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开国中将俘虏孙殿英,猛然想起他盗过慈禧墓,赶紧带人砸开孙家墙

2024-01-31历史

1947年,豫北重镇汤阴县成功解放,蒋军司令孙殿英被生擒活捉。

看着眼前的熟人,孙殿英立马上前攀关系说好话:「你我曾一同在太行抗日,我们之间也是有情谊在的嘛。」

但谁知对方毫不领情,并想直接将孙殿英送去总部,但突然想到之前传言说孙殿英盗了慈禧墓。

便改了主意,下令去孙殿英家中探个虚实,在一堵墙后果然发现了大量宝物。

活捉孙殿英的这位中将是何人?二人之间又有何过往?这些宝物最终又去往何方?

活捉孙殿英

1947年3月,国民党的作战策略由「全面进攻解放区」改为了「重点进攻」。

而豫北地区则是重中之重,是联系山东与陕北战场的纽带,国民党则在此重兵把守。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与政委邓小平,接到上级命令后决定切断敌人联系两大战场的枢纽。

短短10天,刘邓大军就已经攻克了豫北地区绝大部分的国军占领区,逐渐朝着汤阴靠拢。

1947年4月初,第6纵队奉命北上围攻汤阴。

这里是豫北的一个重要据点,由臭名昭著的孙殿英极其率领的死3纵队防守。

蒋介石深知豫北战事不利,急忙发了封电报稳住孙殿英;「殿英孤军奋战,战果辉煌,我将不惜任何牺牲,全力为你解围,整个豫北局面一定能打开。」

有了蒋介石这番保证,孙殿英终于将心放在了肚子里,大言不惭道:「根据这两天来对汤阴全部工事的视察,我敢断言,只能野战、不善攻坚的共军没有飞机、坦克,要想进我固若金汤的汤阴城,哼哼,妄想!」

孙殿英的这番言论并非毫无根据,自他驻守此地以来,就在这座城的防务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并且还都是专门针对解放军来布置的。

汤阴城的护城河被加深至1丈8尺,加宽至2丈3尺;

高3丈、厚约7丈的城墙上挖了3层射孔,城墙垛口不仅有个体掩蔽部,还有轻重机枪、迫击炮阵地,与城墙底部的射孔构成上下交织火网;

城外四角都有大型碉堡及堑壕,与城墙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支援;

城郊有碍射击的民房被统统拆除,开阔地带遍布地雷;

各据点、阵地与城东北角的指挥部之间均有联系通道,并将电话线埋于地下,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

加上城内240个梅花形子母堡、重炮阵地以及弹药仓库、粮食仓库等后勤设施。

再加上蒋介石允诺的援兵,称汤阴为固若金汤确实不为过。

又亲自检查了一遍城内的守备,以及弹药库后,孙殿英再次放出豪言壮语:「非要跟共军战出个高低不可!」

但让孙殿英感到不解的是,解放军并没有选择权利攻城。

开战后,解放军先是向城内投掷了不少的无引信炮弹,当中夹杂着劝降孙殿英的信件。

但孙殿英经过一番思考后,觉得国民党军事力量强大,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各种各样先进的武器炮弹数不胜数,武器装备落后的共产党绝对不可能赢。

权衡利弊后,孙殿英一意孤行,决心要跟着国民党反共,那些劝降的信件自然被他无视掉。

由于对敌人防守力量估计不足,我军初战不利,孙殿英更是洋洋得意道:「国军武器精良,工事坚固,夺取最后的胜利绝对没有问题。」

战斗持续了将近半个月,城内的武器弹药日渐减少,已经不太能撑得住了,不断地发电报请求支援。

国军派出的第一批援军在淇县一带发现了我军主力,被吓得仓皇逃窜,只敢在这一带不断观望。

已经是6纵副司令的韦杰认为敌人绝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卷土重来。

果然,国军又派出了「王牌」部队第二机械化快速纵队,前往汤阴助孙殿英解围。

但此举却也刚好趁了刘邓两位首长的心,他们最开始制定的策略就是先截击援军,再进攻汤阴。能够除掉敌军的这张王牌,也实属意外之喜。

6纵与3纵合力将两支会和的部队包围,将其赶到白寺坡一带全歼。

孙殿英得知援军即将到来时,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反击的时机到了,而著名的刘邓大军将会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

然而,现实却硬生生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前来救援的两支部队全军覆没。

没有了后顾之忧,5月1日晚上6点整,在6纵副司令员韦杰的指挥下,向汤阴发起了总攻。

在此前的战斗中,韦杰发现或许是因为此前孙殿英有过与共产党合力抗日的经历,所以城内的一些防守完全是针对解放军往日作战风格。

于是他转换思路,建议改变以往「一打炮二爆破三冲击」的作战策略。

最好是采用不规则的火力袭击和工兵爆破的方式,打敌人个出其不意,让对方无法意识到我军的进攻意图。

重新部署后,曾经让孙殿英极度自豪的防御体系瞬间土崩瓦解,曾经「固若金汤」的汤阴也成功被解放军占领。

眼看大势已去,碰巧此刻天上又下起了雨,孙殿英不甘心地说了句:「天要亡我。」然后举枪想要自杀。

还没等他扣动扳机,就被手下强拉着躲进了地道。

今夜可谓是一波三折,出了地道后孙殿英以为自己安全了,谁知又被早早等候在这里的解放军团团包围。

他们说:「我们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就是好弟兄。」

红色少年郎

孙殿英被活捉后,得知6纵的副司令是韦杰,便请求看守让自己见一见他,为自己求求情,最好能绕自己一命,但他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1914年,韦杰出生在四面环山的广西省东兰县一个历代贫农的家庭。

一家人起早贪黑的劳作,用心地侍弄着家中的几亩薄田,但常年受到地主乡绅们的压榨与剥削,忙碌了一年,到头来依旧需要借债度日。

家境贫寒,韦杰与村子里的其他同伴一样,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小小年纪就要放牛,打猪菜,下地干活。

常年的艰苦劳作,让韦杰养成了宁折不弯的性格,也让她对于那些压榨农民的地主乡绅们十分不满。

当时,韦杰的家乡正式广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他常常听村子里的长辈们讲那些不畏艰难,除暴安良,带领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故事,

1927年,东兰县的农民们在茶余饭后总会谈起一个词:革命。

13岁的韦杰兴致冲冲地加入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跟着大家伙一起打土豪斗劣绅。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农民赤卫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少队员都被抓了。

韦杰的哥哥被敌人残忍杀害,父亲一病不起,好好地一个家变得愁云惨淡。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韦杰东躲西藏,但信念却十分坚定,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

1929年,韦杰参加了邓小平等人领导的百色起义,15岁的他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即使身上衣衫破烂,但摸着头上那顶八角军帽,韦杰却觉得眼前似乎亮起了一盏明灯。

加入红军后的生活十分艰苦,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韦杰曾多次受伤,头上、大腿、胳膊等地方都留下了伤疤,这些伤疤也成为他成长之路的见证者。

1933年,韦杰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经过艰苦奋斗,在他22岁那年,成功升任为15军团74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韦杰又带领部队辗转各地作战,参与了上党、挺进大别山、定陶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

宝物重见天日

孙殿英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回应,在纵队的司令部见到了阔别数年的韦杰,当初将枪顶在脑袋上已经用掉了他所有的勇气,如今的他只想好好活着。

「韦司令,当年我们可是一同在太行山抗过日,那段情谊我始终忘不掉啊,不知您还记......」孙殿英话还没说完,就被韦杰打断了。「孙司令,别来无恙,你那也少跟我来这一套,可别再谈什么情谊了。」

1939年时,孙殿英掌管着新五军,在豫北一代曾协同共产党抗日,这一时期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也算和谐。

但实际上他脚踏三条船,在新五军驻地上开了三家招待所,分别用来招待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日本人。

后来孙殿英驻地被日军包围,他干脆投靠了日本人,成为汪伪军的汉奸,并联合日军多次「围剿」共产党。

想到那些因此惨死日军手下的战士们,韦杰便对孙殿英这样的汉奸恨之入骨,不知他到底有何脸面提起当年的事情。

孙殿英自知理亏,讪笑说:「过去的事韦司令就不必再提了吧,连蒋委员长都已经原谅我了。」

「蒋介石原谅你,就是让你继续为祸一方,跟人民作对?」韦杰痛斥孙殿英。

见到韦杰如此态度,孙殿英便知道自己恐怕凶多吉少了,只好认命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败军之将,听凭发落。」

谁知,韦杰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听说你当初盗了慈禧墓?」

孙殿英混混出身,后来参了军,之后更是如墙头草般多次换人跟随。

他如今手底下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兵,除了他见风使舵本事一流外,肯定是少不了钱财的。慈禧墓中的宝物肯定不少,孙殿英不一定能花完。

韦杰出身贫农,从小吃过不少苦,也见识过那些有钱老爷的生活有多么的奢侈,他对此也深恶痛绝。

如今孙殿英已被生擒活捉,那么他手上遗留的那些珍宝自然该上缴。

思索一番后,韦杰发现孙殿英在被活捉后,身边总是跟着一个随从,手上提着两个箱子。

箱子外面包着一层红色的绒布,看起来毫不起眼,也不像是装有贵重之物。

于是,韦杰又对孙殿英说:「孙司令,听说你手下有不少的宝物,不如拿出来让我开开眼。」

听到这,孙殿英满脸辛酸,即使成为阶下囚,但就这么将宝贝拱手让人,他实在是舍不得,若不交说不定自己小命难保。

在自己的性命与宝物之间,孙殿英还是选择了前者,不然命都没了,要宝物还有何用?

他掏出身上的两把钥匙,箱子打开后,在场的人即使见识不多,但也明白眼前这两件宝物的价值。

其中一个箱子中摆着一个全部由珠宝玉石做成的西瓜,只看宝石的数量就明白此物绝对价值连城。

第二个箱子中则摆着一把宝剑,剑身呈黑色,剑柄镂金雕玉 ,年代已是久远。

18旅旅长肖永银直接看呆了,问道:「我了个乖乖,这宝物有究竟什么来头?」

越看孙殿英就越舍不得,他低头瞧了两眼说:「这个玉石西瓜,是当时外藩进攻给清朝皇帝的礼物,而这口宝剑据说是当初战神赵子龙用过的。」

但不管孙殿英如何不舍,这些宝物终究都是要交公的。

韦杰觉得孙殿英的全部身家不可能就这么点,下令去他家里搜,却一无所获。

但其中的一面墙却十分奇怪,名人将其敲开后,果然在后面发现了许多孙殿英来不及带走的宝藏。

这些赃物都被韦杰上上交了,自己则留下了一把美式的左轮手枪,并时常将其带在身旁。

1961年淮海战役纪念馆建成征集物品时,韦杰便将这把枪当做战利品送给了博物馆。

藏品都被搜刮一空的孙殿英欲哭无泪,按照规定被押送到了总部。

刘伯承还特地见了他一面请他吃了顿饭,感谢他在抗战时为129师做过的一些贡献。

按照当时军法,孙殿英被关押在河北涉县,我党在各个方面对他都并无苛待,但由于他吸食大烟多年,在1947年秋天因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