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7年周恩来途经劳山遭暗算,幸得警卫拼死相救,背后策划者是谁

2024-01-01历史

周恩来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经历过无数次凶险,好在最终都化险为夷。其中,劳山遇险算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大危机。幸得警卫拼死相救,才得以逃出生天。

那么,这次暗杀行动是由谁策划的?凶手是什么人?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浮出水面的?本篇文章将一一为你解答。

途经劳山遭暗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迅速变化,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周恩来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出入国统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在这之后,为进一步解决国共合作后红军的改编问题,周恩来将前往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眼看一切都走上正轨,国民党顽固派仍心有不甘,自命清高的他们看不起我军,更不愿与我们合作。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想要破坏国共合作,首先就将视线放在了周恩来身上。

当时延安还没有汽车,不方便远行,交通局局长出面租用了三辆卡车。原定计划是,所有警卫员与周恩来一同出发,可由于临时有事,他需要与毛主席共议,便命两个班先行一步。

如此一来,护卫兵力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考虑到蒋介石同意合作抗日,沿途又有东北军和西北军驻扎,自是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为了以防万一,所有随行人员一直处于监控中,直到出发大家才知道去哪里。可见中央对周恩来这次出行极为重视,保卫工作也面面俱到。

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一行人乘车出发,大约有30余人左右。这次行动新战士偏多,他们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开边区,对各种事物都十分感兴趣,一路上有说有笑,热闹极了。

在这一行人中,有两个人神情严肃,对未知的前路充满不安。除了周恩来外,就是他的贴身警卫员——陈友才。

此人自1935年就被调到周恩来身边,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业务方面也是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陈友才与周恩来有五六分相似,不论是身高还是样貌,这都为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担任周恩来警卫员期间,陈友才多次奋不顾身,英勇负伤,周恩来对此心里很不舒服。每当周恩来一皱眉,情绪低落,陈友才就会出声劝慰:「保护您的安全是我的责任,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特别是到了1937年,周恩来身边危机四伏,陈友才预感西安之行定不太平。

山路崎岖坑洼,卡车摇摇晃晃,颠簸不平。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战士们显然都打不起精神,这样下去可不行。陈友才立即对他们说道:「大家伙都赶紧打起精神,西安事变虽然已经和平解决,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国民党的狡猾咱们都见识过。前段时间,蒋介石扣押张学良,逼迫杨虎城出国,足以看出西安形势之复杂和危险。」

说到这里,卡车拐了一个弯,沿着盘山公路,渐渐驶向山峦起伏的劳山。劳山位于延安甘泉县境内,这里森林密布、道路狭窄,独特的地势很适合打伏击战。

这时,一位战士看着陈友才惊呼道:「陈大哥,你今天这身打扮是在向周副主席学习吗?」陈友才回答道:「是,也不是。我一直都在学习周副主席,不仅是这身打扮,我随身携带的名片也是他的。」说完,陈友才从兜里拿出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周恩来」的名字。

突然,陈友才话锋一转,说:「却是另有用场!」

在大家交谈之际,卡车已经来到了劳山北麓,距离延安有50余里。刹那间,陈友才感觉到了一股刺骨的寒意,这里寂静过头了,且似有若无地散发着萧杀之气。

就在卡车顺利爬上陡坡,进入一个簸箕形山坳时,山林中传来了一声轻微的枪响。陈友才马上警觉起来,询问身边的战友是否听到枪响,战士摇摇头。

不对!不对!高山密林里,这么明显的枪声我不会听错。「砰……砰……」骤然传来的枪声,让战士们瞬间安静下来,陈友才当即意识到他们遇到了伏击,大喊道:「保护周副主席!」

几乎是同一时间,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卡车,顷刻间硝烟弥漫,黄沙四起。山坳的正前方横着一道30多米的大坝梁,坝梁一侧建有一座山神庙。司机此刻也加大油门,飞快前进,冲上坝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暂时摆脱敌人。

可万万没想到,敌人早已经在坝梁上埋伏好了,见卡车冲过来,所有子弹全部朝车子射去。短短几秒功夫,司机中弹身亡,卡车轮胎被打爆,猛地停在原地。

经过简单分析,周恩来断定这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有计划的伏击行动,而目标人物正是自己。来不及想那么多,周恩来冷静指挥战士们给予反击,务必快速冲出一条生路。

谁是背后策划者?

车上的干部、战士们一个个迅速跳下车,立即抢占有利地形,与敌人交锋。就在电光火石间,多位战士倒在血泊里,远处藏匿于密林的敌人少说也有百余人,我军实在无法匹敌。

敌人见我方火力弱下去了,立刻发起冲锋,火力直指周恩来等人。此时,前、后、左3个方向均已被敌人封锁,右侧山头是唯一没有设伏的地方。周恩来当机立断,指挥大家边打边退,往右侧转移。敌人似是也发现了这点,当即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跟疯了一样。

另一边的陈友才与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一起,带领战士们牵制敌方火力,顺势掩护周恩来等领导撤退。可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敌人明显是不抓到周恩来不罢手,陈友才在心里作出了决定。他冒着如雨般的飞弹,暴露自己,举枪射击,将大部分火力引到身上。

陈友才想利用酷似周恩来的长相赌一把,他赌敌人会把自己误认为周副主席,果然敌人疯狂向陈友才射击。瞬间,他身体多处负伤,血流不止,生命也在慢慢流逝。

直到现在,陈友才还忍着剧痛指挥战士们反击,费力躲避着扑面而来的子弹。危急关头,他还望了眼周恩来撤退的方向,抬手示意战士们跟去保护他,只留下少数战士继续战斗。

紧接着,陈友才装作周恩来的口音指挥战斗,敌人一听乐开了花,对陈友才就是周恩来深信不疑。陈友才他们顶住了一波又一波攻击,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依旧顽强抵抗。

最后,陈友才拖着残躯开了最后一枪,重重倒在战友身边,壮烈牺牲!

远处,早已经突围成功的周恩来等人泪水夺眶而出,战友们牺牲的一幕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此时,敌人从陈友才口袋里掏出写有「周恩来」三个字的名片,更加确定他就是周恩来。随后,敌人浩浩荡荡离去,赶回去交差了。

其实,早在第一声枪响过后,驻扎在劳山附近的通讯班就立刻向上级报告。不曾想电话一直打不通,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到出大事了!平时通讯完全没问题,为何偏偏今天打不通,显然他们的电话线被人恶意切断了。

多等待一分钟,我们的人就多一分危险,通讯班加紧启动备用路线,直接跟延安方面取得联系。中央获取该情况后,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黄霖马上集合战士,先行出发。而后,保卫处也出动特务队前往支援,一批民兵也整装待发。

周恩来遇刺的消息瞬间传遍延安上下,百姓们纷纷聚集到南门外广场,焦急等待周恩来的消息。同一时间,毛泽东、李富春、朱德等人也赶来了,面带怒气的毛泽东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将周副主席带回来,不要有任何顾虑。

经过一个小时的快马加鞭,黄霖首先遇到了周恩来等人,见他们人没事,一路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长舒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周副主席,我们来晚了!」

随后,一批批救援部队紧接其后,人都到齐后,周恩来将干部和战士们组织起来,进行分工。特派一部分战士回到伏击战场,将牺牲的同志遗体运回来。

担心敌人会察觉到不对,重新回来查看,到那时免不了一场恶战,因此大家的动作很快。得知一切都安排妥当,周恩来才骑马返回延安,一路上沉默不语,眼眶有些微红。

当他们到达延安南门外广场时,周恩来鼻头一酸,几滴眼泪悄悄落了下来。只见广场上站满了人民群众,瞧见他平安归来,底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站在前排的毛泽东大步向前,伸开双臂,紧紧抱住了周恩来。紧接着,两人又握了握手,相视无言。良久,其他领导同志也纷纷涌上前来,一一和周恩来握手表示问候。

当天夜里,劳山烈士的遗体被运回延安,悲伤的情绪蔓延军中上下。一名战士将一条沾满鲜血,且被刺了无数个刀眼的毛毯交给周恩来。这条毛毯……是友才啊,周恩来掩面痛哭,嘴里喃喃道:「友才是为我而死,恩来永远不会忘记他!」

次日一早,周恩来再次启程,不顾一切踏上了国共谈判的新征程。但留给延安的却是,关于劳山案件的一系列谜团。

此案震惊延安,震惊全国,也使中央和毛主席大为震怒。周恩来作为高级领导人,其出行时间和路线是绝对保密的,保卫部门也进行了严密的安排。为什么唯独这次遇险,还是在周恩来的必经之路上?是由谁策划并实施了这一行动?

针对这起恶性案件,延安给出了两个方向:第一,劳山刺杀是有预谋的行动,可能是日本特务,又或者是国民党亲日分子企图暗杀周恩来,以此破坏国共合作;第二,从遇袭现场来看,这群人只拿走了武器和财物,文件和密码本都完好无损,也许是土匪抢劫。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中央派出谢滋群作为主要负责人,将所有谜团逐一破解。谢滋群是谁?这么重要的任务他凭什么负责?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自从谢滋群参军以来,曾破获众多大案、疑案、难案,只要他出面,凶手就无处可逃。不少领导都对他赞赏有加,组织也对此人极为重视,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谢滋群不幸染上了重病,身体极度虚弱,人也肉眼可见的消瘦。到后来他甚至连马也骑不了,有些同志不忍他继续受苦,提议将人留在乡亲家里。

消息传到罗瑞卿耳中,他坚决不肯答应,给出的理由是:「他可是我们的‘宝贝’,日后定堪当重任。」之后,罗瑞卿亲自组织战士抬担架,谢滋群躺了几天担架,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罗瑞卿又将骡子给谢滋群骑。

事实证明,罗瑞卿没有看错人,在三大主力顺利会师后,谢滋群发挥了极大作用。他组织保卫局的精干人员,在延安附近进行详细侦察,从而使红军成功迁移至延安。只要是谢滋群接下的任务,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破案,这也是中央将「劳山案」交给他的原因。

打进土匪内部,真相大白

刚接到任务,谢滋群就立即召开了会议,与大家广泛交换意见,制定出初步方案。凡是作案,都会留下蛛丝马迹,谢滋群决定深入到人群中,借助大众的力量,找出案件的关键点。

他先是派出一部分人深入群众,又安排一部分人前往案发地附近的村庄,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打消他们的顾虑,取得群众的理解和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访过大量群众后,案件也终于有了些许眉目。

当地一位老汉找到侦察员,称自己在这附近遇到过一个土匪,也认识他。恰逢此时,谢滋群的人伪装成外地被打散的土匪,已经成功潜伏在土匪内部,并得到消息:土匪头子李青伍近日很少回家,只有李凤山前往李青伍家中联络。

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可以初步断定此案是土匪所为,很快侦察科科长便派人秘密将李凤山逮捕。经李凤山招供,劳山事件确实是李青伍策划的。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是谁向土匪提供了周恩来的行程、时间以及出行路线?为了获取关键信息,谢滋群亲自出马,可嘴皮子都说破了,对方只有一句话: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别在我身上费工夫。对此,谢滋群没有放弃,他坚信此人就是案件的突破口。

在交谈的过程中,谢滋群一直注意这人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目光躲闪,极度不安,把心虚都写在脸上。很明显,李凤山是知道什么的,但就是瞒着不肯说。

谢滋群费了好大的劲,才让李凤山吐出实情。一个叫「冯长斗」的人也浮出了水面,他是李青伍安插在延安南门的坐探,周恩来出行的消息就是他提供的。

谢滋群立即下令逮捕冯长斗,并对其进行审讯。说白了,冯长斗就是有贼心没贼胆,看起来是个十足的无赖,但没几个回合下来,就将事情原委老老实实交代干净了。

随后,谢滋群顺藤摸瓜,乘胜追击,整个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早在中央迁移至延安前,延安南部黄龙山就盘踞着一群土匪,他们占山为王,打家劫舍。1934年,红军通过对该土匪进行思想教育,将其改编为红泉县突击队。

奈何这支部队也被国民党盯上了,他们为了拉拢该部队,专门派出特务故意制造摩擦事件,成功策反副队长李青伍。后来,遵照国民党下达的指示,李青伍带着其他土匪重新回到黄龙山中,成为国民党直接操纵的政治土匪,期间他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此外,李青伍还玩过「黑吃黑」的手段。那时候,李青伍率领百余人伪装成红军战士,在甘泉县麻子河公路伏击国民党的货车,搞到了不少好东西。

这股土匪十分狡猾,发展了明、暗两股势力。明的以李青伍、王仲阳等人为首,他们都参加了哥老会;暗的以姬延寿为首,大约有九十多人,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民团。为了保卫延安,稳定军心、民心,我军决定将此毒瘤彻底摘除。

可土匪不愿束手就擒,企图策反我剿匪部队,再趁其不意消灭,因此出手极为大方。好在被我军及时察觉,并采取果断措施,部队这才未受到实质性的损失。

土匪的阴谋破产,自知逍遥不了多久,又拉拢地痞流氓当「坐探」,刺探我军的情报,以此策划更大的阴谋,先下手为强。冯长斗就是坐探之一,他探到周恩来于4月25日要去西安的消息,连夜赶回土匪窝,汇报给李青伍。

李青伍一听乐开花,心想:「周恩来那可是高级领导,若是借此机会将其除之,既能给他们带来沉重打击,又能到上级那里邀功,没准还能震惊全国。这机会千载难逢,说什么也不能错过。」打定主意后,李青伍在周恩来出发前一日,召集姬延寿等土匪头子,密谋伏击计划。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使手下们胆怯,李青伍他们并未告知实情,而是谎称打劫货物,干票大的。当晚,百余名土匪倾巢出动,在夜色的掩护下,翻越重重高山,最终在天亮前爬上劳山。

稍作休息一番,李青伍迅速将战术部署下去,劳山三个山头和坝梁两侧均设有埋伏,这才有了周恩来在劳山遇险的一幕。若不是有陈友才同志,历史或将被改写。

事已至此,真相已经水落石出,谢滋群坚决认为这股土匪留不得,哪怕背后的靠山是国民党,也必须干净利落地消灭。很快,谢滋群将案件和意见整理成报告,交给上级领导。征得同意后,剿匪工作全面展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经过上次剿匪的教训,以及领教过这群土匪心狠手辣的程度,我军特地就剿匪一事召开会议。会上,保卫局局长吴台亮给出3点剿匪意见:

一、派精锐部队足够的力量,从东南面包围、切断土匪的退路;

二、联系周围的县共同围剿;

三、发动群众检举揭发,镇压给予土匪帮助的土豪劣绅和坐探。

不得不说,每条意见都说到了点子上,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执行。就这样,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股为祸一方的土匪尽数消灭,冯长斗、姬延寿等人均被处决。

趁此机会,剿匪部队干脆连带着附近50余股土匪势力全部消灭,没有了土匪作乱,边区的秩序也迅速好转。当然了,罪魁祸首李青伍狡猾得很,趁着战乱偷偷溜了,也不知去了哪儿。

众人都十分气愤,唯有谢滋群很是淡定,他相信李青伍肯定会回来。经过我军的围剿,李青伍见识到了实力的差距,害怕被我们逮到。头也不敢回地逃跑,一路躲到了山西某地,因出门匆忙,身上带的盘缠不多,李青伍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时间一转就到了冬天,天真的李青伍以为我军没空管他,又悄悄回到老家。李青伍哪里知道,从始至终他就没逃出过我军的手掌,最后被成功逮捕,执行枪决,得到他应有的下场。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陪同外宾来到延安参观,看着眼前熟悉的地方,那段脑海深处的记忆再次被唤醒,他询问工作人员陈友才葬在哪里,自己想起看看这位烈士。

却听闻因时间太久,坟墓没有被保留下来,周恩来难过地说:「陈友才同志很英勇!」离开前,周恩来特意叮嘱干部,要为当年牺牲的烈士们重新建一个陵园,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要弄清楚,还要一一立碑。他们为革命事业甘愿付出宝贵的生命,不应该被大家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