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司马氏虽灭了曹魏,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马懿的后代坑惨了。

2024-07-22历史

曹操是一代英雄,统一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础。然而,他为了防范"马家"威胁,采取了一个看似合理的举措,谁料到最终将会给他的对手司马懿的子孙埋下祸根?司马懿又是如何在曹丕的重重防范下仍然最终夺取大权的?这背后蕴含着怎样一段精彩的故事?

天下三分,曹操统一了北方,建立起了魏国。这位开国之君,自小便饱读诗书,既有雄才大略,亦有过人智谋。年少时,他远涉江东,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最终凭借自身过人的军事指挥和谋略才能,纳徕群贤,扶摇直上,一路打败袁绍、吕布等一众豪杰,一统华夏。

功勋卓著的曹操,极富王霸之气,在他麾下,不乏忠贞之臣、贤良之才。惟独曹操性格之刚,往往急于求成,不免有失时疏。尽管如此,曹操明白要稳固江山,就必须倚重名将谋臣。于是,他广纳贤士,不拘一格。只要识才爱才,不论贵贱、门阀、体面,皆可录用。在曹操手下,由此汇集了大批谋臣良将,其中不乏袁绩、程昱、荀彧、夏侯渊等贤贵之人,更有出身卑微的郭嘉、程曾、蒯越等名将俊杰,加入曹营后备受重用。这不免引来旧臣的非议,但曹操视之如儿戏,只是笑着说:"彼可用也!"

曹操无疑是一位英雄主公,但任何伟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他的功绩有赖于谋臣良将的辅佐。不仅是统帅大军征战沙场,更是朝中谋篡布局。诸如郭嘉"袭击吕布於许都"、"火烧袁军粮草"等一系列精妙计策,都出自于郭嘉之手。程昱更是多有功勋,为曹操屡立战功。即便到了晚年,曹操时常便有程昱陪伴左右,或与之商议国事。如此贤臣佐理,正是曹操赖以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

司马氏起家自北地,初为阶下囚。司马懿,本是华阴人氏,其祖先曾为汉朝名门,官拜卫尉。但逮至曹魏时期,司马家日久风流,已不复当年的富贵。司马懿父亲早亡,家中只余一老母及幼弟,生计艰难。好在司马懿自幼聪慧过人,通经史,尤精谋略。

适逢曹操逐鹿中原,正广纳英贤。司马懿年方弱冠,便自荐投身于曹营,被委以编修史书之职。曹操最初对他不甚重视,但渐见司马懿机警过人,乃大加赏识,委以重任。时人有言:"曹公智过诸子,独不如司马公也。"盖曹操英明是也,但论及谋略,司马懿尤有过人之处。

自是司马懿由阶下囚一跃成为曹魏朝野重臣,渐露锋芒。惟曹操虽识司马懿之才,却也忌惮之,盖前者梦见"三马食草",疑心有马氏后人将篡夺汉室,恰与司马氏名字相近,遂生疑虑。因此,曹操时加防范,使司马懿窥见丝毫异样,便连夜携家人遁逃他乡,竟数年无归。直至曹操临终,才释然令其复职。

及至曹丕继位,司马懿素有声望,乃受任命秘书监,掌管机务,权倾朝野。然曹丕年幼无知,好大喜功,每每骄横跋扈,召集亲信狎昵耳热。司马懿辄劝谏之,但国之根基曾坐大乱,为稳固江山,曹丕不得不倚重司马懿。是以司马氏遂乘虚而入,逐步扩大权柄。

时有兄弟十余人,皆怀私心,各自拥兵韬光养晦。司马懿窥其态度,乃为曹丕出谋划策,消弭异己,坐收渔人之利。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于是曹丕横行无忌,竟遗臭万年。而司马氏由阶下囚一步步窥探权势,最终一统天下,开创晋朝基业。

晋武帝司马炎,乃司马懿之曾孙也。及其登基称帝,江山稳固,四海从之。从此,司马家操纵政局,专权朝野。惟晋武帝性情反覆,好大喜奇,奢侈无度,祸乱生民。

武帝初年,尚能勤恪政事,恪守师友遗志。奈何其性骄纵,酷好声色犬马,终难勿疏于朝纲。每日宫中,铺张奢靡,倾巷役役,不啻要超越先帝后世。且军国大事,屡屡搁置不理,只恋恋于佳人歌舞。进酒动移花,花欺花时,总是令武帝陶陶乐此。

朝野上下,皆知武帝奢靡有失君道。然而,武帝狂态渐露,上宾于贤,下亲于佞。于是,倡优宦官尽据禁中,朝局旋乾转坤。至武帝昏聩无能,权柄尽归奉常等阉党掌控。彼等本非人臣,但却号令朝野,中伤忠良,以致政通人不通。再有所乱民生於无朕也。

武帝奢华无度,其财赋征敛日增无疆。而荒年连借,农田弃置,丁壮入役,赋税加增。由是,四方饥馑,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即便朝野上下,屡有谏诤之言,武帝亦置若罔闻。百姓艰难,未几满门而去,尔后流离失所。

更甚者,武帝竟至于羞于是非,不耻行乎下流。宫中生育,以至驯养一干妃嫔佳妾,不计其数。及至夜间,武帝又不知所往,乃命驾羊车徐步循行,羊止所在,即成其寝息之所。如此流于羊车望幸之夷,岂非朝野臭足区区!于是百姓怨声载道,终为晋室开祸端也。

晋室渐衰,四方蜂起,八王之乱由是而生。当时,江山分崩离析,门阀世族无主效忠。诸王自立为王,皆有所属,各树旗帜,朝野大乱。

先是,晋武帝荒淫无度,朝政腐败,阉宦当道。边郡不守,百姓流离失所。时有董卓诸暴徒,扰乱中原,晋室深陷其中。次年,武帝崩殂,其子体乏英主之资,阉党持权朝野,动辄便为奸猾所蚀。

由是群雄并起,莫主莫从。诸如西川刘渊、益州李特、河南王沈、京兆孙秀、冀州窦建德、陈泰、昌黎刘毅、京兆杨复,皆不为晋籍。乘机起兵叫阗,各自居于方圆千里之外。皆曰:"晋祚日衰,当行自立,何惭受命!"遂尔分争朝纲,各有所属,咸树小旗帜。

先是李特据有益州,人望素著,曾出使北地,拥兵十万。而西川刘渊乃昔武帝旧将,勇猛过人,手持重兵,威望隆重。两人反目惺惺,皆欲夺取中原,一据江山。于是先遣河南王沈帅师北上,与杨复会同攻打许昌,以为声张。竟遭到京兆孙秀粟金之师抵御,战事胶着。

而孙秀虽为宦宦子弟,实乃恃才放旷,飞扬跋扈。会同杨复痛歼河南王沈部众,旋又窥中原之野心,率领大军猝攻洛阳。然曰洛阳有陈泰镇守,乃与窦建德逆料之。二人久攻不下,方退兵以去。

晋室衰微,八王混战,中原陷于大乱。时宋武皇帝萧绎,乃河东萧氏旁支,英勇无畏。萧绎趁乱揽权,奋力收拾残局,最终中兴汉室,定鼎中州。

当初萧绎入主河东,乃曹魏世族。晋室内乱之际,萧绎得救于冉闵,遂投靠刘渊。后被委以重任,镇守关中要冲,权倾朝野。及至晋室彻底覆没,萧绎乃挥师平定八王,承平中夜,宗室归顺。

谅萧绎勇武过人,加之冷静睿智,方能御乱纷扰,统一天下。先是在关中驻守时,萧绎虽身在彀中,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每日练兵操练,将士缜密。军民百姓,有加徭役,无不殚精竭虑。良将佐理则如曹冏、鲍勋等,谋虑过人,机警英勇。如此坚壁淮者,深入民心,故能号令四方。

凡此种种,皆为萧绎日后征伐奠定了基础。及至出师北伐,从关中平陆徙引外,扫平西川、益州等叛国,声势日振。诸如刘渊、李特等诸侯,无不临阵投降。次年,萧绎大军压境洛阳,诸王孙秀、杨复等阵亡沙场。陈泰、窦建德则被俘就擒。

由是,中原大定。而萧绎乘胜追击,挥师大举,直趋北地。沿途所向披靡,将士奋勇,威风赫赫。会同东方诸侯,坌集人马,彻底打垮冀州、昌黎等王族寇莱。遂平定八王,纳叛徼宗。于是拥百万雄师,威震华夏,中原重归一统。

后人回看萧绎恢弘功业,无不为之赞颂。其实,若非萧绎纵横捭阖,智勇兼备,断难最终以一介布衣挟天子而朝于阍阖。故实为我朝再造河山之大功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