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俄雅克萨之战:一场由于老公公和儿媳妇掐架而诱发的边境战争

2023-12-22历史

(一)

俄国人在地狱一般的西伯利亚一路东进,到了明朝灭亡的那一年终于来到了黑龙江流域,进入了清朝的地盘。

在这个时候,俄国人才开始知道他们到达中国了。只不过,这里距离真正的中国还非常遥远。俄国人能够见到的还是一些游牧部落,和此前他们在西伯利亚见到的没有什么两样。

于是,俄国人就与当地的游牧部落发生了冲突。这也没办法,西伯利亚的生活物资极其匮乏,想活下去就得去杀去抢,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俄国画家苏里科夫的名作【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此时,清朝方面正忙于入关的战事,根本无心过问黑龙江流域发生的事情。当时,清朝方面最靠北的官府衙门设在宁古塔(今天的牡丹江),距离俄国人盘踞的雅库茨克有两千公里之遥,黑龙江流域的各部落只是象征性地臣服于大清而已,清朝还没有向那边派去过一兵一卒。

顺治八年(1651年),冒险家哈巴罗夫带着由138名亡命之徒组成的探险队乘船顺着黑龙江一路直下,去开拓新的地盘。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到了9月份来到了乌苏里江口以下300公里的乌扎拉村,这里是赫哲人居住的地方。哈巴罗夫照例又是一番烧杀。

靠着打鱼为生的赫哲人不是对手,只好到宁古塔去向清朝官府求救。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宁古塔章京海色这才带着六百名官军赶来救援。于是,中俄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交兵开战就这样开始了。

海色带着六百官军,外加一千多当地土人,于4月4日向着乌扎拉村的俄国人发起了进攻。结果,清军被打得大败,伤亡700多人,损失马匹800多匹,还丢弃了不少火器。

不过,俄国人损失也不小,有十人战死,七十六人受伤。哈巴罗夫觉得此地不可久留,于是就趁着黑龙江解冻,带着他的人乘船回去了。

清朝方面得知这一次败绩,十分恼火,下令将海色处死,随后,设置了宁古塔将军职务,任命较为有名的将领沙尔虎达为宁古塔将军,开始筹备下一次作战。

俄国方面,哈巴罗夫退隐,探险队的首领变成了斯捷潘诺夫。

斯捷潘诺夫于1653年开始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呼玛县修建棱堡,取名卡玛尔斯克。

1654年,斯捷潘诺夫以卡玛尔斯克为基地,带着数百名哥萨克,乘船进入了松花江。结果,在江口处,他们与上千名清军遭遇。在这些清军部队里,还有100名来自朝鲜的鸟枪手。经过一番激战,俄国人被打败了,被迫撤退,又逃回了他们的卡玛尔斯克。

1655年,清军都统明安达理率领大约上千清军向着卡玛尔斯克发起了进攻。但是,这种清军从未见过的棱堡让他们不知该如何对付。清军根本就啃不动棱堡,同时,他们携带的粮食又很有限,所以只好撤退。斯捷潘诺夫又逃过了一劫。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黑龙江流域作战,后勤补给是十分困难的。寒冷的冬季是没法打仗的,一场战役没有获胜,想接着打就只有等到明年甚至后年。即使到了夏天,遍地的沼泽和森林也让人寸步难行,所以双方都只能沿着河流前进,陆战实际上变成了「海战」。

(二)

到了1658年的夏季,沙尔虎达终于凑足了两千人马,以及足够的补给品,这时,他率领着这支部队,乘坐着57艘战船,沿着松花江而上,去收拾斯捷潘诺夫,而斯捷潘诺夫也恰好带着他的人,乘船要进入松花江,双方在河口地区相遇了。

于是,一场「海战」就爆发了,俄国人简陋的小木船根本就不是清军高大战船的对手。很多俄国人见势不妙,掉头就跑。有的人甚至顺着黑龙江一直跑进了鄂霍茨克海。

俄国人被打得大败,有270名哥萨克战死,其中包括斯捷潘诺夫本人。沙尔虎达乘胜进军,摧毁了卡玛尔斯克棱堡,这样一来,俄国人试图占据黑龙江中下游努力就以失败而告终,下一次入侵要到二百年以后才行了。

挨了一顿胖揍之后,俄国人终于消停了几年,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大清国这边由于没有现代领土意识,君臣们一向把西伯利亚视为无用的蛮荒之地,所以也没有去争夺。就这样,两边开始相安无事起来。

但是到了1667年,一桩家庭纠纷又让中俄两国关系变得紧张了起来。

在靠近俄国人盘踞的尼布楚城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有一些鄂温克人的部落,他们是臣服于清朝的。清朝方面为了拉拢他们,把他们名义上编入了八旗,其酋长根特木尔被封为佐领,官居四品。

当然这一切都是虚的,根特木尔这个四品官一个子儿的俸禄也领不到。真正的八旗可以领到钱粮,鄂温克人却是毛都没有一根。

不过,清朝方面还是付出了一点东西,那便是把一个满洲贵族家的姑娘嫁给了根特木尔的儿子。清朝方面试图用传统的联姻手段把鄂温克人笼络住。

然而,这个满族儿媳妇和鄂温克老公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具体因为啥事打起来的,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反正肯定是闹得不可开交。

很显然,儿媳妇仗着娘家的势力在这场争斗中占据了上风,因为老公公根特木尔被她给气走了。

1667年(康熙九年),根特木尔带着四十多人逃到了尼布楚,宣布归顺沙皇俄国。

2011年,根特木尔的后裔根特木洛娃当选为俄罗斯小姐

对于清朝方面来说,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儿。根特木尔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大清国的四品官。堂堂的四品官叛国投敌,这是不能容忍的,只不过由于相距遥远,从北京下达的指示传到黑龙江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所以直到1670年,驻守在卜奎(今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军孟额德才派了一名官员沙兰岱赶到俄国人盘踞的尼布楚,向俄国人递交国书,正式要求他们把根特木尔引渡回来。

俄国人接到大清的国书,需要上报给莫斯科的沙皇,这路程就更长了。最终,双方敲定派代表举行会谈,经过漫长的周旋、等待,最终,双方的代表于1676年在北京展开了会谈。

(三)

三百多年前的中俄两国首次正式谈判就像是跨越时空一样艰难,历经多年的等待才好不容易把双方代表凑到一起。清朝方面出面的谈判代表是礼部侍郎富察马喇,俄国方面则是尼果赖·米列斯库。米列斯库这个名字也不像俄国人啊?没错,他是摩尔达维亚人,摩尔达维亚紧挨着罗马尼亚,所以他才有了这么一个罗马尼亚式的名字。

尼果赖实际上从1673年就开始启程东进了,但是到了1676年才到达北京。到达北京后,他与马喇举行了会谈。

会谈中,马喇提出了清朝方面的三条要求:(1)引渡根特木尔。(2)今后俄方使臣必须遵守大清礼法。(3)俄国人不得再骚扰大清境内的各游牧部落。

尼果赖提出的要求则长达十二条,其中有诸如清朝今后每年要向俄国进贡白银四千普特(相当于65吨!),俄国商人今后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等等条件。而对于引渡根特木尔则是只字未提。

两边鸡同鸭讲,根本就无法对榫,这谈判肯定是不能成功了。

不过,尼果赖到北京除了谈判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摸清大清国的底细,就像当年西班牙的皮萨罗要摸清印加帝国的底细一样。

尼果赖在北京遇到了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

尼果赖是信奉东正教,按理说和南怀仁并非同门,但是南怀仁大概是对于此前的「历法之争」导致他蹲班房的事儿怀恨在心,所以他就向尼果赖泄露了他所知道的几乎所有清朝的机密,而且还对尼果赖表示希望伟大的沙皇能够派一支军队来教训教训骄傲自大的满清。南怀仁甚至把一张黑龙江流域的军事地图送给了尼果赖。

尼果赖在谈判桌上一无所获,于1677年离开北京回国。不过,他「摸底」的工作倒是颇有所得。他知道了清朝当时正忙于对付三藩之乱,根本无暇顾及黑龙江的事情。他还自信地认为:「一支规模不大的欧洲军队,就足以征服中国。」带着这些东西,尼果赖回到了莫斯科。

此后,俄国人按照尼果赖的判断,开始在黑龙江上游以及额尔古纳河等地不断修建新的城堡,一步又一步地重新踏上了自己的扩张之路。

清朝方面见谈判毫无成效,也开始筹备用武力解决问题。1682年三藩之乱结束后,康熙就立即派出彭春、郎谈等人到黑龙江一带进行实地调查,准备发动战争。

1683年,郎谈等回京报告:「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以。」

于是,在这一年,康熙派出刚刚在平定三藩之战立下战功的萨布素为瑷珲将军,调动了数千兵力,逐步集结到了黑龙江中上游一带。

(四)

1683年7月,探险家梅里尼克带领着67名哥萨克乘船沿着黑龙江顺流而下,打算去大捞一把。没想到,在精奇里江口也就是今天的黑河市这里劈头碰上了大清的水师。结果梅里尼克和他的哥萨克只好乖乖投降。

接下来,清朝水师又扫荡了一些小规模的俄国堡垒,俘虏了不少哥萨克,如此一来,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驻地就只剩下离着漠河不远的雅克萨了。

还是由于路程遥远、气候恶劣以及补给困难等因素,所以雅克萨之战就如同去遥远的火星打仗一样拖延得很久很久。清军想尽一切办法调兵遣将、运送粮草,但是直到1685年,才把三千大军连同必须的作战物资输送到了雅克萨城下。

1685年6月24日,由都统彭春指挥的三千清军对雅克萨城堡发起了进攻。清军不断地向前推进自己的火炮,在一天的时间里,基本上完成了对雅克萨的合围。而此时在雅克萨城内的,则有450名俄国人,他们拥有3门火炮,300支火绳枪,首领是阿列克谢·托尔布津。

25日,有一支从尼布楚赶来增援的哥萨克人乘船靠近了雅克萨。

这时,由林兴珠指挥的福建藤牌兵立即向着这伙哥萨克发起了进攻。擅长游泳的藤牌兵全身没入水中,脑袋上扣着个藤牌,兼具呼吸及观察的功能,然后口衔钢刀,向着俄国人游了过去。俄国人只见水面上一顶顶硕大的「草帽」向着自己逼近,不由得大惊失色,仿佛见到了妖怪一般。

结果,藤牌兵把这支俄国哥萨克打得大败,死伤过半,剩下的人都没命地逃走了。

当天夜里,清军开始猛烈炮轰雅克萨。雅克萨的塔楼和城墙都基本被摧毁,城内有一百多人被打死。同时,清军趁着夜色和炮火的掩护,将大批柴草堆积到了雅克萨城下,准备进行火攻。

托尔布津见大势已去,便请求投降。

彭春按照康熙的布置,接受他们的投降,而且还要优待他们。

康熙显然是从传教士那里得知,俄国是一个欧洲大国,实力雄厚,绝非一般的游牧民族可比。于是,康熙的心里就产生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的想法。他一再强调要以德服人,打算与俄国人划界而居,今后两不相犯。

于是,彭春接受了托尔布津的投降,甚至连他们的武器都没有收缴,还允许他们带走了所有的财物。

托尔布津在做出了再也不会回到雅克萨的承诺后,灰溜溜地回到了尼布楚,同时还带走了一封清朝方面要求谈判划界的书信。他们走后,清军焚毁了雅克萨城,也撤退了。

但是,托尔布津随后又回到了雅克萨,重新在那里盘踞。这样一来,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就变得箭在弦上了。

(五)

康熙得知俄国人重回雅克萨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再次发起进攻。不过,他还是抱着「以德服人」的宗旨,要求清军不要对俄国人赶尽杀绝。

1686年七月,萨布素指挥的两千清军又一次杀回到雅克萨城下。这一次,他采用长围久困的办法,在雅克萨四周挖掘长壕,将其团团包围,然后不断地利用火炮上的优势,向着雅克萨发动炮击。同时,清军这一次经过精心的筹备,做好了在雅克萨过冬的准备。

激烈的战斗中,哥萨克首领托尔布津也中弹身亡,拜顿接替他指挥。俄国人越打越少,他们原本有826人,但是到年底只剩下150人了。

这时,1686年十一月,俄国的特使魏牛高(文纽科夫)赶到了北京。他带来了沙皇的书信,表示愿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康熙见状,便下令停止战斗,从雅克萨撤军,同时派特使到尼布楚举行和谈。又是由于交通的原因,清军对雅克萨的围困到了1687年的夏天才结束。不过,在围困雅克萨的过程中,清军还曾向俄国人提供粮食,允许他们到黑龙江取水等等。尽管如此,到清军撤走之时,雅克萨城里也只剩下了66个哥萨克。

1688年,索额图奉命到尼布楚进行谈判,但是半途中遇到了噶尔丹蒙古大军,索额图只好返回。1689年,索额图再次赶赴尼布楚。这一次的谈判就带上了强烈的噶尔丹的阴影。

噶尔丹此时已经成为了清王朝的头号敌人。康熙已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噶尔丹身上。噶尔丹与俄国的勾结已经成为了康熙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在康熙看来,把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土地让给俄国人是很有利的一件事,这样的话,噶尔丹就无法沿河东进,踏入黑龙江流域了。俄国人实际上变成了替大清在守卫黑龙江,这买卖岂不是很划算吗?

另外,康熙还很担心沙俄与噶尔丹勾结,从而使得噶尔丹获得大批军火的援助,所以,他也急于消除噶尔丹的这个外援。

综合以上因素,索额图在尼布楚的谈判中做出了不小的让步,把额尔古纳河以西全部让给了俄国人,换来了一纸确保将近二百年和平的【尼布楚条约】。

实际上,康熙只不过是自诩聪明,有些很简单的事情他都没有看清楚。

比如,当时俄国人确实是不断地在暗示他们可能会与噶尔丹联手合作,但是,假如俄国人真的能够把噶尔丹用西式武器武装起来,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在雅克萨吃那么大的亏呢?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武器拿来自己用呢?

其实,俄国当时根本就没有能力向着亚洲方向输送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派出几百人的探险队碰碰运气而已。清朝方面完全有能力将俄国人赶到贝加尔湖西边去,而俄国人对此将毫无抵抗之力。

至于噶尔丹,他和他喀尔喀蒙古部落虽然是一个劲敌,但是他不会到黑龙江去,因为那里什么都没有。实战已经证明,噶尔丹以及他的后人都把自己的基地放在了新疆西藏一带,所以,康熙那种「以夷制夷」,要俄国人帮助自己来守御黑龙江的想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

其实,就算是二百年后,当俄国人撕毁【尼布楚条约】,再次向着黑龙江进军时,他们的实力依然虚弱,并不比当年强多少。如果清王朝敢于坚决抵抗,他们还是可以把俄国人赶走的。只不过,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被吓破了胆,这才做出了屈辱的决定,丧失了大片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