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唐宋最重要的官职:原是由宦官担任,后成军政重臣

2024-02-27历史

从唐朝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设的官职,不过在唐朝时期,这个官职一直由宦官担任,也是宦官专权的重要工具。五代、北宋时期,这个官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与宰相并称的要职,并且执掌全国的军政事务。即使到了元朝,这个职务依然作为军政要职而存在。直到明清时期,才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一、产生

这个官职就是枢密使!766年,唐代宗让宦官董秀掌管枢密事务,然而此时的枢密使临时性的使职差遣,并没有固定下来。直到808年,唐宪宗才正式设置枢密使一职,并只让宦官担任。其实早在唐玄宗时期,宦官就已经插手枢密之事,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亲信,天下各地的进奏文表都需要先经过他,才能进奏皇帝。

从表现上看,枢密使的权力似乎并不大,活动范围只限于皇帝、中书门下之间,一方面向皇帝进呈奏章,另一方面向宰相们宣布皇帝的旨意。然而在宦官势力膨胀的背景之下,枢密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篡改皇帝的旨意,拥立新的皇帝。唐朝的宰相们也不敢招惹他们,唐懿宗时的宰相就说过「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话。

二、发展

到了唐朝末年,朱温在杀尽宦官后,任命自己的亲信蒋玄晖为枢密使,并将唐昭宗迁到洛阳。至此,唐昭宗完全落入朱温的操纵之中。与此同时,枢密使一职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不再由宦官担任。907年,朱温称帝,他将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用自己亲信担任敬翔为崇政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又重新设置枢密院。

在五代时期,枢密使的权力非常大,甚至权倾将相,侔于人主。从朱温开始,五代的皇帝在讨论军国大事时,大多只与枢密使(后梁为崇政使)讨论,宰相只是负责执行而已。比如后汉的枢密使杨邠,「凡中书除官,诸司奏事,帝皆委邠斟酌。自是三相拱手,政事尽决于邠。」可见,枢密使作为五代时期的重臣,权势超越宰相。

三、衰落

到了北宋时期,在沿用五代时期官制的同时,还做出了一些改革。众所周知,北宋在中央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的就是中书门下与枢密院。枢密使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实则以宰相主政,枢密主兵。根据史书的记载,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成为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

然而,宋代枢密使的权力已经开始衰落,远不及五代时期。枢密使只负责掌管「兵籍、虎符」,手中的军事权力并不完整,只有调兵权,并没有统兵权,实际上的地位也不及宰相。到了南宋开禧年间,枢密使由宰相兼任成为定制。元朝虽然设置枢密院,但枢密使一般由皇太子兼任。到了明朝,枢密使一职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2【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