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广东军区成立,司令员和四位副司令员都是谁?最后都是什么军衔

2024-02-03历史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从此站了起来。 "一唱雄鸡天下白 ",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阴霾笼罩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华大地终于迎来自己的曙光。 然而,新成立的共和国仍然面临着海外四方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大西南、海南、西藏和台湾等地尚未解放,国民党势力依旧盘踞伺机而动。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成立"广东军区",由 叶剑英挂帅亲自镇守新中国的南大门,并且为他配备了四名副司令。 那么,这四名副司令都是谁,他们和叶剑英元帅最后又各自获得了什么样的历史归宿呢?

广东军区之首:叶剑英

叶剑英,位列开国十大元帅之一,自1916年始便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投奔孙中山参加中国革命。叶剑英之所以在开国之际被任命为广东军区的总司令,不仅因为其较早参与中国革命, 更在于他本人就是广东省梅县人,熟悉广东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解放战争暴发之际,叶剑英与陈赓亲自指挥广东战役,于1949年10月14日攻克广州,自此叶剑英便担任广东军区总司令,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任广州市市长数职,坐镇广州城, 向北对盘踞在四川的国民党形成钳制之势,向南则可威慑相隔琼州海峡的海南岛。

在担任广东军区重职之后,叶剑英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是积极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广州任职五年期间,叶剑英兢兢业业, 前后主持大西南剿匪战、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使西南、海南岛等重要地域纳入新中国版图 。同时,广州地区毗邻香港、澳门,本土中国公民、华人华侨以及西方势力错综复杂,在朝鲜战争期间,叶剑英几度斡旋,维护人民利益的同时巧妙平衡当地各个势力的关系,维护了当地的稳定发展。同时,叶剑英也担任广东地区的垦殖局局长,亲自带领人民种植热带作物,创新中国种植热带作物之先河,促进了华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954年,叶剑英回京述职,抵达首都后便晋升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事科学院院长,并追封元帅军衔。 叶剑英在此期间主持了新中国国防军队的现代化,并且培养新一批军事人才等重要事务。除了在军事领域颇有建树外,叶剑英还与周恩来等外交团队和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波兰、印度等国,开中国军事对外交流之先河。

令回到北京任职的叶剑英没有想到的是,在时隔近20年后,他竟有机会再次回到华南地区,并亲自指挥西沙群岛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时,他也没有料到未来的自己竟能成为新中国历史中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叶剑英"开国十大元帅"

之名和广东军区司令之首的地位堪称实至名归。

谦逊之将:邓华

在介绍完广东军区的司令叶剑英之后,便是辅助 叶剑英镇守中国南大门的四员副司令,而邓华则位居四位副司令之首。

让邓华被铭记在新中国历史书中的,莫过于他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 而这也是他被最初派遣至广东,并担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的重要原因。 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正式打响,邓华亲自指挥战役,率2个军的兵力以独木舟这样的传统帆船在恶劣风雨天气下开展偷渡作战。最终,40军、43军成功登陆海南岛,并与琼崖纵队汇合,对岛上的国民党形成包围之势, 1950年4月底,历时2个月的海南岛战役正式结束。

或许后人看来,邓华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不足以和解放大西南等大手笔的战役相媲美,但在当时解放海南岛却在国人的眼中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解放海南岛之前,我军曾发起过一次解放金门的战役,试图以攻占的金门岛屿为跳板,进而直接进攻台湾岛本土,然而金门战役的失利让我军对于跨海登陆作战陷入到了"畏难"的心理当中。而当时国民党镇守海南岛的总指挥, 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下"天炉战法",以善守著称的国民党将领薛岳, 薛岳在接手海南岛防务时,曾不止一次表示他已经在海南岛建成了"海陆空一体化"的防线,其坚固程度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奇诺防线"。但令薛岳没有料到的是,邓华仅凭借独木舟便突破了薛岳的防线, 薛岳于海南岛战败后,便自此不再被蒋介石重用,在台湾孤独终老,郁郁寡欢。

但是创下如此堪称神话般的成就,并没有让邓华自此骄傲起来。 恰恰相反,邓华是一名以谦逊著称的将军。在解放海南岛之后,邓华便被中央抽调,同彭德怀一起加入抗美援朝战争。在志愿军出发前,邓华考虑到随同作战的陈赓、宋时轮在军中相比自己威望更高、资历更老,于是向彭德怀多次让贤, 希望将自己第一副司令员的位置让给陈赓,第二副司令员让给宋时轮,自己位居第三。 经过彭德怀的再三拒绝和毛主席的拍板,邓华才最终担任第一副司令员一职,并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指挥上甘岭、金城反击等恶战,并获得巨大成功。

洪学智:两授上将,以弱胜强

位居广东军区第二司令员的洪学智,同样有着自己传奇而精彩的一生, 同样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邓华一样,洪学智也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在海上不可战胜的神话。但相比邓华的整体谋篇布局, 洪学智更侧重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术工作。 在解放海南之后,广东地区的万山群岛还有待解放军收复。相比海南岛,万山群岛地形更为零碎,更加易守难攻,对于初次掌握两栖登陆作战的我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然而洪学智却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最终在此次战役中共毙伤俘国民党军700余人,击沉其舰艇4艘,击伤11艘,缴获舰船11艘,因此洪学智被毛主席表彰,称其为 "用小船打赢大船的第一人。"

而让洪学智名留青史的,是他的幽默风格以及乐观的革命精神。在历经数年风雨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洪学智抵达美国进行军事访问,访问期间美国军方曾询问洪学智上过什么军校,洪学智开玩笑地回答: "自己上过美国的军校。" 美国军方信以为真,询问洪学智具体上的是哪一所大学,洪学智不禁哈哈大笑: "你们空军在过去三十年给我上过一课,到现在我还没有取毕业证呢。" 美国人这才意识到,原来老将军调侃的是过去的朝鲜战争,他们自己也为老将军的风趣和幽默而折服。

也正是生活中的风趣幽默,让洪学智一次又一次挺过难关。1988年5月,为了再一次让军中学习洪学智,让世人牢记洪学智立下的功勋,邓小平同志再次亲身为洪学智颁发上将军衔, 这使洪学智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授上将军衔的军人,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只此一人。

陈光:长征飞夺泸定桥,出任115师代师长

广东战区的第三名副司令陈光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悍将, 但比起其他将领,陈光的功勋更多是在进军广东之前建立。

陈光于1927年参与中国革命 ,随后同中央红军一起参与中国长征,并指挥红二师参与战斗。在飞夺泸定桥和腊子口战役中,曾立下卓著功勋。在大渡河口,当时正值5月雨季,国民党一凭借地势,二凭借当时天气,便欲图效仿清军合围石达开之故,在此消灭红军。关键时刻,陈光带领红二师师部找到渡河的小船, 并且在一日之内急行军120公里,夺取泸定桥,创下了人类军事史上徒步行军的速度记录。

在成功获得泸定桥战役的胜利后,陈光又率红二师打响腊子口战斗, 这场战斗的胜利意味着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在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封锁线,使红军彻底获得生机,并顺利转战陕北地区。对于陈光的战绩,中央曾作出这样的评价: 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光更是加入了著名的八路军115师,在其军中威望达到顶峰之时,更被毛主席授予可以 "代理执行115师师长" 一职。

但遗憾的是,在解放战争结束后,陈光因种种原因未能活到授予其军衔的那天,但他作为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军事指挥家,他的才华和功绩将被世人所铭记。

归侨将军,东江纵队司令员

在四位广东军区的副司令中,最后一位副司令最为特殊, 他便是有"归侨将军"之称的曾生。

之所以被称之为"归侨将军",是因为曾生于1910年出生于广州的一家华侨家庭,同时在 1926年他本人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商学院就读,是中国诸位革命家中难得具有高学历的人 。但后来,曾生却宁可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转而回到中国,并攻读中山大学,一心为国家效力。在攻读中山大学期间,国内暴发一二九运动,曾生也趁此机遇参加,为其后来参加中国革命埋下了伏笔。

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曾生便加入到了抗日救亡的队伍当中,由于其华侨的身份,曾生便召集香港、澳门地区的华人、华侨开展对中国抗日的海外援助, 并且在广东地区组建"东江游击队",对入侵日寇以迎头痛击。后来,在朱德的总结中,曾经多次夸赞曾生领导的东江游击队,是与八路军、新四军和琼崖纵队一样的,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解放战争时期,曾生也参与了解放广东的战役,并且在随后的广东治理过程中,继续发挥着华人华侨的角色,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英国、葡萄牙势力进行斡旋,由于曾生是四名副司令中学历最高的将领,于是叶剑英和其他四名将领在处理海外事务举棋不定时,便屡屡向曾生请教,而曾生也多次提出自己治理广东的建议,随后 曾生又担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国交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等重要职务,一生我广东和新中国呕心沥血。

以上五名便是广东军区的司令长官们, 建国初期,他们承担着拱卫祖国南大门的重要岗位,新中国进入发展时期,他们又以自己的才华让华南地区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可谓是功不可没。不止是广东地区的人民,新中国的所有人民都将会在心中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