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81年陈独秀外孙致信邓小平,邓公看后批示:请安徽省考虑可否拨款

2024-07-26历史

在过去,陈独秀那可是出名的革命党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物,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有着关键的影响和启发。

不过到了后来,他慢慢不被人们关注了,就连他的后代在挺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了动静。

在 1981 年,陈独秀的外孙张军,于新疆司法部门工作,给在中央的邓小平写信。

而邓小平看过信件后,特别干脆地就做出了批示:让安徽省考虑能不能拨款!

那么,陈独秀去世前前后后都有啥情况?信里的具体内容又是啥?

接下来咱们就走进这一段过去的事。

【伟大中的遗憾】

陈独秀出生没多久,他父亲就不在了,正巧他叔父没儿子,于是陈独秀就被过继到叔父家了。

这位祖父可不简单,很早就中了举人,虽说没做成啥大官,不过是个道台,在当地也算是有地位的,因而陈独秀能衣食不愁。

但在叔父家里的日子对他而言并非全是幸运的,一直熟读四书五经、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叔父,实际上从心底瞧不上陈独秀这种出自「小户人家」的孩子。

可陈独秀偏偏还有点小聪明,于是从小就被要求读儒学的经典,讲之乎者也,写八股文。

陈独秀天性热爱自由,自然瞧不上这种生活方式,可寄人篱下没办法,只得天天过着这无聊的日子。

虽说对儒学没啥兴趣,可陈独秀在 17 岁的时候还是考上了秀才,紧接着就得准备第二年的乡试。

这一回的乡试能永远地改变陈独秀的命运。

他到南京的考场去考试,瞧见离自己座位不远的地方坐着个大胖子。这人头顶上扎个大辫子,上半身光着,穿着双破鞋走来走去,手里拿着几张书卷,摇头晃脑,嘴里还嘟囔着:「今科必中」,简直就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迂腐书生模样。

这一情形也让陈独秀完全不再相信封建礼教了,后来他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是这么说的:「这帮家伙要是得意了,国家和人民得遭多大的罪哟。」

就在这时候,正赶上清王朝末期乱得不行,陈独秀因此有了条件接受好多新思想。过了几年,他决定去日本留学,盼着能找到真正能救国家的办法。

回国以后,他热情地参与革命,大胆反抗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欺压。可糟糕的是,后来二次革命失败,参与这事的陈独秀还倒霉地被当局通缉了。

流亡了好几年才回到国内,这回回国,他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新想法,于是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一心想改变国民的思想,引领了新文化运动。

起初,他比较着迷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一心向往那种繁荣富裕的社会,然而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利使他看清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就在这个时候,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以及他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好友、我党另一位创始人李大钊,都对这新思想特别感兴趣。

两人于是就踏上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在那个时候,毛主席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常跟这两位前辈交流,还被这种新思想给吸引住了,后面的故事这才发生。

毛主席到了晚年的时候,也曾回想自己跟陈独秀相处的那些事儿,他觉得和陈独秀的交流对他特别有好处,还觉得陈独秀对他的影响「或许比其他任何人都大。」

就这么着,靠着这些前辈的使劲儿,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中国共产党于 1921 年成立。而且在国民党一大的时候,和孙中山先生想法一致,两党一块儿搞起了规模宏大的国民革命。

然而没多久,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蒋介石居然背叛革命,两党的合作迅速瓦解,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

在大革命失败这件事上,陈独秀的责任比较大,他犯了机会主义的错,把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都给交出去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他在 1929 年给开除党籍了,1931 年虽说被党内一部分人短暂选为书记,可到底没长久,很快就又脱离党组织了。

但是呢,陈独秀心里的正义和理想始终没灭,接下来的几年,他写了好多文章去批评蒋介石不抗日反而反共的态度,觉得这就是他「奴性」的体现,是在向帝国主义投降。

这把蒋介石给气坏了,吩咐手下把陈独秀给抓了。蒋介石以前劝过陈独秀加入国民党,想借此报复开除他的共产党。

但是蒋介石把陈独秀的心思完全想错啦,陈独秀和共产党人只是观点和主张有分歧,没啥私人仇怨,他心里认可的还是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陈独秀坚决不答应国民党那边发来的请求,国民政府想给他定罪的时候,他就写下:「我本来就没罪,有罪也是因为拥护中国民族的利益,因为拥护大多数劳苦人民,所以才得罪了国民党罢了。」

这就是陈独秀的风骨和信仰,加上他的社会影响力,国民党对他没办法。

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后,陈独秀被放了出来。党中央的周恩来和毛主席特别惦记这位「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多次请他回党内,周恩来还亲自上门去请。

但陈独秀只是讲:「李大钊没了,延年没了,……除了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我能信得过的人啦,我也落伍了,岁数也大了,中央开会,我咋整呢?我这人又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苦搞得大家不欢而散呢?」

就这么着,陈独秀在又孤独又贫穷的状况下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日子,1942 年在江津离世了。

陈独秀人生中或许有些许遗憾,比如没能瞅见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个时候,也没见证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二、致信邓小平】

时间到了 1981 年,这时候陈独秀墓已经是第三次修缮了,他的外孙给邓小平写信,期望能得到安徽政府的帮忙。

那为啥陈独秀的墓得多次修缮呢?这得从他去世的时候讲起。

1942 年在江津离世后,这消息很快就被各方势力知晓了,就连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也打算借此做文章,在暗地里阻拦陈独秀下葬,想要拿陈独秀的死搞舆论宣传。

陈独秀的三子陈松年,在好些年后回想起这段过往,心里满是感慨。

他先到了江津,把陈独秀的遗体放进灵柩,接着打算启程运回老家安庆。可路太远,自己运根本不行,只能依靠专业的运输服务。

登记结束,灵柩先被送去了重庆,接着由当地的浙江会馆负责运输,陈松年也跟着去了重庆。

但咱们都清楚,那时候的重庆是国民党的地界,陈松年特别担心灵柩里父亲的身份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怕出啥岔子。

所以按程序在灵柩上刻下葬人的姓名时,陈松年没用「陈独秀」这个名字,而是刻上了父亲科举考试时用过的「陈乾生」。

就这么着,一路上谨慎小心,捂得严丝合缝,总算历经了漫长行程回到了安庆老家。

因为当时的局势情况限制,这一行人没法在家乡给陈独秀办隆重的葬礼,只是简单立了个碑,把陈独秀和他妻子合葬了,墓碑上还是跟以前一样刻着「陈乾生」这三个字。

这是陈独秀墓头一回修建。

后来,陈松年由于工作忙,急急忙忙离开了家。这地方太偏了,而且也没人晓得这是陈独秀的墓碑,所以好些年过去了,也很少有人到这儿来。

1953 年,毛主席到了安庆陈独秀的老家。想起曾经的这位前辈、导师,心里感慨极了,特意跟安庆的地委书记讲,要在生活上给陈独秀的后人一定程度的照顾。

由于陈独秀过往的经历,在大家看来,他无疑是个有争议的人,所以陈松年一直没把父亲墓碑所在之处向各界公开。不过,毛主席一直牵挂着他们,这让陈松年心里感到很安慰。

转眼间到了 1980 年,这时候中国才刚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政府也把不少精力放到了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事业上。

时任安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张君,有次偶然跟陈松年聊天时了解到,陈独秀的墓碑一直立在其家乡。之后,张君就带着一帮工作人员上山去找了。

多年雨水不停冲刷,一行人艰难跋涉,总算到了陈松年之前说的那个地方。可因为多年雨水冲刷,加上旁边草木生长,几个人咋都找不到陈独秀先生的墓碑。

这时候,村里有个老农站出来了,说自己晓得墓碑在啥地方。原来当年陈松年带着他父亲的灵柩回来的时候,这老人帮忙抬过。

在老农朱雅盛的帮忙下,一伙人总算成功找到了陈独秀先生的楠木棺材,可糟心的是,以前墓前的那块石碑现在找不着了。

在场的人都觉得特别惋惜,曾经那民族的伟人、革命的英雄,当下多少有点凄惨。不过这会儿相关政策没出来,政府不能拨款给墓碑做修复。

于是大家就亲自动手把陈独秀的墓收拾了一下,市文物商店又出了 200 元,正儿八经地在墓前立了一块石碑。

除了把陈独秀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和年这四个儿子的名字也被刻上了,就这样立起了这块石碑。

这属于陈独秀墓碑的第二次修筑。

第二年,上级部门出台了新的有关政策,陈独秀的外孙张军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觉得能把外公的墓碑好好修建一下了,所以才有了前面他给中央邓小平写信那回事。

在挺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把陈独秀说成投降派、汉奸之类的,这就导致了大家对陈独秀产生了误解。

但邓小平对这一位革命前辈可是相当尊重的。实际上,在抗战的时候,陈独秀虽说没个正式的职位,可一直都在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直到死,他的日子都过得清正廉洁。

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坚决不和帝国主义还有国民党反动派有啥瓜葛。所以,邓小平曾经评价陈独秀「不是耍阴谋手段的」,是正儿八经的共产党人。

所以收到信以后,邓公很快就做出回应:让安徽省琢磨琢磨能不能拨款。

另外,邓小平亲自跟中央办公厅说,要把这件事稳稳当当地办好。

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当然不敢大意,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专门给安徽省委办公厅发函,还着重指出可以把陈独秀墓当作历史文物来保护。

既然这是历史文物,那肯定有它的保存办法。一开始,安庆市政府的想法是立个标志就行,不再重新修缮墓地,保持它原本的样子。

然而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到实地查看后才晓得事情没那么容易,上次的修建工作特别粗糙,就只是把坟墓加高了些,这大半年下来,因为这儿雨水多,墓地又塌得不像样了。

没辙呀,安庆市文物局只得又给市政府提交报告,盼着能再拨一笔钱来,把整个墓地重新修整一番。

安庆市政府商量好了要拨 2 万块给这个项目,可等着省级部门正式批准又差不多用了两年。

到了 1983 年,这笔钱才彻底到位,陈独秀同志墓地的第三次修建这才正式启动。

经过这一轮修建,墓地总算焕然一新了,墓碑上没刻啥复杂的字,就只有「陈独秀之墓」这五个大字。

简约、直接,这是陈独秀曾经的同乡兼好友,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朱蕴山同志给出的建议。

最后,靠着社会各界还有各级政府一块儿使劲,陈独秀同志墓地的第三次修建顺利完工了,陈松年当年的愿望也达成了。

【三、多次的改善】

在往后的日子里,陈独秀同志的墓地多次被修整、完善。

在邓小平同志的【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高度认可了陈独秀同志的历史贡献。

而被国民党杀害的陈独秀同志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同志,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安庆市政府特地安排了好些专家去实地勘测,就是想弄出一个更完备、更靠谱的修建方案。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之下,第四次修建热火朝天地进行了,这次修建的规模那可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之前几次加起来都要多。

这次修建总共花了 120 万元,墓地面积原本才 185 平方米那么小,一下就扩大到了 1058 平方米。

高 4 米,直径 7 米,这是陈独秀墓冢现在的样子,石碑上的刻文不再是原来的「陈独秀之墓」,变成了「陈独秀先生之墓」,多出来了「先生」这两个表示尊称的字。

在新世纪,到了 2004 年,有关陈独秀同志墓地的工作有了根本性的重大突破。

安庆市政府在墓地周边规划了 1.37 平方公里的地,打算建一个跟陈独秀有关的,有很多教育、文化和纪念价值的园林。

再过了两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带头,全新的扩建方案被正式通过,陈独秀同志墓地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修建工作正式启动,陈独秀墓正式变成了陈独秀园。

今天,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那儿依旧有个独秀园,园子前面有个墓牌坊,正中间写着「独秀园」这仨大字。

而墓碑坊的两侧分别刻着「民主」与「科学」,「民主」跟「科学」乃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以及总号角。

同样为大家所熟知的陈独秀同志,在新文化运动里提出了「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两个很生动的概念。

从 1942 年一直到 2006 年,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多次的付出,陈独秀同志的墓地总算有了全新的模样。

人们能够知晓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全面的陈独秀先生,六十多年的时间搁在历史长河里不算长。

不过这 60 多年,既见证了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也见证了人们精神信念高度充实的历程。

尊重历史才可以把历史学得更好,重视文化才能够让精神家园更丰富,把理想信念坚定下来。

这就是咱们一次又一次修缮陈独秀墓地等带有历史元素的工程的价值所在。

【结语】

陈独秀同志是个很有个性的思想家,他来自旧社会,却能很快接受新思想,还启发了民众的智慧,给中华民族的觉醒立下了永远不能被忘记的功劳。

陈独秀同志是个特别勇敢、啥都不怕的革命家,他的信仰和意志从来就没动摇过,一辈子都在为民族和人民努力奋斗。

今天,咱们瞻仰陈独秀同志墓地的时候,得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中华崛起努力奋斗过的战士们。

正是他们一轮一轮地琢磨、行动和摸索,才使得中国在波澜壮阔的世界潮流里重新站直了身子,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参考材料:

陈独秀墓四次修建的历程 帅文洁;【百年潮】 2007-02-04

陈独秀后人的起伏人生 卞毓芳 湖南文史 2003-05-05

回望百年中国大家族系列的第十五篇:安徽陈氏——一部百年的悲壮历史 曹辉;季天琴;刘以顺;光华时; 【新闻天地(上半月)】 2011 年 7 月 1 日

陈独秀墓的变化 树艺 近代中国 1993 - 05 - 31

关于五四时期陈独秀哲学思想的研究 陆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 年 7 月 1 日

责任编辑: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