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未曾亲自带过一兵一卒,靠着一项特异功能,当上第二上将

2024-04-12历史

1955年9月,新中国迎来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荣誉授予仪式。在众多被授予开国上将衔的杰出将领中,他虽未亲自指挥过部队,却以其非凡的才能和特殊贡献,在开国上将中荣列第二,展现了其独特的「超能力」。

开国上将李达,因其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卓越成就,被后世尊称为「活地图」和「李菩萨」。

李达之所以被尊称为开国上将,并非他身上有什么所谓的「特异功能」,而是因为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共和国的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崇高的荣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李达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守信仰,勇往直前。他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投身军旅生涯,在多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他参与了宁都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红军中历任要职,参与反「围剿」、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组织领导能力,也加深了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李达继续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贡献智慧力量。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为提升国家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卓越领导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综上所述,李达作为开国上将,其荣誉并非空穴来风。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共和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过目不忘,军中活地图】

李达的一生虽然未曾亲自指挥过一支庞大的军队,但他却以其独特的才能和贡献,荣登开国上将的次席。那么,这位开国上将的特殊才能究竟是什么呢?

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采访已经步入晚年的李达。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李达已经步入了高龄,他依然能够毫不费力地背诵出中国2000多个地方的地名。这展现了李达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厚积累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李达之所以能成为开国上将,其秘密在于他拥有超凡的记忆力,尤其是对军事地图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解放军中,他的这一独特能力使他被誉为「军中活地图」,展现出了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卓越贡献。

李达是如何掌握这种特殊能力的呢?这或许与他早年投身军旅的经历紧密相连。与其他追随我党的将领不同,李达最初并未选择加入我党的革命队伍。相反,他选择了加入西北军阀冯玉祥的部队,并因此受到了冯玉祥的高度赏识和重用。

李达被冯玉祥派往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深造,这所学校因拥有众多苏联军官教师而备受瞩目。在这所军事学府,李达深入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理念,尤其是地图绘制技术,这使他成为了军队中屈指可数的「地图绘制专家」。

在西北军中崭露头角的李达,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试图将李达吸引至自己的军队中,以增强自身军力。然而,尽管蒋介石对李达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李达始终坚守信仰和原则,拒绝加入国民党的军队。这一事件显示了李达的忠诚和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

初时,李达被蒋介石编入中央军,满怀期待地以为可以随同蒋介石在中华大地上开展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令李达深感失望的是,蒋介石调他前往江西的首要任务竟然是围剿红军。

在与红军的首次交锋后,李达深刻体会到红军与他之前所遇的任何军队截然不同。这是一支心系民众、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革命力量,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红军通过打击土豪劣绅、平均分配土地的行动,展现了他们为中国革命开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希望。李达从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1931年,随着宁都起义的爆发,李达选择加入这场革命的国民党部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红军的行列。自此,他成为了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李达在决定聚义投诚,加入我党的革命队伍后,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广泛接纳。尽管他之前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但这并未成为他受到歧视的理由。这种包容与接纳的态度令李达深受感动。

凭借在国民党军队多年的经验,以及他在西北军军校的丰富履历,他迅速在人民军队中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同志们的广泛尊敬,成为军队中备受推崇的军事参谋。

在不久之后,刘伯承这位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领,敏锐地发现了李达这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并决定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出乎刘伯承意料的是,李达在他的身边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对每一张浏览过的军事地图都能「一眼识破」,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

李达拥有非凡的记忆和绘画技巧,即使面对多年前的地图,他也能精准地重现其细节。在1934年红军长征期间,李达运用这种「特殊技能」,帮助红军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曲折,使他们的行进路线更加高效。

是什么让李达掌握了如此独特的「技能」?许多战友带着浓厚的兴趣向李达寻求答案。然而,李达总是以微笑回应,谦虚地说:「我并非真的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只是我经常喜欢翻阅地图罢了。看得多了,这些内容自然而然地就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与人为善,号称李菩萨】

在战场上,李达以其卓越的谋略和智慧,成为我军不可或缺的智囊。他对于地图的记忆力超群,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军指引方向,从而取得胜利。然而,除了「参谋」这一身份外,李达在军队中还有一个别称——「李菩萨」。这个称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有一次,我军参谋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误将两支部队的番号混淆了,这可是军事上的一大失误。要知道,如果参谋处错误地认为这两支部队的位置是正确的,并据此进行错误的指挥,那么后果可能极其严重,甚至不堪设想。

李达,一位记忆力超群的军事天才,在审视作战地图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一处标注错误。他深思熟虑后,决定不动声色地将那两支混淆的部队位置进行了互换。待战役尘埃落定,李达才平静地召来了那位参谋处的工作人员,以沉稳而坚定的语气向他指出这一错误,并以一种充满智慧与经验的方式给予了他深刻的教诲。

"自今日起,你必须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倘若这幅地图未经我仔细审查,导致后续指挥出现重大失误,你将如何应对?"

李达的话语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到惊心动魄,他严肃地指出,如果军事地图出现任何差错,可能会引发战场指挥的混乱,这样的后果将是他无法承受的。李达强调,如果军委追究起责任来,这名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被送上军事法庭的严重后果。

幸运的是,他遇见的是李达,李达以宽容的心态,将这件原本可能引发大问题的事情妥善处理,将小事化为无形。不仅如此,李达还善意地提醒他,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说,李达对他的关怀与照顾是细致入微的。对于李达的这份关怀,这名工作人员一直铭记在心,感激不已。

李达对待其他工作人员的态度同样如此,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待他人则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善意,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亲切地称他为「李菩萨」。

李达之所以获得「李菩萨」的赞誉,不仅因为他对部下宽容大度,更因为他在反对夏曦的斗争中展现出的坚定立场和态度。

1934年9月,红军踏上了长征的征程,而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途中成功会师。在会师之前,夏曦作为湘鄂西中央分局的书记,曾在军队中推行了肃反行动。这场行动逐渐扩大,不可避免地误伤了许多同志,引发了人们对夏曦行为的不满和质疑。

所以,当这两支部队合并后,夏曦立刻遭受了被解除职务和拘禁的命运。

当得知夏曦被监禁的消息,李达惊愕不已,他迅速与上级任弼时取得联系,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夏曦案件的看法和立场。

李达表示:「夏曦同志虽然犯了错误,但这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而非原则性失误。我们应当通过适当的批评与教育来帮助他纠正,而不是进行斗争,更不应剥夺他的行动自由。」

党组织对李达的建议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了撤销对夏曦关押的决定。夏曦在接受批评教育后,深受触动,最终党组织安排他担任红六军团政委的职务。

在那个时候,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以他余下的生命为这一崇高目标献上了自己的一切。当他后来得知是李达为他仗义执言,才让他得以重获新生时,他满怀感慨地说道:

李达同志,他可真是我们党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啊。他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组织更加充满活力和凝聚力,为我们党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者和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尊重李达同志的贡献和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常因名字与知名哲学家相同,而频繁被误认

李达上将不仅在军队中享有「活地图」和「李菩萨」的尊称,他身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轶事。那就是他经常被误认为是与他同时代的一位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那么,这位经常与李达上将混淆的人物究竟是谁呢?

这位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近代哲学家李达,常被人误认为是与李达上将混淆的对象。然而,他实则是毛主席高度评价的卓越人物,被赞誉为我党的创始人和理论学界的鲁迅。

在1921年我党创立之初,李达便与毛主席、董必武等人携手参与了第一届代表大会,成为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然而,1923年,由于他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意见不合,李达选择暂时离开了我党。离开后的李达,将他的生活和工作重心转向了理论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一领域。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经过刘少奇的力荐,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他有机会见到毛主席时,李达心怀愧疚地表示:「如今我成为党的一员,心中充满惭愧。我既没有在革命的战场上建立功勋,也没有跟随您上井冈山,更未能参与那段蜿蜒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毛主席与李达交谈时,赞赏了他的思想和行动。毛主席说:「李逵虽然勇猛,但你的智慧却超越了他。自五四运动以来,你在理论领域的贡献可谓举世瞩目,犹如理论界的黑旋风。」这样的表述既体现了对李达的敬仰,又突出了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达在我党哲学教材编纂方面的卓越贡献,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实际上,正是李达负责撰写了如【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一系列重要教材,这些作品成为了当时我党的理论基石。正是基于这些突出的理论贡献,李达在共和国的学术研究领域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公认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尽管名为李达的人不少,但哲学家李达和参谋李达这两位因名字相同而经常被误认。这导致在一些国内的军事和学术活动中,两人均会收到邀请,但主办方却常常陷入困惑,不清楚自己真正邀请的是哪一位李达,这样的状况常常令场面十分尴尬。

最终,为了明确区分两位名叫李达的人物,人们采取了特定的称呼方式。对于曾经担任参谋的李达,大家习惯性地称呼他为「上将李达」,亦或是「武李达」,以突出其在军事领域的贡献。而针对那位专注于哲学研究的李达,人们则尊称他为「文李达」,以彰显他在学术界的成就。这样的称谓既准确又生动,使得两位李达各自的特点一目了然。

尽管在革命时期,「武李达」和「文李达」两人并未有直接的交集和合作,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相互之间的尊重之情依然得以保持。1966年,文李达以76岁高龄离世,而李达上将则在1993年以88岁之龄辞世。尽管他们的人生轨迹未曾完全重叠,但他们在世时彼此尊重,离世后也各自留下了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