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7年,衡山一农民误入神秘洞穴,黄金如山,竟是吴三桂宝藏?

2024-02-29历史

坚持原创,如果喜欢请点关注,以文会友,欢迎留言交流!

导读: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统治十余年之久,民间传言他累计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甚至还独吞了李自成的宝藏,可奇怪的却是,清兵在抄家的时候,把平西王府翻了个底朝天,只发现了龙凤金杯、古玩字画等器件,和传说中的富可敌国相差甚远。据说,他曾派人将宝藏秘密运往衡山一带......1987年,衡山一老农上山采药途中,误入山洞,却发现......

老杨是衡山的一个农户。

30年前的一天,他上山采药,不料,突然下起了雨。

为了避雨,老杨走了一条平常不常走的小路,顺眼望去,却见小路尽头好像有一个山洞若隐若现。

眼看雨越下越大,老杨决定先进山洞躲躲。

没想到一踏进洞口, 老杨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从洞内发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 老杨不可置信的揉揉了眼睛, 难不成这山洞有古人藏了金银珠宝!

老杨兴奋极了,正准备往里走,一看究竟,没想到手里的火把却突然熄灭了。

山洞顿时一片漆黑,夏天潮湿,蛇虫活跃。老杨决定还是先回去,明天带着老乡一起来。

可第二天,老杨带着村民上山的时候, 奇怪的事却发生了。

明明是沿着昨天的小路上山的,山洞竟然离奇的消失了!

一伙人在附近转着圈找也找不到,老杨心里奇怪, 难不成真像那首藏宝诗一样,只有有缘人才能见到宝藏?

「混沌开时乾坤奠,上浮下凝天地见。

自有天地有此岩,岩间宝物宁清炫。」

这是衡山一带口口相传很多年的一首民谣,简单来说就是,在天地混沌的时候形成了巍峨悬崖,在悬崖中有一个藏着宝藏的隐秘之所,里面满是奇珍异宝,但是从不轻易示人,只有缘人才能一睹宝藏真容。

那么,这个诗中的宝藏又是谁的宝藏呢?

这人就是当年名噪一时,割据一方的平西王吴三桂。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吴三桂自辽东起兵,冲冠一怒为红颜后,引清军入关,一路南下,最后在昆明定居,云南离着衡山十万八千里,为何会在这留下宝藏?

其实,衡山藏着吴三桂宝藏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吴三桂和衡山还真有着不小的渊源, 衡山脚下有个叫「吴集古镇」的地方,就是取自吴三桂集兵的意思。

吴集古镇

康熙皇帝亲政以后,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削藩,坐拥一方的吴三桂自然是首要目标。

吴三桂心有不甘,索性起兵称帝,带着大军一路北上, 而他最后称帝的地方就是衡山脚下的衡阳,吴三桂还在衡山的主峰祝融峰为自己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

总之,衡阳是吴三桂最后几年的大本营,要是真有什么宝藏留下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且,吴三桂来到衡阳之后, 还真就曾经派人进行了一项秘密活动, 这件事是有历史依据的。

2009年的时候,昆明的一家古董旧物书摊上,一位历史爱好者买到了一本清朝的笔记手稿,上面的作者名叫 郭图 ,这个人在 吴三桂的府上做过幕僚 。在他这本日记上,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吴三桂到了衡阳之后,派郭图在衡山上的一个山洞里进行一个重要工程,而且这件事是高度机密,不许外传。

如此神秘,很难不让展开联想,但是衡山绵延800多公里,其中山峰错落无数,山洞更是数不胜数,就算真有宝藏,藏在哪个山洞如今也是很难找到。

不过,让人兴奋的是,郭图的笔记最后,还留着这样一段关于山洞的描述: 「有寒泉外流,洞内一步十折,绝列难行,始见珍宝,堆积若山,如灯如炬。」

这不就是老杨当年看到的神秘山洞吗!

除此之外,衡山还发生过一件奇事,更能证明宝藏传说不是无稽之谈。

在2008年9月份的时候,湖南衡东县在修水库的时候,发地下藏着一个地窖,里面放着数十个大陶罐。

村民们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满满登登的装着铜钱!

铜钱上清清楚楚的刻着四个大字 「利用通宝」

经过衡东县文物管理所专家鉴定,这些「利用通宝「的古钱币正是铸造于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时在衡阳一带发行的,属于叛军铸币,流通时间非常短。

这更说明了,衡山一带是吴三桂活动的重要位置,而且据说三番平定之后,清兵在查抄平西王府的时候,却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有搜到。

这一切都说明,吴三桂很可能在起兵之后,把财宝通过水路秘密转移到衡山一带,而背靠湘江,交通便利的衡阳就是最佳之地!

宝藏传说,神秘笔迹,凭空消失的洞穴简直是冒险小说里才有的情节,引起了湖南当地一些户外探险爱好者的兴趣。

这里面有历史爱好者,科研专家,各行各业对宝藏感兴趣的人士,他们决定拿着收集到资料,寻找传说中的神秘洞穴。

首先,探险队决定将祝融山主峰作为第一个目标,因为吴三桂生性骄傲,好大喜功,曾经在祝融峰举行过盛大的封禅仪式,很可能将宝贝藏在衡山之巅的主峰之中。

不过,让人失望的是,祝融山虽然有着不少山洞,但都不过四五米深,这么浅的山洞显然不适合作为藏宝之地。

那么,那个笔记中说道狭窄深邃,蜿蜒曲折,外有寒泉的山洞又藏在座山峰之中呢?

探险队决定到第二个和吴三桂有着密切关系的地方,吴集古镇。

在吴集镇东南方向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就是衡山72峰里的另一座高峰,金觉峰。

金觉峰是灰岩地貌,确实和之前的山峰有很大不同,这里藏着许多幽邃的山洞,有20几个,最长的有800多米。

看来,此处很有可能是宝藏的踪迹所在。

不过,山峰错落复杂,要想把这些山洞都走遍也是一件难事,究竟哪个山洞才最有可能藏着宝物,成了探险队头疼的一个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

原来,探险队在下山吃饭的时候,发现古镇上在卖一种当季热销的螃蟹,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但此时正是初冬,按照螃蟹的习性,早就躲在洞里冬眠,怎么还会出来活动?

于是,探险队立刻和卖螃蟹的村民一起上山,准备看一看抓螃蟹的地方。他们判断,螃蟹生长的地方水温肯定比其地方要温暖。

这附近很可能有着一个冬暖夏凉的溶洞!而且溶洞一般幽长深邃,很适合藏匿宝藏。

果然,和专家推测的一样,螃蟹生长的小溪水温比周围高出几倍,探险队顺着溪水逆流而上,这条溪水连绵不绝,一伙人足足走了两三个小时。

就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看见不远处有一个黑黝黝的山洞。

走进一看,洞内深不见底,一股清澈的泉水缓缓而出,正如郭图笔记里记载的那般!

同行的村民告诉探险队, 听当地的老人讲,这个洞叫仙洞, 非常神秘,据说洞里有许多奇珍异宝,洞口还有大蛇看守,洞又深又滑, 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人敢进去。

就这样,一行人进了山洞,果真曲折蜿蜒,深浅不一,队员们都手拉着手,一步一步试探着前进。

洞内遍布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高低错落,十分壮观,然而,就在探险队沉浸在这鬼斧天工的景色之时, 偶然间发现四周的一面墙壁上,若隐若无的浮现着什么。

走进一看,竟然是用毛笔写下的一个金字!

旁边还有着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探险队员惊喜万分,难道这就是小说中常出现的藏宝诗!

一行人赶紧拿出工具清理起来。 不一会,一行清晰的字迹浮现在岩壁上,足足有1666个。

右下角的落款处竟然写着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八日!

原来这个山洞,一百多年前就有人进去过,而且上面的字迹竟然能保存的这么完整,让专家们惊叹不已。

不过,诗的内容并不是什么藏宝,而是惊叹洞内景色的一首咏景诗。

探险队员继续往里走,一直走到洞的尽头,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什么宝藏,就在队员们失望的返回时,手电筒的光无意间照到岩壁上。

瞬间,一道金光闪过,十分耀眼!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纷纷向岩壁望去,只见岩壁上布满了闪闪发亮的金色颗粒。

难道,这些就是吴三桂藏起来的黄金?

专家们赶紧走上前去,拿着放大镜进行分析,原来,这些闪光的颗粒并不是黄金,而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晶体,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最大的特质是可以产生双重折射,一般被用作显微镜的棱镜。因击碎后分解成方形颗粒,被人们称为方解石。早在古时就已经被人发现了, 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

原来,溶洞里的石灰岩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带有泥土,而泥土中的金云母就会沾在方解石上,灯光一照就会金光闪闪。

这么说来,老杨当年看到的就应该是这个山洞,方解石折射的金光被村民们误以为是黄金,洞内有宝藏的传说也就由此而来。

虽然并没有发现历史传说中的神秘宝藏,但方解石是冶金材料的一种,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同样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不少财富。而且洞内岩壁上留下的古人墨宝,更是一笔重要的文化珍宝。

至于吴三桂那笔富可敌国的宝藏,说不定还藏着衡山的某处深山之中,只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了。不过,百年已过,就算有,很可能也已经被人搬空了。

而且,吴三桂老谋深算,又在多处任职,不见得将宝藏只藏在一个地方, 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也同样流传着吴三桂宝藏的传说。

据说, 在解放前,湖南晃县,一个叫夜郎西的地方被人挖出了许多金银首饰等财宝。 而且这些珠宝被当时盘踞在湘西一带的 土匪头子姚大榜 收入囊中,用于扩充自己的人马。当地也流传着一首关于宝藏的民谣 「黄金湾,十八箱,龙头虎口对成双,谁要拥有满湖湘。」

如今,年代久远,是真是假早就无从考证了。

不过,关于吴三桂的文物展倒是在云南昆明、广西、秦皇岛吴三桂生平重要地方做过循环展览,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可以多多参与,一饱眼福。

这些都是当年清兵在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中搜刮出来的,后来经辗转,遗落民间,都是古董收藏家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多年收集而来。

其中,有三件珍宝价值不菲,极为珍贵。 分别是平西王府龙凤金杯、翡翠玉杯以及吴三桂本人的铜制塑像。

龙凤金杯

翡翠玉杯

吴三桂铜像

而这三件颇具帝王色彩的珍宝,也彰显了吴三桂称帝的野心,成了清王朝削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