果之前难以比较王宏坤和徐海东的职务地位,那么两人都是团长的情况下,便有了一个很直观的比较。

但在后来的战斗过程中,王宏坤可以说是「一匹黑马」异军突起。

随着红四方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失利,红四方面军开始转进川陕苏区,王宏坤一步步被升任为「红四军军长」,先后参与徐向前指挥领导的反六路围攻,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此时的陈赓则是因为负伤被国民党军俘获,缺席了红四方面军的转进川陕苏区。

徐海东则还是担任师长职务,与王宏坤拉开了差距。

更重要的是,红四军乃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王宏坤担任这个职务,是要比其他军长的资历更深厚的,除此之外,在抗日战争开启后,红四方面军经过改编,被编为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陈赓被任命为了三八六旅旅长,而三八五旅旅长,就是王宏坤。

徐海东则是被任命为「一一五师的三四四旅旅长」,所以在抗日战争开启时,王宏坤的职务和后来的这两位大将是一样的,都是旅长,而后来的解放军授衔,很大程度取决于红军和八路军时期的将军职务等级,而王宏坤后来没能被授予大将,问题是不是出在了抗日战争后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呢?

事实上,王宏坤的发展轨迹,确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失去了优势。

因为王宏坤率领的三五八旅旅部以及「七七零团」要留在陕甘宁边区执行「驻守」任务,所以王宏坤没能出山西前往中原地区开辟根据地,而了解我党我军发展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没有开辟过大型根据地,有没有打过大兵团歼灭战,这才是后期评论功绩的最重要标准。

王宏坤最大的短板就是在于没有开辟过大型的根据地,比如徐海东大将在1940年之后就已经是彻底淡出前线指挥了,但后来还能被授予大将,根本原因就是他为红军的长征提前打通了陕南地区,开辟陕南根据地,这是徐海东的一大功绩。

而王宏坤则是缺少了相应的经历。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进行,我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的经验不断传来捷报,毛主席等人有意让王宏坤前往大别山地区开辟根据地,提出的时间是在1938年,这本来是王宏坤的一大机会,可王宏坤将军却拒绝了,理由是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于是中央军委只能将王宏坤派到陈再道的「冀南军区担任副司令」。

王宏坤打游击战的实力是很强的,他在冀南军区时期,带领部队在日本人手中夺回了数个县城,但王宏坤游击战实力强悍,在解放战争时期却难以适应大兵团作战,于是即便他被任命为了「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之后,也没有打过媲美陈赓一场大歼灭战的大兵团作战。

而王宏坤将军的情况不是特例,事实上在解放战争时期,除了粟裕和陈赓等几个重要将军以外,没有多少将领能打大兵团作战,这也是为什么粟裕能以不是很突出的资历几乎要成为元帅,最后压一压都仍然是大将第一。

所以到了授勋时,王宏坤被授予上将军衔,总体来说还是中规中矩的,只不过若是按照红军和八路军早期的资历来看,王宏坤能够比拟陈赓和徐海东,却仅仅只是授予上将,那也太可惜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