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贾汉卿:塞外各地的私塾类型——塞外的学制与私塾(3)

2023-12-10历史

塞外各地的私塾类型 —— 塞外的学制与私塾(3)

贾汉卿

当年塞外各地的私垫,曾有以下四种类型:

专馆 :专馆是由当时的王公、将军、官僚、地主以及富商大贾,在扬名声显父母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下,垄断文化,轻视劳动,培养他们后世子孙,为统治王朝的忠实爪牙。

基于那些所谓「不读书万卷,焉能奉君王」的习惯势力,即以重金束侑,延请一些著名的举人学者,设置书馆,专教个人子女,因此就叫做「专馆」。

一俟受业弟子,金榜题名,登入仕籍,他们就骑在了人民头上,横行称霸,可以作威作福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完的富贵,光宗耀祖。

散馆 :清朝时期,塞外各地,自汉民激增以后,曾有一些教书先生,在每年阴历正月十五或者是二月初二左右,冠以个人姓氏,写便了某书馆的红纸字条,贴于书馆门首,作为预告。

开馆的这天,一般劳动人民的子弟,前往就学,因为它的生徒众多,并非一家人的儿女,所以一般人称之为「散馆」。

当时教书先生所收的学资,是按门徒的文化程度而决定。年龄大、程度较高的学生,除了讲读、开笔,代替业师教授年岁尚小的窗友外,先生日常炊饮,也是由他们来轮流操作。

乡村塾师所用的生活资料,如米面柴炭,多由儿童家长,随时摊派,每个节日,也是依据地方习惯,分别馈送。

开馆与下学的时候,他们为了讨好先生,也备置肴馔,预订下年度的执教。

冬学 :当年武川、陶林一带,在放垦之后,一般乡农,曾邀请那些失意商人与粗通文字者,在每年秋后组收附近儿童,开设冬学,当时也叫做冬书房,直到明春农忙时期,多数儿童参加田间劳动,冬学解体为止。

凡是这一类型的教书先生,他们只能认识些普通文字,有时还错读音韵,误人子弟,形成了严重的荒诞现象。

在冬书房按照季节结束后,他们又以巫术相面、卖卜,占卦、阴阳、堪舆等迷信活动来维持生活。

有的就代替那些家资富有的乡农,记录一些人工账簿,长时期的住在大伙房,等候冬学的恢复。

清代末叶,塞外文化,尚未开拓,凡是乡间教书的先生,须具有缮写讣告、婚帖、对联契约以及回禀衙署文件与选择黄道吉日的普通常识,每事必问,竟成为当地的孔圣人。

更有一些代写状纸,乘机敲诈,所谓黑笔杂人之流,这也是当年常有的现象。

牛犋书房 :当年五原一带,因为汉民较少,居住分散,开设书馆,深感不便,因此曾有一些商人与地主富农,委托记账先生顺便兼代启蒙儿童之业,课以识字写作。

在那个时候,一般人对这类私塾,叫做牛犋书房。

辛亥革命以前,他们仍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字】等为主要课程,经过几年的时间,入塾儿童。

只要能认识些普通汉字,具有管理人工小账的能力,就达到了家长的愿望。