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2024-02-06历史

在纷乱的唐末时势中,黄巢起义如一场狂风暴雨,虽一度占领长安,但未能奠定新的大一统朝代。尽管其军队以「淘物」、「洗城」、「捣磨寨」等残暴行径声名狼藉,后世评价为「流寇主义」的原因之一,但从历史的深远角度来看,黄巢起义深刻终结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基础。

黄巢起义不仅在史书中留下了血腥的烙印,更是历史进程中的一次政治地震,撼动了当时社会的根基。黄巢军自号「冲天大将军」,但其军队并非稳定统治者,而是流动作战,主要以抢掠为生。入主长安后,缺粮缺物使得局势动荡,黄巢军未能掌握实质权力,留下的是一地的混乱和不稳定。长安居民初信「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但很快就陷入了动荡,韦庄的【秦妇吟】描绘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成为当时长安的真实写照。

黄巢起义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残暴一面,在长安,军队的无序化混乱也对各地豪强世族造成了巨大打击。黄巢军首当其冲地打击了富有的家族,尤其是大族世家,使得繁盛数百年的门阀政治迎来终结节点。他们的流寇习气和针对高门富室的军事手段,虽然并非主观目标,但最终结果却对大家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这使得许多研究者将黄巢起义视为门阀政治的宣告终结,是中国古代政治演变中的重要节点。

黄巢本人虽非平民,却在唐朝科举体制中屡次受挫,体现了对权贵世族的不满。他的出身并非赤贫,黄巢少年时已展现骑射、诗书等多方面才华。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这样一个充满才华的个体,在当时的制度下却无法获得应有的认可和机会。这一经历无疑深深激发了他对豪门士族的不满和反感。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8年),大旱和重税重役的情况下,穷苦人民与当地朝廷官吏频生冲突,形成了以黄巢为首的一伙。这一起义最初是对当时政治体制的反抗,但由于招安争执、招降破裂等波折,黄巢与王仙芝决裂,进而将大军屯扎在溵水,「掘堑五重,百道攻之」,形成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

黄巢军在取得胜利后,进入长安,控制都城局面,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然而,由于黄巢军一直采取的是流动作战,缺乏稳定的基本盘地区和制度规则,他们在长安的统治并未能稳固。黄巢军在长安时期,军事上显得不思进取,给了逃到四川的唐王室喘息之机。局势开始动荡,黄巢的部属纷纷变得狂暴,「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将长安城变成了韦庄所描述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场景。

黄巢起义中,黄巢自身的态度和军队的构成特点,使得居住于各地的豪强世族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尽管黄巢军的目标并非直接指向大家族,甚至存在相当程度的无序化混乱,但最终结果却是对大家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长期以来,大家族通过暗箱操作科举、掌握权力财富,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黄巢军的起义虽然非门阀政治的主观目标,却通过劫富济贫的手段,对大家族实施了有效打击,彻底宣告了门阀政治的终结。

唐末农民起义对门阀政治产生的冲击,是黄巢起义影响的延伸。门阀士族通过掌握九品中正制度,一手把持选拔官制,使得家世、才能和品德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标准。这一制度虽然在唐朝时期已有所改变,但门阀豪族的隐性影响力仍然根深蒂固。唐隋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已初步实行,但大家族的影响仍然存在,他们通过更为隐蔽的手段,如公荐和通榜,继续对科举进行幕后操控。

安史之乱首先对门阀士族造成了一定的动摇,但这一制度并未被彻底摧毁。然而,黄巢起义的爆发使得门阀政治彻底终结。黄巢军的劫富济贫,不仅解决了军需问题,也成为激励军队、凝聚士气的手段。然而,这一模式在黄巢军中变得习惯化,进而导致了种种被史书特写的残暴行为。黄巢起义对门阀政治的打击,最终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崛起。

黄巢起义后,门阀士族丧失了对「九品中正制」的掌控,科举制逐渐成为主流。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到提高,为社会文教事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黄巢虽未预见这一切,但他的起义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是门阀政治的彻底终结,也是科举制度崛起的重要推手。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九品中正制度在中国政治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并非没有弊端。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现,是统治者为了获取世家豪族的支持而做出的妥协。虽然有助于遴选出较为优秀的人才,但其选择权长期被「著姓大族」掌控。到了东晋时期,公卿世家代代相传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门阀世族的力量日益壮大。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实施,但由于世家的隐性影响力仍然根深蒂固,他们通过更为隐蔽的手段,如公荐和通榜,继续对科举进行幕后操控。

然而,唐末农民起义对门阀政治的冲击,促使黄巢起义成为历史的分水岭。门阀士族失去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掌控,黄巢起义劫富济贫的模式对大家族实施了有效的打击。这使得门阀政治的根基彻底动摇,为科举制度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黄巢起义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科举制度崛起创造了历史机遇。

黄巢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影响却深远而广泛。黄巢并非平民,却屡次受挫于科举制度,这使得他在起义中对门阀豪族表现出明显的反感。起义的爆发使得豪门士族丧失了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控制,科举制度得以崛起。唐末农民起义对门阀政治的冲击,使得门阀士族再无力压制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